历史上苏东坡才华横溢,二十二岁进京应试,苏轼父子名动京师,受到文坛领袖欧阳修、诗坛宿将梅尧臣的青睐。二十五岁应中制科考试,按说应该从此青云直上,为什么却一生宦海沉浮屡遭贬谪呢,甚至在乌台诗案中差一点丢了性命呢?

苏东坡曾被贬到哪里了:历史上苏东坡才华横溢(1)

一、新旧党争的牺牲品

党争是政治社会不可避免的一现象,例如唐朝的牛李党争,北宋时王安石与司马光的新旧党争,明朝的东林党与阉党的党争。

陷入党争以后,不可避免的为了个人与小集体的利益,做出一些损人利己的事情,得势一方往往要迫害失势的一方,有时候甚至置人于死地。

据说宋太祖有“不杀文人士大夫和言事者”的国策,而苏东坡在政治相对温和的北宋一朝竟然差一点因“乌台诗案”丧命,可见政治的凶险。而明朝东林党与阉党就真的是你死我活的斗争了。唐朝的牛李党争也重创了大唐的政权,以至于唐文宗有“去河北贼易,去朝中朋党难”之叹。

党争最大的问题是,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利用各种手段去实现自己的政治企图。经常是为了反对而反对,为了支持而支持,而不顾国家、百姓利益。

今天在微博等自媒体打嘴仗的一部分大v们,我们也常常看到这种现象,无论对错,总有站队的两批人互相攻击。像新旧党争的苏东坡、牛李党争的李商隐、唐朝"永贞革新"时的柳宗元刘禹锡等人都是党争的牺牲品,更为血腥的是明朝,东林党的杨涟、左光斗因此而丧命。

苏东坡曾被贬到哪里了:历史上苏东坡才华横溢(2)

二、特立独行的苏东坡

新旧党争之中,苏东坡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因其才华横溢誉满天下,新党旧党都想拉拢他,结果拉拢不成都打压他。这一点同为党争牺牲品的李商隐就相形见绌,在李商隐落魄的时候,如果令狐家族真得给一根稻草,李商隐能像苏东坡那样拒绝吗?

苏东坡因为反对新法,被旧党认为是自己的人,因此在王安石失势以后,苏东坡马上就被重用,没想到苏轼又不同意旧党的很多政治主张,所以又离开了政治中心。

中年时因反对新法,乌台诗案差点丧命;老年后反对旧法被贬谪到海南,差一点没有活着回大陆;死了以后还被刻碑归为“元祐党人”,不许党人子孙留在京师,不许参加科考,而且碑上列名的人一律“永不录用”。

苏东坡曾被贬到哪里了:历史上苏东坡才华横溢(3)

三、名声所累与文人气质

乌台诗案以后,苏东坡写了一首诗作为反省:

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

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

苏轼因为名声大,一举一动为人瞩目,动辄成为出头鸟。而且他又管不住嘴,诗句里或多或少的隐藏一些寄托和隐喻,有些意思作者未必真有,但读者未必联想不到。既然身份显赫当然少说为妙,何况苏轼尽说掌权者不爱听的话。因此官途运蹇还好,没想到差点丢了性命。

东坡在政治上反对新法和王安石,但是在文学上二人却惺惺相惜。王安石退隐以后,苏东坡还专门去金陵看望。这种文人之间的“清交”,并不适合与政治。

苏东坡曾被贬到哪里了:历史上苏东坡才华横溢(4)

结语

苏东坡的性情与高尚的品格,使得他只做他认为正确的事情,只说他认为对的话,在党争残酷的时代自然是“不合时宜”。

因其不左不右,却动辄有巨大的影响力,而且还特别爱说话,所以被新党和旧党认为非友即敌,受到两党的排挤和迫害不难理解。

正如苏轼自己所说: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老街诗词闲话74-零基础学习旧体诗看懂这7篇短文基本就算高手了

老街诗词闲话121-格律诗中“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有道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