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近两年时间的建设,毗邻中共一大会址的中共一大纪念馆终于揭开面纱。纪念馆内,《伟大的开端——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陈列》也一同亮相。纪念馆及其展陈有哪些亮点和特色?一起来看看吧。

从序厅往右走,首先进入展览的第一部分“前赴后继 救亡图存”。从19世纪中叶起,西方列强接踵而至,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遭受着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封建主义的压迫,这一部分用大量史实生动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背景。

邓世昌墓简介(邓世昌遗物亮相)(1)

展柜中,一件重达800多斤、鸦片战争中清军曾使用过的“靖夷”铜炮静静地讲述着当年那段历史。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被迫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鸦片战争从此成为中国近代屈辱史的开端。

落后就要挨打。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在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惨遭英法联军野蛮劫掠,如今只剩下一片断壁残垣。展厅中实景还原了部分圆明园的建筑,并同步展示了当年被焚毁的旧址照片。

从1901年清政府被迫签订辛丑条约开始,中国就完全沦为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中国大门后,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境内设立了拥有独立行政、司法管辖权的租界,将其作为侵略中国的据点。展柜中,一面宽约2.3米的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巡捕房旗就是历史见证。

邓世昌墓简介(邓世昌遗物亮相)(2)

为挽救国家和民族的危亡,中国人民奋勇抗争,写下了可歌可泣的悲壮篇章。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时,爱国将领邓世昌在黄海海战中壮烈牺牲。展厅中特别展示了邓世昌的遗物——一枚发晶书章。这件一级文物是由邓世昌的孙子送给纪念馆的。

众多当年的实物讲述着中国人民的斗争史。展柜中陈列着一面三星旗,这是广州三元里人民自发抗英时曾经使用过的指挥旗,因旗帜上有三颗星而得名。上海抗英老将陈化成的戎装像也被展示出来。鸦片战争时期,他率兵保卫吴淞,与英国侵略军力战,英勇殉国。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当时各地纷纷响应。记者看到,展柜中有上海人民曾经使用过的一面陆军旗。其背景为一片红色,象征英雄的铁血精神,9个黑色角代表中国的九州大地,而内部的18个黄点被称作18星,意为这场革命中有18个省份积极响应。

展厅中还有很多平时难得一见的珍贵照片、珍贵文物。记者看到,该部分采用4.7米大型通柜,展示了大量近代精品文物,例如清政府与西方列强签订的一系列条约文本、邹容的《革命军》与签名照、鉴湖女侠秋瑾拟定的光复军军制军规手稿、章太炎为徐锡麟等四烈士所作祭文、袁世凯颁给孙中山筹建全国铁路的任命状、肇和兵舰炮弹灯等。据悉,此次展览共有一级文物30余件,如此规模的集中展示,在中共一大纪念馆的历史上还是首次。

来源:作者:顾杰 张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