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起云涌的19世纪,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整个欧洲生机勃勃地发展前进。

可在这样的发展背后,矛盾也随之而来——封建王朝的统治和压迫,资本主义势力的崛起,工人阶级的涌现,加上民主自由意识的深入人心。

这一切复杂的现象融合在一起,引起了整个欧洲社会的一次政治大革命。

在1848年,法国、德意志、奥地利、意大利、匈牙利等欧洲国家纷纷发生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史称1848年革命,也称为“民族之春”。

这场革命影响深远,遍及欧洲。它打击了欧洲各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摧毁了曾经统治欧洲的神圣同盟和维也纳体系。

同时对欧洲的地缘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促使欧洲各国建立了统一的民族国家,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历史基础。

1848年欧洲革命的背景(欧洲1848年革命欧洲风起云涌的时期)(1)

一、为什么欧洲会爆发1848年革命?

说起1848年革命的爆发原因,有浅层和深层两方面。

浅层原因是在1848年前几年,欧洲社会的发展每况愈下,1845年至1846年欧洲一些国家发生了严重的自然灾害,百姓生活愈发艰难,但封建专制统治阶级对人民的剥削并没有减少。

而在1847年又爆发了全欧洲性的经济危机,简直屋漏偏逢连夜雨,突如其来的一切进一步加剧了欧洲各国的社会矛盾和民族矛盾。

另一方面深层原因是,在19世纪中叶,欧洲各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飞速的发展,资产阶级的力量在社会阶层逐渐树大根深。

但无奈的是,这些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在政治上却没有任何权利,还是会受制于封建王朝的统治和剥削。

当时欧洲的大多数国家要么仍处于封建君主专制统治之下,要么是作为殖民地受到其他大国的剥削。

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新晋崛起的资本主义迫切地想要打破由维也纳体系建立的封建统治的阶级秩序。

他们渴望拥有权利,希望自己也能当家做主,而不是被皇室剥削左右。

1848年欧洲革命的背景(欧洲1848年革命欧洲风起云涌的时期)(2)

这种自由主义和民族主义的思想热潮在资本主义群体中迅速高涨,推翻1815年在欧洲制定的维也纳体系,以及维也纳体系之下的衍生品——封建专制的横行,成了他们的终极诉求。

那这个一直被反复提及的维也纳体系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它是指在19世纪初拿破仑帝国崩溃后,以英、俄、普、奥为首的四个胜利国凭借维也纳会议在欧洲建立的新均势格局体系。

这场会议的主导者是奥地利的外交大臣梅特涅,会议的主旨是英、俄、奥、普四大国决定共同维护的欧洲均势格局。

所谓均势格局是指欧洲各国达成协定均衡发展,不能盲目地扩张,随便地侵略。

其实它们的最终目的就是遏制法国的侵略野心,维护欧洲大国的领导地位,同时也授意其他国家不能步法国的后尘,走上蚕食整个欧洲的道路。

再简单来说,维也纳体系就是:以英、俄、奥、普为首的这些大国在经历了拿破仑战争后,开始意识到维持欧洲国家的均势发展是实现和平的最有效手段,只有这样才能你好我好大家好。

1848年欧洲革命的背景(欧洲1848年革命欧洲风起云涌的时期)(3)

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的欧洲局势

但维持均势发展格局意味着,各大国彼此之间要尊重各自的核心利益,懂得取舍,彼此让步,谁也别想多占别人的便宜,这样才有助于维持欧洲的和平。

听起来很不错,但维也纳体系背后只是大国间的和谐共处,而这种和谐是以牺牲小国利益为代价的,那些没有权利的国家成了任人宰割的砧板鱼肉。

而维也纳体系则是,在蚕食利益时这些大国会选择平均分,而不是总想抢走最大的了。所以维也纳体系就是表面上和谐,背后是压迫。

除了四大国之外,意大利地区、巴尔干地区以及德意志地区,这些地方要么是被殖民,要么就是四分五裂的状态,百姓生活深受压迫。

也正因为这压迫年深日久地积累,导致了1848年欧洲革命相继爆发。

1848年欧洲革命的背景(欧洲1848年革命欧洲风起云涌的时期)(4)

二、1848年革命是如何开始以及如何结束的?

革命的战火首先是在意大利西西里岛地区点燃的。

1848年1月,西西里爆发了反抗国王“费迪南多二世”专制统治的革命,革命群众要求国王为国民制定一部宪法。

不久之后,亚平宁半岛上的人们也纷纷加入了革命队伍,同年的2月和3月,意大利的那不勒斯、托斯卡尼、皮埃蒙特均颁布新的宪法,米兰及热那亚地区的殖民奥军终于撤出了该地。

1848年2月22日,法国巴黎爆发革命。革命者和镇压的政府军进行了激烈的街垒战,市民、工人和学生高唱《马赛曲》,嘴里喊着“革命万岁”、“共和国万岁”,他们冲进王宫,取得了胜利。

这些革命者反对法国保留君主制,他们宣布既不要国王,也不要摄政王,并驱散了立法会议。在革命愈演愈烈的形势下,法国王室不得不逃往英国。

1848年欧洲革命的背景(欧洲1848年革命欧洲风起云涌的时期)(5)

1848年2月29日,德意志联邦国家统治下的城市慕尼黑爆发起义,大学生、工人、市民联合占据了军械库,迫使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一世”还有他的爱妾“罗拉内阁”下野。

为此皇帝不得不成立一个新内阁,而这个内阁的成员都是由中产阶级代表组成。

随后3月18日,柏林开始革命,中产阶级和工农阶级聚集在王宫广场,要求召开联合会议、组织人民自卫团、实行出版自由。

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威廉四世被迫同意人民的要求,但人民并不罢休。

到了3月22日,民众起义胜利,国王当众为183名烈士脱帽致哀。

与此同时,奥地利的首都维也纳也爆发了示威游行,他们高呼着“推翻梅特涅”。

在起义的压力下,奥皇最终让步,在3月改组内阁,4月颁布帝国宪法,但这个新内阁继续推行这压迫人民的政策,这致使维也纳人民在5月份再次进行起义,这一次奥地利皇室也不得不逃出维也纳。

除此之外,处于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统治之下的匈牙利和处于奥地利统治下的捷克也相继发生了革命起义。

就这样,1848年的革命如同星星之火,以燎原之势迅速燃遍了整个欧洲,自由和民主的号角吹遍了欧洲大地。

1848年欧洲革命的背景(欧洲1848年革命欧洲风起云涌的时期)(6)

可遗憾的是,这场如火如荼的革命最终没能走向胜利,而是以失败告终。

那么为什么1848年革命最终会失败呢?

首先失败的原因之一是,以沙皇俄国为代表的欧洲各封建君主对革命者进行了大规模的镇压,使得革命无法继续进行。

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资产阶级的背叛和投降,在革命后期,资产阶级暴露出了自身的妥协性和软弱性,他们最终背叛了人民的要求,向封建统治者进行了妥协。

另外,参与革命的无产阶级如工人组织,他们彼时在政治上、组织上都处于势单力薄的地位之上。

而且由于资产阶级十分害怕工人阶级崛起,所以他们的革命性不断减弱,甚至最后放弃了革命。

最后还因为,这一时期的资本主义尚处于发展之中,还没有成熟到可以废除封建专制主义,而工人阶级也是刚刚萌芽的新组织,没有建立自己的政党、缺乏斗争经验。

所以在他们刚刚冒头不久,就被残酷地镇压了。

到了1849年,这场燃遍整个欧洲的革命最终被扑灭,封建专制阶级再次占领统治地位。

1848年欧洲革命的背景(欧洲1848年革命欧洲风起云涌的时期)(7)

三、1848年革命对欧洲地缘格局有哪些影响?

虽说,1848年欧洲革命最终失败了。

但它发展迅速,声势浩大,给封建势力造成了很大的打击——摧毁了维也纳会议确立的秩序,为欧洲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对欧洲地缘格局造成了深远影响。

总体来说,1848年革命的结果虽然是失败的,但影响却是积极而正面的。

首先,在1848年革命之后,那些爆发革命的国家比如意大利和德意志虽然又都回到从前封建王朝统治的状态。

但革命所掀起的追求民族独立的思潮并没有在民众中消失,也正是因为这一思潮的持续蔓延,促使了19世纪下半叶发生的意大利和德国的统一,为欧洲后来的地缘格局奠定了基础。

其次,过去的欧洲是由四个大国“英、俄、奥、普”间接统治其他小国,大国统治小国,必然会有殖民和压迫的现象存在。而在1848年革命之后,欧洲人民自由意识的觉醒,使得大国欺压小国的现象有所改善。

最后,1848年革命为欧洲地缘的“均势格局”奠定了基础。

1848年欧洲革命的背景(欧洲1848年革命欧洲风起云涌的时期)(8)

这场革命向统治者证明了,建立和维护势力均衡的地缘格局是实现欧洲和平的最佳手段

只有每个国家的发展势均力敌,水平相当,欧洲这艘巨轮才能平稳的前进。如果总是出现侵略、占有、殖民和压迫,最后只会让欧洲变得四分五裂,哀鸿遍野。

在1848年革命以后,欧洲的统治们开始思考,如何长久的“维持”欧洲的均势格局。想要维持均势格局除了要有长远的规划和政治人才之外,更需要有人民站出来给统治阶级纠错。

1848年革命就是人民对统治者的一次纠错,他们让“要求均势”的维护者们知道了,不能固步自封,必须适时做出调整,只有这样欧洲才能平稳健康地发展下去。

总地来说,1848年的革命是19世纪欧洲的经济、政治、思想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矛盾激化的结果。

虽然这场革命以失败告终,但在此次革命之中,欧洲逐渐建立起民族国家,即由主体民族掌握政权的主权国家,殖民主义最终倒台,封建王朝也不复存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