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此先上关系图。

公元前221年的各国(约公元前21世纪前)(1)

按时期划分

公元前221年的各国(约公元前21世纪前)(2)

按内容划分(西周时期汇总,雅乐最高典范)

我细想了想,如果不上这两张图,还是会让人混乱,理不清这乐舞的产生,内容与意义。我是从我自己角度出发的,所以就还是具体的介绍比较好。下面开始正文了!

这次,我主要来讲原始社会乐舞中体系更加成熟,内容更加丰富而且具有层次感的几个代表作品。这些乐舞中都加入了乐器伴奏,并且它的内容是分段表现的,已经是非常成熟的发展。比如,《萧韶》(又名《九韶》、《九歌》、《九辨》)被孔子给予高度的评价,他认为这部乐舞尽善尽美。

公元前221年的各国(约公元前21世纪前)(3)

排箫

再比如《大武》这种描述战斗场面的武舞。虽然,孔子在《论语·八佾》中评价:“《武》尽美矣,未尽善也。”但是,仍然可以得到的讯息就是《大武》确是场景恢宏美丽。

公元前221年的各国(约公元前21世纪前)(4)

现代仿图,动作有武舞特征,只是一般最少为64人,多段体结构

但是呢,我先来总的描述一下这些个乐舞。如图所示,第一张思维导图中已经清晰描述了上古时期的乐舞。首先,是原始社会时期的乐舞,包括黄帝、尧、舜、禹四个时期的旧石器时代。所以,它的内容多以农耕文化,畜牧业,神话传说等为主流。而到了商朝、西周时期,便是以歌颂统治者的文德武功为主要内容。从中,我们不难看出上古时期社会性质的变化与思想境界的提高。

公元前221年的各国(约公元前21世纪前)(5)

旧石器时代乐舞一般形式

公元前221年的各国(约公元前21世纪前)(6)

商周时期,歌颂统治者

其次,是商朝的乐舞。众所周知,商朝巫术盛兴,不论是出土的甲骨文还是史料中记载的占卜术等都可以证实这一点。所以自然而然的,商朝的乐舞也带有巫术的色彩,如下图所示。

公元前221年的各国(约公元前21世纪前)(7)

现代仿舞

不论是从动作、服饰或是内容来看,都是在祈求或者是献祭某种东西的神态。像是之前我介绍过的《雩舞》那样,跳出周围盘旋的舞步。

另外,西周时期的六代乐舞,是不得不提的重点。六代乐舞是西周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宴享活动的六部乐舞,被后世儒家奉为雅乐的最好典范,简称“六乐”。其内容如第二张思维导图所示,在这里便不再赘述了。“六乐”因既用于祭祀大典又用于重大宴享活动,所以兼具雅乐和燕乐的双重性质。(雅乐指典雅醇正之乐,一般用于祭祀大典;燕乐则是指宴享活动上所用之乐)

公元前221年的各国(约公元前21世纪前)(8)

只有现代的“六乐”凑合来看看形式

最后,我来重点讲讲《萧韶》这部乐舞和《大武》这部武舞。它们的共同点在于都被孔子评价过,只不过《萧韶》是尽善尽美,而《大武》是尽美矣,未尽善也,除此之外,它们均为多段体乐舞。

《萧韶》:舜时乐舞。简称《韶》,由于作于虞舜时代,故又名《韶虞》;因排箫作为主要伴奏乐器,所以又称《萧韶》;乐舞共九个段落,又称《九韶》;有九次歌唱,又称《九歌》;有九次变化,又称《九辨》。由此可知,《韶》是内容丰富而富于变化的多段体乐舞。《尚书·益稷》载“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即演奏到第九段时连神鸟凤凰也自天而降,可见乐舞最出彩之处是第九段,并以鸟图腾崇拜为主要内容。《萧韶》的风格是“温润以和,似南风之至”(《乐纬·动声仪》),具有高度化抒情色彩。春秋时期吴国公子季扎和孔子都予以高度评价。公元前201年汉高祖更名为《文始》,可知这是一部历史上真实存在过的,有极为深远意义的一部乐舞。

《大武》:西周乐舞。又名《武》,是以歌颂周武王伐纣的功绩为内容的一种武舞。据《乐记·宾牟贾》记载,春秋时期孔子所见的《大武》演出,结构共分六段,第一段舞队由北面而来;第二段表现消灭商纣的战争胜利;第三段再向南方进军;第四段表示巩固了南国疆域;第五段分成两个舞行,周公、召公分列左右辅佐朝政;第六段表示对周天子的尊崇。由于《大武》是表现战争场面的武舞,因此孔子评价:“《武》尽美矣,未尽善也”。根据《通典·乐》中记载,这部作品在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被更名为《五行》。

【记忆贴士】对比记忆

1.《韶》与《武》皆为多段体乐舞;都被孔子评价过。

2.《韶》——尽善尽美;《武》尽美矣,未尽善也。

3.《韶》九段,《武》六段

4.《韶》温润,是以神鸟崇拜为主要内容的图腾乐舞。《武》为歌颂统治者的一种描述战争场面的武舞。

5.《韶》在公元前201年被汉高祖更名为《文始》;《武》在公元前221年被秦始皇更名为《五行》。

好了,这次就先到这里了,下次再见!

我是,一步知到

老规矩,剧透一下下…

公元前221年的各国(约公元前21世纪前)(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