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劝告的小山羊作者:代人受过的替罪羊(1)

代人受过的“替罪羊”

作者 许江

热播于1999年1月3日中央电视台黄金时段号称“历史正剧”的44集电视剧《雍正王朝》的第六集有怎么一段剧情:江苏扬州江夏镇刘八女刘庄主抢拉不到三十岁的庄民张五哥,替坐镇扬州的江苏巡盐道任伯安48岁的弟弟任季安顶罪,差点被砍了人头,多亏十三阿哥胤祥救助,康熙亲临法场,冤案才得以澄清,张五哥差一点就做了“替罪羊”。

在中国的历史上出了很多的替罪羊,最典型的有晁错。公元前155年,身为帝师的晁错向汉景帝建议削藩,收回各诸侯王手中的权力,减少各位诸侯王对中央皇权的威胁。这个建议触及到诸侯们的利益,所以遭到了他们的反对和怨恨,以吴王刘濞为首的七位诸侯王打着“诛晁错,清君侧”为借口,向汉景帝施压,同时这个晁错又得罪了官拜太常的袁盎,袁盎对皇帝说:“诸侯王之所以反叛,全是因为晁错,只要宰了晁错,一切万事大吉!”汉景帝信了,结果有那么一天,晁错上朝就稀里糊涂的叫皇帝给腰斩了,还连累了全家数十口人被处以斩刑。事毕“七国之乱”全面爆发了,这时汉景帝才知杀晁错只是诸侯们的幌子,造反才是真的,景帝现在省悟已经晚了,后来大将周亚夫临危受命,带兵平定了“七国之乱”。

不听劝告的小山羊作者:代人受过的替罪羊(2)

李鸿章,晚清重臣,清朝末年基本上所有的不平等条约都是他签订的,也是成为了最大卖国贼,但实际上最大的卖国贼不是李鸿章,他只是替慈禧太后背了黑锅,最大的卖国贼、千古罪人就是当时掌握大清朝命脉的慈禧太后。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年)开启了晚清时期,清朝统治力量开始衰落,西方列强迫使清廷签订不平等条约,以武力获得在华利益。第二次鸦片战争使得清朝统治危机进一步加深。仅光绪年间就与西方烈强签订了二十九个不平等的条约,最屈辱的当数第二十九个与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十一国在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9月7日)签订的《辛丑条约》,该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

“替罪羊”一词是出自基督教的宗教典故。在基督教《圣经》中的《旧约全书》中说:上帝为了考验亚伯拉罕的忠诚,叫他带着他的独生子以撒到一个指定的地方,并把以撒杀了作燔祭,献给上帝。

正当亚伯拉罕要拿刀杀他儿子时,有个天使出现并加以阻拦,说:“现在我知道你是敬恩上帝的了,前面林子里有一只羊,你可用来‘祭献’上帝。”于是,亚伯拉罕便把小树林中的一只公山羊抓来杀了,代替他的儿子作为燔祭,献给上帝。

《圣经》的《新约全书》又说:耶稣为救赎世人的罪恶,宁愿钉死在十字架上,作为“牺牲”(祭品)奉献给天主,并嘱咐他的十二门徒,在他死后也照样去做。因为这是仿效古犹太人在向主求恩免罪时,往往杀一只羔羊替代自己,作为“牺牲”。所以,教会通常又称耶稣为赎罪的羔羊。

在伊斯兰教的经典《古兰经》中,也有着类似的说法。

不听劝告的小山羊作者:代人受过的替罪羊(3)

在我国古代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经典《孟子•梁惠王上•第七章》齐宣王与孟子一问一答的对话中有这么一段: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衅钟:是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畜,取血涂在钟上进行告祭的仪式,叫作血祭。)。’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觳觫hu su :言牛将要屠杀时,因恐惧而浑身发抖),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欤?’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孟子问齐宣王:“我听到您的近臣胡龁说,有一次大王坐在殿堂上,有牵牛的人从堂下经过,您问他道:‘牵牛上哪儿去?’他回话道:‘要杀它来祭钟。’您说:‘放了它吧,它没有罪过却往死地里送,看到它那怕杀而吓得发抖的样子,我心里实在不忍。’那人回问道:‘那么,就废止祭钟的仪式了?’您说:‘怎么可以废止呢?换只羊来代替。’不知有没有这回事?”

齐宣王说:“有这回事。”

齐宣王是真不忍心看见牛恐惧战栗的样子,就下令用羊替换牛来祭钟。从此以后,“替罪羊”作为一个悲剧色彩的词汇经过历代文人的引用渲染就开始在华夏大地广泛流传开来,并很快成为一个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经典词汇了,并非常地口语化。

这样,经过长期的流传、演变,“替罪羊”这个词到了现在,已被广泛地用来比喻代人受过的人。

2020年9月4日晚

不听劝告的小山羊作者:代人受过的替罪羊(4)

作者简介:

许江,笔名石开,1964年生。喜欢从生活的小事中寻找灵感。

许江:买皮鞋

许江:今儿晌午吃卤面

《芒种得雨好种秋》 许江原创

许江:“芒种”里来忙种秋

《给父亲理发》许江原创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许江原创

《童心未泯儿童节》许江原创

《寒露耩麦正当时》作者:许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