择偶心理,是指男女双方在选择自己恋爱对象时的心理现象和心理活动规律。一般来讲,人们建立恋爱以及婚姻关系的原因,是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择偶的标准因人而异,主要决定于本人的恋爱观、婚姻观和家庭观。

古希腊哲学大师苏格拉底的三个弟子曾向老师求教,怎样才能找到理想的伴侣。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却让他们走麦田梗,只许前进,而且只给一次机会,让他们挑选一只最大的麦穗。

第一个弟子走几步看见一只又大又漂亮的麦穗,高兴地摘下来。但他继续前进时,发现前面有许多比他窄的那只大,只得遗憾地走完了全程。

第二个弟子吸取了教训,每当他要摘时,总是提醒自己,后面还有更好的。当他快到终点时才发现,机会全错过了。

第三个弟子吸取了前两个的教训,当他走到三分之一时,即分出大、中、小三类,再走三分之一时,他选择了大类中的一只美丽的麦穗。虽说这不一定是最大最美的,但他满意地走完了全程。

在日常生活中,几乎每个人的择偶心理都不相同,且不是单一的心理类型,并且多种心理状态往往交织而成,只不过有的时候比较倾向于某种心理状态。而具体到某人时,每个人也都是有自己的择偶标准。一般来讲,无论男女,择偶心理和标准也不外乎以下几种:

1.要求配偶的身材、容貌、谈吐、举止、风度适当。

2.要求配偶的智力、才能、品德、性格优良。

3.要求配偶的年龄、学历、职业、经济状况、生活习惯、宗教信仰、兴趣与本人相近。

4.要求配偶在性格、生活和工作等方面能互相补充、互相支持而不冲突。

5.要求配偶的身体健康,家族没有病史等。

但在择偶过程中会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也常受到家庭的干预。此外,从众心理、求全心理、传统观念和偏见,以及晕轮效应等都可对择偶产生影响。

有这么一个女孩,从懵懵懂懂的知道爱情开始,她就在自己的心底开始设计自己心目中白马王子的模样:他身高不能低于1.78米,体形要标准,身材要好看,皮肤是那种健康的颜色,眼睛中应该充满深沉,要有自己的事业和追求,并且有着一个良好的家庭背景……等等,她列了多条标准,可以说,她的白马王绝对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男人。

然而,多年的寻觅之后,她心目中的那个他依旧没有出现,但是女孩依然没有放弃,知道皱纹慢慢爬上眼角,霜色慢慢染白两鬓!

“所有的等待,都凝结成一段空白;所有的寻觅,都演绎成一个问号。”这是一个年轻人的一段日记。单身一族已然是独特的社会群落。一般来说,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择偶心理,尤其是对于女性来说,自己心目中的另一半应该是完美的,是能够给自己带来安全感的,也有的女性追求的是一种物质的生活,但是有很多追求的是真正的感情。

韩小姐是一家证券公司的职员,长发披肩,秀丽端庄,大学毕业已有5年,却一直找不到意中人。刘先生是一家电脑公司的业务经理,人长得帅气,谈吐风度俱佳,年已三十却仍未遇到有情人。在我们身边,可以发现很多这样的“白领”,无论从学历、职业、收入各方面都不差,偏偏仍孑然一身,苦苦找不到另一半。是他们不愿意结婚吗?好像并不是。是条件要求太高?还是不愿去寻找?如果他们都是正常人的心理与思维的话,我想他们肯定也不愿意过独身的生活。那么,他们至今孑然一身的原因就只能是另外一个问题——择偶标准或者择偶心理。他们普遍存在因要求过高,过度攀比,交际面狭窄,与人交往方式欠佳,心理障碍等问题,最终拖延成剩男剩女,随着年龄的增加,亲朋好友的催促,社会舆论的压力,他们会变得敏感,焦虑,急躁,脆弱。

常见的择偶心理误区主要有以下几种:

1.过分追求美貌。这一误区多见与男性。中国自古就有“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优美诗句,这也正反映了中国男性对美女的追求可以用“孜孜以求”来形容。历史上,英雄难过美人关的事例更是不胜枚举,他们往往是爱江山更爱美人,甚至不少男性因为迷上倾国佳人而遭遇不幸,于是就有了“红颜祸水”的概念,其实,错误的往往不是女性,而是男性的自制力不够,受不了诱惑。

2.把青春美貌当成婚姻的筹码。有一部分的年轻女性把自己的容貌当成和男人讨价还价的筹码,她们重视外表的程度远远超过其他方面。因为她们清楚的知道,自己越漂亮,钓到金龟婿的可能性就越大。

3.自卑心理。这一误区多见与大龄女性。她们认为年过30还独守闺房是件很不光彩的事情,因而最怕别人谈婚论嫁,也最怕别人以关心的口吻询问自己的婚事,并且对自己悲观失望,认为爱情在也不会光临,从此与爱情无缘了。

4.封闭心理。这一类人本性不善交际,不愿在婚姻问题上采取主动态度,甚至不愿与结过婚的同事来往。他们往往将自己关在个人的小天地里,喜欢独处,交际范围十分狭小,这样就大大减少了他们择偶的机遇。

5.宁缺毋滥。有很多人在择偶方面总是预定指标,按图索骥。于是在一年又一年的蹉跎中,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依旧没有出现,当朋友的孩子已经会喊“阿姨”“叔叔”的时候,自己还是孤孤单单一个人。殊不知,所有的标准都是你在遇到某个人之前定的,而且你设计的那个完美恋人也不一定存在,所以可适当把标准放宽一些,你会收获一份意想不到的唯美爱情。

6.过分看重金钱和地位。这种择偶心理是以政治地位,经济地位等外在素质作为择偶的主要条件。然而,人的地位是在变化的,由于爱情和婚姻的基础是地位,所以对方的地位发生变化时,爱情和婚姻的大厦也就会发生动摇。所以,在追求配偶“条件”的同时,切不可忽视品德,性格,思想,情操等内在的素质。

7.攀比虚荣心理。择偶时特别看重别人的评价和外在舆论,没有自己的主见,因而常常面对众多的异性朋友举棋不定。他们常以与自己同层次人的恋人或配偶为镜子,要找一个不比别人差的人。人各有长,世上绝没有十全十美的人,结果,有这种择偶心理的人,很容易落下“顾了面子,误了青春”的结局。

林语堂有一个玩笑:“世界大同的理想生活,就是住在英国的乡村,屋里安有美国式的煤气管子,有一个中国的厨子,有一个日本的妻子,再有一个法国的情人。”你说这样生活可能吗?所以,快速走出了择偶的误区,以积极的心态去选择另一半,才是最需要这些要求过高的朋友要做的准备。

选择恋人,每个人心目中都有自己的特定心理,但不管你的标准和要求如何,请你记住,爱情和婚姻最重要的基础应该是相互的敬慕和热爱,这是爱情和婚姻能够得到长久维持的保证。

没有最好也没有最坏只有最合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1)

没有最好也没有最坏只有最合适(没有最好只有更好)(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