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主要写的是取经前的一些事,本篇主要讲取经途中的事。

资料来源:吴闲云《煮酒探西游》


PS:关于神仙的分布

西游记十大未解之谜解开(西游记十大未解之谜)(1)

大猩猩可以进化成人,人再进一步修炼成仙,方法有俩中:修道,念佛。为何要修仙呢?成仙可以上天入地,呼风唤雨,长身不老,法力无边,逍遥快活,高人一等,看人就像,人看猩猩一样,很爽的。

天上的神仙:

仙界也像人间一样有兵有将有官有皇帝,玉帝就是仙界的皇帝,万神之主宰,掌管天上,地上,地下所有神仙,住在九重天(天上共有三十三重天)的金阕云宫,办公室叫凌霄宝殿相当于人间的朝廷。

神仙中地位最高的是三清: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道德天尊也即太上老君,称为”道祖“是道派掌门人,所有道家神仙都是他的徒子徒孙,住在天顶三十三重天——离恨天,办公室叫做兜率宫,里面有个八卦炉,用来炼丹,制武器。在神仙界的地位举足轻重,玉皇大帝也得给面子。

疑点一:悟空大闹天宫的结果?

如来降伏孙悟空后,玉帝设了一个饭局,然后众仙让如来给饭局立个名,为的是看看如来对整件事的看法,然后如来立了一个”安天大会“展现了自己的实力,收了礼,收了人心,为进一步向东扩张做好了准备。

结论:悟空大闹天宫的结果就是导致了如来的扬名立万,他只是佛祖的一个衬托。由此看来孙悟空和如来是不是有什么猫腻。

疑点二:孙悟空,如来佛,菩提老祖的关系?

如来佛的第一个计划就是教孙悟空一身好本事,到天上去惹事,大闹天宫,然后佛祖前去摆平,安天,以此扬名立万。你会问孙悟空的师傅不是菩提老祖么?由此可以推理结论了。如来后面把他压在五指山下,原文有描述,是轻轻压住,后面取经时被银角大王用移山术压身时是压得他“三尺神咋,七窍喷红”,所以如来是救了他,把他压在五指山下疗养,反思,把他收入佛门,以后为如来所用,贴上那道符表表上是为了压住他,其实是用来抵御道派神仙的,此后500年没道派神仙能靠近,否则孙悟空早被道派神仙弄死了。菩提祖师教给孙悟空法力以后就消失了,算出其以后会惹祸,对其也不加管束,也不允许悟空和其他人说明是他的徒弟。。。

结论:孙悟空的师傅是如来,如来就是菩提老祖

疑点三:孙悟空的本事到底有多大?

第一仗托塔天王帅本部人前去捉拿,先后干掉巨灵神,哪吒,然后玉帝开始重视了,派托塔天王帅十一路神仙前去捉拿,孙悟空先把九曜星官战的力竭,败阵而走,却也伤不得他们,然后四大天王与二十八星宿出来群殴,大圣调集独角鬼王,七十二洞妖王与四个键将出来对垒,结果悟空的帮手都被捉了去,主力就剩他一人了,还有七路神仙没战了,然后木咋与其战了五六十回合,败下阵来,后面二郎神与大圣斗法,俩人势均力敌,然后老君拿金刚镯打了他的头,猴王立不稳跌了一跤,然后哮天犬上来照腿一口,又跌了一跤,被一拥按住,捆绑后穿了琵琶骨,不能再变化。他在偷蟠桃,偷御酒,偷金丹后揣度“若惊动了玉帝,性命难存,走走走,不如下界为王也”,说明他是怕玉帝的,他真有本事把玉帝打到桌子底下,当时直接反了就行了,不用费后面的事,而在后开取经路上在他自报家门后,没几个妖怪怕他的,大闹天宫大体上就是:1.破坏公物一次;盗窃三次;殴打的对象都是一些小角色,看门的,打雷的。而陪如来吃饭的是哪些人呢:三清,四御,五老,六司,七元,八级,九曜,十都,这些人中玉帝只派了九曜星这样的末流和孙悟空对战,前面的大佬们都没动手了,悟空就被摆平了。所以这个“闹”字用的非常贴切,就是搞破坏,捣捣乱而已,否则后来取经路上本事比他大的妖怪都造反了。

结论:孙悟空只是胆大糊涂,勇者无畏。实力在七元,八级之流

疑点四:玉帝为何要请如来佛?

如来佛是玉帝下级,是“五老”级别的,原文有出处,比道祖底俩级,玉帝传旨如来,如来闻召而来。悟空的花果山在东胜神州,本应该有五老中的崇恩圣帝来搞定最合理,但偏偏找了西方的如来来摆平,其实是想找出孙悟空幕后的主使,怀疑到了如来。

结论:只是程序问题,玉帝对如来有了疑心。

疑点五:悟空看蟠桃园的真相

猴子偷桃生活常识,那玉帝为何还要让孙猴子看蟠桃园呢?蟠桃会每年开一次,也就是地下的365年开一次,而神仙每过五百年有一大劫难要死一批,所以蟠桃会主要就是为地上的神仙开的,而佛派势力发展过于猖獗,该打压打压了,得给他弄死一批,但人家有了编制,又不好摆明了弄人家,所以就假借孙悟空之手毁掉蟠桃会,毁掉蟠桃树,不给佛派神仙果果吃让他死上一大批,这下就名正言顺了。于是高级干部文殊菩萨的坐骑青毛狮子金就要维权闹事了,打上了南天门,暗地里肯定还站着一群佛派神仙,玉帝也不是真怕他,吃不到果果快死的人了,索性就直接关上门不追究你闹事了,等死吧。

结论:让孙悟空看蟠桃园实际目的是要借悟空之手毁了蟠桃会,不给佛派神仙蟠桃吃,让他们死上一批人,借此打压佛派势力。

关于猪八戒

西游记十大未解之谜解开(西游记十大未解之谜)(2)

疑点一:八戒调戏嫦娥一案。

分析:当时八戒是醉酒逞雄,说明一般人是不敢入广寒宫的,八戒在广寒宫门口时是“风流仙子”嫦娥先迎上来的,然后又不依从,八戒是第一次见嫦娥,见她容貌挟人魄所以嫦娥迎接的可能是另一个人,而那个人还经常来,还是个大人物,然后天蓬“色胆如天叫似雷”弄出大动静招来了巡逻队,最终被围捕,而嫦娥根本就没有去告状。天蓬只是调戏,其他啥也没干,就被判了死刑。但他没有任何申辩,全认了,后面取经路上对此也没有任何怨言,而关于天庭的男女关系问题的管理制度是立法苛刻,执行松散,以宽大处理居多。

结论:“调戏嫦娥”只是一个借口,目的是下凡执行玉帝的秘密任务。但执行什么任务呢?

这得从八戒的钉耙说起,他是太上老君亲手打造的神兵利器,由后文故事中的“钉耙宴”可以看出,它是棒,耙,杖中最上等的,它有一个作用,就是对付铜头铁脑的人“何怕你铜头铁脑一身钢,耙到魂消神气泄”,而铜头铁脑正好是孙悟空的一大特征,再联系上文可以判断。而天蓬下凡的时间,下凡的地点刚好与孙悟空被压得时间地点都吻合。而后问八戒说过一句话“你这弼马温,当年撞那祸时,不知带累我等多少!”并没有抱怨他调戏嫦娥一事。而天蓬下凡过得逍遥快活,不像卷帘大将的“每七日叫飞剑来穿胸肋百余下”没有受刑的样子。

结论:天蓬被贬下凡间就是为了消灭被困住的孙悟空。

疑点二:“呆头呆脑”的八戒?

一路上八戒捡小便宜,抢功,打死了一大堆小妖怪,得了不少功果,但到灵山时,如来慧眼识珠看破了他的小聪明,最后许位子时悟空是“炼磨降怪有功”而八戒是“汝因挑担有功,加升汝职正果,做净坛使者”,所以八戒是靠卖苦力换来位子的,师徒四人外加白马中,八戒的职位其实最实惠,是个美差,专门管贡品的,可以敞开大口随便吃,而香火功德钱由菩萨管。八戒是师徒当中唯一一个有家室的人,会种地,会烧饭,一路上都是八戒做饭,还懂得生活常识,过通天河时,知道怎么试水深,怎么让马不打滑,也会精打细算过日子,十一年从牙齿上刮下四钱五六分银子,舍不得买了吃,准备留下来买布做件衣服,却被孙悟空讹诈了去。

结论:八戒最实惠,最会过日子,最精明。

关于沙和尚

西游记十大未解之谜解开(西游记十大未解之谜)(3)

疑点一:任劳任怨的沙和尚?

沙僧给人的印象是个沉默瓜秧的老好人,走了十四年路,基本没多少戏份,不强功果,没打死过一个大妖怪,取经路上基本就是看行李,只是履行合同只出勤,不出力。而沙僧以前是玉帝的保镖,是有实力的,并且是观音选人时最先看中的,对其开出条件也是最高的——“叫飞剑不来穿你,复你本职”,是对其寄予厚望的。但沙僧混了一路,得了个金身罗汉的正果,虽然职位低,但算一算投入和回报的比率,沙僧是最赚的。

沙僧不同于悟空八戒那样求菩萨“拨救拨救”,是菩萨主动开出条件要他的,他活的很苦,每七日都要飞剑穿心百于下,而原因只是因为打碎了一个琉璃盏,处罚貌似太重了,而这不符合天庭明文规定的刑罚——贬下凡间,是玉帝用了私行。沙僧本来是天上的卷帘大将,也就是玉帝的保镖兼秘书,可以带兵器上朝,和玉帝关系很铁,而他的那个兵器——擀面杖,“是出自月宫无影处,梭罗仙木琢磨成”。是嫦娥家的。这就奇怪了,按说他和嫦娥没瓜葛,就算有,天天拿着这玩意儿在玉帝面前晃,很危险的,所以只可能是玉帝赐给他的,就算他和嫦娥有关系最多也像天蓬那样被贬下凡间,用不着定时那飞剑刺,那就只有一种可能了,他和玉帝的老婆王母搞上了,而玉帝经常出去和嫦娥幽会,那次不小心被天蓬搅和了,没去成就回家了,回去刚好看见了沙僧和王母乱搞,奸情败露,卷帘慌了神打碎了个杯子。最终八戒没干成,从轻处理了,沙僧干成了,玉帝气的要把他的心捣烂以解心头只恨,家丑不可外扬,找了个琉璃盏的借口,对沙僧动用了私行。所以搞了玉帝的女人官复原职是不可能了,只求从皮肉之苦中解脱。

结论:经过大起大落的人生,沙僧已经心如止水,只求不要无休无止的忍受皮肉之苦,就满足了。

关于唐僧

西游记十大未解之谜解开(西游记十大未解之谜)(4)

疑点一:唐僧的前世今生

吃不到蟠桃了,灭门之灾马上就来了,咋办呢?那就只能牺牲一下唐僧了,吃他的肉也是可以长生不老的。于是金蝉子被活活蒸了,众人分而食之,度过了劫难。唐僧本事金蝉子转世,十世修行的好人。一点元阳未泄,吃他一块肉,长寿长生。前后五百年他死了十次,每次只能活五十岁,这很明显不符合一个神仙的寿命特征。究其原因就是他被吃了十次,玉帝不给蟠桃,佛拍面临灭门之灾,金蝉子舍身取义,献出身躯,众人找一个阴天,把他给活活蒸熟了,然后大家放松心情,每人一块肉,使佛派度过了劫难。如果不吃他,佛爷们死了转世,又得从头练起,现在的一切一下就全没了,为了保住现有的位子势力财产,只得让可怜的金蝉子一次次的转世,吃了,在转世,在吃了。。。一直吧佛派的四千号人全给供应上了,才算完,只杀一次不够吃啊,五百年大限将至,所以每当转世刚活了三五十年就得杀了吃一次,要么时间就不够了,最终大慈大悲救苦救难的灵感观世音菩萨解脱了,让他投胎做了唐僧,给了他一份新工作。吃过他的人太多了,吃他长生不老的消息自然也就传出去了。唐僧之前的工作就是被人家吃,潜意识里被吃怕了,所以一路上他都胆怯的令人心恨。

疑点二:唐僧究竟信不信佛

唐僧所受的佛学教育都是在他取经之前,但自上路取经,修行是很少的,只是赶路取经,要成佛。而一路上唐僧虽胆小如鼠经常高呼“大王饶命”,却始终在抗争中前进,而这种抗争精神与佛家无执,无欲,无求的宗旨是相背离的,对此自幼学佛的唐僧肯定是懂得,他真要修行的话,静心休养就行了,就不该去取经。最终克服一系列艰难险阻他成功了,精神得到了世俗的认可,得到了一个佛位,也是世俗的,最终还是世俗的修行,不是宗教里的修行。佛经将佛界是平等的,但西游记把佛界设计成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组织;佛经上讲不要执着,可西游记偏偏把唐僧设计成一个执着的取经人,佛讲上讲普度众生,可西游记偏偏设计成为了替唐太宗解灾。后面再灵山脚下三个犀牛精每年收香油以保百姓风调雨顺,如来却放任不管,其实就是帮如来收的,犀牛精只是负责背黑锅的,此时唐僧也认清了如来道“惹佛祖见罪,又生灾厄。”而八戒沙僧跟了唐僧十四年更是连一句经文也不会念。

结论:佛只是个幌子,一切其实都还是世俗的,真正的信仰还是名利权情,如此就是要极力讽刺。

师徒四人武功如何?

分析悟空第一次战八戒时,俩人打了8,9个小时,最后八戒摆阵而逃,但悟空也不能彻底制服八戒,后面收服八戒时,是八戒自己自动缴械,烧了云栈洞的,所以悟空比八戒厉害一点,但实力没有大悬殊;八戒战沙僧时,俩人一直是难解难分,沙僧不出流沙河,悟空没有和沙僧对战,所以沙僧实力和八戒差不多,对小白龙,悟空虽然比他厉害,但捉不住他,拿他也没办法。

结论:师徒四人武力相当,悟空比其他俩位略胜一点点而已。

谜团六:关于取经

西游记十大未解之谜解开(西游记十大未解之谜)(5)

疑点一:师徒四人的取经缘由.

小白龙刚要被宰掉时,菩萨把它保了下来,凭交情,没费力,小白龙很廉价,没有反抗的余地,能活命就谢天谢地了。悟空是为保唐僧换自做了徒弟由,沙僧是受刑过重,苦不堪言,取经是为脱离苦海,而八戒貌似没有任何企图,可能就是玉帝的卧底,来搞点破坏。

疑点二:取经队伍有多少人?

如来传经的难度:一,找不到善信,没人愿意来取经。二,一路上妖魔鬼怪太多,得找些有本事的。由先前分析可知观音搞定了第一项。第二项明德安排了他们师徒四人,暗的还有39位神仙,除了保护他们还监视他们,还有就是给他们打考勤分,计算功德。

结论:明有4人,暗有39人。

疑点三:取经究竟是一出什么戏?

如来的全局计划是把经传到东土,以此来抢道派神仙的生意,收东土那边的香火钱,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但为了不与道派发生摩擦冲突,就把任务一层一层的交代下去,最终落在了唐僧师徒四人身上,由他们去执行,后面还有大仗要打,所以取经只是如来宏伟蓝图中的的一个小步骤。然后经过神通广大的观音菩萨安排运作,“如来抢地盘”就变成了“奉大唐皇帝之命去西天拜佛求经”既合理合法,又可掩人耳目,实在是高。接下来就是取经路上的困难了。妖魔具体有三大类:天庭道派势力,佛派内部势力,割据一方的野势力。菩萨的解决方案就是一律消灭。用吃了可以长身不老的唐僧作诱饵引出野势力将其干掉或者收编以此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用孙悟空与天庭的仇恨引出道派神仙的势力,将那股势力诛灭,最后通过悟空打进佛派内部势力,扩大自己的影响力。这就是观音要求其一路走着去的原因,否则飞过去取回来,路上的地盘就得不到了。

结论:取经其实是观音一手策划的为完成如来任务,同时又为自己谋利的一个幌子。

谜团五:如来送给观音的三个金QQ

西游记十大未解之谜解开(西游记十大未解之谜)(6)

三个金QQ的意思是,取经队伍编制3个徒弟就行,还得是神通广大,用金QQ才能治住的,人选由观音自己选定。而观音的做法是:第一个金箍咒把红孩儿Q住了,给他做了善财童子;第二个紧箍咒把孙悟空Q住了弄去保唐僧取经,算是用在了如来要求的点上了;第三个禁箍咒Q住了黑熊精,回去给他看门守山了。由此可以看出,菩萨贪污了俩个,而且根据实力次序也是,红,孙,黑。后文有证据,孙悟空和黑熊精难分胜负,而红孩儿几乎把孙悟空给挂了,菩萨向李天王借了36把天罡刀把红孩儿穿住,又叫徒弟拿降魔杵杵了千百余下,把红孩儿打成血流成汪皮肉开,非常狠毒,红孩儿还不服,他就拿出了最舍不得用的金箍咒,一个顶五个,彻底摆平了红孩儿。三个金QQ肯定是要去搞比自己实力大的妖魔,不如自己的就用不着了,自己搞定就行,说明,红,孙,黑这三人都是没背景的妖中最猛的。

结论:菩萨也是雁过拔毛,收人为己所用扩充自己的实力,但人家毕竟还是完成了任务。

下篇讲路上三类妖怪的身世及结局。

资料来源:吴闲云《煮酒探西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