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碑是南朝时出现的一种印刷技术。拓碑是将纸覆在石碑上,然后刷墨揭下,就在纸上显现与石碑上同样的字形。

第一阶段:上纸

1、拓碑前必须先用水清洁碑面,将碑上苔痕土垢洗刷干净,以免玷污拓本,然后等碑面干燥。如有油污泥封,可用小刀或清洁剂清除,但不可损坏文物。

2、先在碑上刷一层白芨水,必须涂均匀,使拓纸牢牢沾在碑上而不会移位。

3、上纸由上而下对其四角之后用软毛刷(油漆滚筒亦可)由上而下由中而左右由内而外刷平,同时赶走空气,使纸与碑面密合,切忌出现褶皱。

第二阶段:椎拓

1、用棕刷敲打,使文字凹入,但不能用力过猛,以免拓纸破裂。可在第一张纸上加垫一张干净白纸后敲打。

2、敲打时力量需均匀,不轻不重,每个字凹入约0.5公分左右即可,由上而下先纵或先横敲打皆可,等字全部均匀凹入即完成

第三阶段:上墨

在上墨之前,宣纸的干湿程度必须适中,纸略呈泛白,方能上墨。过于干燥,碑、纸间容易渗入空气,造成送浮现象,字迹易位;太潮湿,墨渍易渗入碑文之中,拓本字迹模糊不清,失去传真的效果。

2、 上墨时左右手各执一拓包,(以惯用手为例)左手拓包沾墨汁,右手拓包均匀左手拓包的墨色,两拓包相互捶打,左手拓包引墨汁至右手拓包,使之墨色均匀,可先在预备纸上试打,看色泽是否均匀。

3、 拓纸七八成干时迅速用拓包上下来回渐次密集捶打,使用拓包必须上下正打,不可左右斜打或过分用力,也不可专打一处或东打一下、西打一下,必须由上而下或由左而右,渐次密集吋吋相连,连续地步轻不重地先纵后横或先横后纵地上色, 一般上三次墨直至全碑皆上色完毕即可。

4、 第一次上墨时墨汁要干且浅,以后逐次加浓,上墨不宜太浓太潮,以七成干为佳。

第四阶段:取下拓片

1、取下拓本的最好时机是拓本八至九分干时最为恰当,因此时拓本较不易破损且易于取下,若尚湿即急于取下,则易破裂。

2、大型碑于取下前必须二至三人协助,由上而下与碑面成垂直,平均提起拉开,并事先预备好报纸,平面放置,让他自然干,若让拓本晒太阳则拓本将形成凹凸不平及僵硬的现象。

历史 传承文化 古法拓碑

拓片是我国壹项古老的传统技艺,是使用宣纸和墨汁,将碑文、器皿上的文字或图案,清晰地拷贝出来的壹种技能。关于这门手艺,知道的人寥寥无几。

拓片学堂的实践活动,是将特制的宣纸贴在石碑表面用墨拓印来记录生肖的大篆体文字。是从原物直接打印下来的,大小和形状与原物相同,是壹种古老地、真实记录文化的好办法。

为传承中华文明,让更多的人体验到拓碑这个传统古老的技艺,我们特备数十通碑石,有碑拓专业人士的指导,

拓印的科学研究(古老的拓印技术)(1)

使大家了解、学习和感受拓碑其中的乐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