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六一儿童节又到了,每每来到这个节日,人们内心就会想起很多美好的词汇:健康、快乐、自由、纯真等等。这个节日是专门为全世界的孩子设立的,很多地方都会在这一天举行各种各样的活动,向孩子们表达祝福,希望能留给孩子们一个温馨美好的回忆。
六一儿童节的创立,刚开始是为了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为了反对虐杀儿童和毒害儿童。1925年在瑞士日内瓦召开的关于儿童福利的国际会议上,国际儿童幸福促进会首次提出了“儿童节”的概念,号召各国设立自己的儿童纪念日。该倡议得到许多国家的赞同。大多数国家都把节日定为每年的6月1日,所以通常称六一儿童节为国际儿童节。
现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儿童节被赋予了更多的意义。儿童是国家的未来,是民族的希望,给所有儿童创造良好的家庭、社会和学习环境,让他们健康、快乐、幸福地成长,一直是世界各国努力的目标。
对每个个体来说,儿童节是他们人生的起点,童年的经历对他们一生的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心理学中的很多理论和研究都揭示了童年和人一生的关系,有些观点已经被无数事实印证过。
第一点,童年经历会影响个体今后的身体健康。美国的一项研究表明,童年不快乐的人在步入中年以后,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更高,并且在女性身上体现得更为明显。哈佛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专门对此进行了长期的实验研究。
他们随访了370多名平均年龄为42岁的成年人,这些人在7岁左右就已经被选为实验观察对象。当时,实验人员给他们每个人都进行了有关情感行为的测试,来评估他们的悲痛倾向、注意力和不当自我调节程度等。然后在他们40岁左右时进行体检,结果发现,童年时心理压力程度高低与成年后心血管疾病风险高低之间存在关联。童年压力较大、挫折较多的人在中风、心脏病方面的发病率女性从3.2%增加至4.2%,男性从7.3%增加至8.5%。
第二点,童年的经历影响着一个人的性格形成。在个体心理学家阿德勒看来,童年对人生的影响从我们刚刚出生的那一刻就开始了。当孩子具备认知能力的那一刻开始,就在慢慢认识自己和世界。在儿童发展的前五年,已经初步具备了一套固定的行为模式,初步形成了对社会和自我的看法。
常言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人们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已经总结出了这样的经验,这句话也明确揭示了一个人的性格在童年时基本上就形成了。除非在往后的人生中有了特别的经历,会让人有所改变。否则,这种性格会伴随人的一生。有的人忠厚木讷,有的人机敏善变,有的人能说会道,有的人沉默寡言。性格的形成受遗传和环境的影响,而环境对性格的影响在童年时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第三点,童年的经历对一个人的行为和习惯塑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孩子刚出生时就像一张白纸,他们的很多行为和习惯都是模仿而来。他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周围都是怎样的人,都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他们一些特定的行为和习惯。
比如,有的人从小就吃辣,长大之后每顿饭都离不开辣椒。有的人从小就吃面食长大,到了南方之后饮食上就特别不适应。有的人自小在海边长大,游泳捉鱼的本领无师自通。有的人出生于大山深处,弯曲陡峭的山间小路他们都习以为常。有的大人勤快,孩子自小就爱劳动。有的大人喜欢睡懒觉玩手机,孩子早早就学会了享乐。有人说,想让孩子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大人就先成为什么样的人。这句话是非常有道理的。在童年时期,他们生活的环境和身边围绕着的大人,影响着他们很多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他们的未来。
第四点,童年的经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着人一生的发展。每个人出生的环境不同,起点也不一样。这些会影响到他们今后能够得到多少资源,受到何种教育,结交什么样的朋友,进入什么样的圈子等等。很多父母深知这个道理,所以他们拼尽全力,希望能够子女一个更有保障的未来。
有的孩子在童年就喜欢阅读,最后成为了一个有学问的人。有的人在童年就喜欢打球,最后从事了体育运动。有的人自小喜欢唱歌跳舞,长大之后成为了艺术家。王羲之从小就对书法感兴趣,终日勤学苦练,最后成为了大书法家。爱迪生从小就充满了好奇心,喜欢对各种问题寻根究底,最后成为了发明家。很多人就是在童年埋下了愿望的种子,这颗种子渐渐发芽长大,决定了人一生的发展。
现在的父母越来越意识到童年对一个人的重要意义,也都想尽设法把最好的一切送给孩子。只是有的时候,不小心用错了方式,不仅没有帮到孩子,还给他们的心灵带来了创伤。比如,溺爱、要求过高、限制玩耍、不接纳孩子的缺点、打骂等等。
童年只有一次,童年也应该是美好的。作为孩子的监护人,应该帮孩子守护童年的美好。用无条件的爱、充分的理解、合理的要求、必要的帮助、良好的榜样来引领孩子成长。通过我们的努力,让孩子每当回忆起童年,都会在心底充满暖意和力量,对未来充满期待和向往。
本文由“郭利方心理工作室”原创,欢迎关注、点赞、评论,文章谢绝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