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于髡与人论事貌似喜欢隐喻、打哑谜,好听一些是旁征博引、旁敲侧击,难听一些是拐弯抹角、东一榔头西一扫帚,但却往往是针针见血,蕴含大道理,发人深思。

列子论道的用人之术(你的理论有问题)(1)

据说,至今临淄都流传着这样的民谣:孟子遇见淳于髡,吓不死也发昏。《韩诗外传》中曾记载一段淳于髡责难孟子的故事,很经典,值得一读。

齐宣王是战国时代齐国国君,齐威王的儿子,姓田名辟疆,公元前320年继位。齐宣王执政期间,齐国得到快速发展壮大,尤其是他重视招揽人才,光大了稷下学宫,为东周时期的"百家争鸣"、创造灿烂的"先秦文化"做出了重要贡献。

儒学大家、亚圣孟子曾像孔子一样游历各国,宣扬儒家治国济世之道。这一天,他来到齐国,与齐宣王盘足论道,劝说宣王弃霸道而行王道,但是不但没有让齐宣王接纳他的主张,反而引起齐宣王不悦。

列子论道的用人之术(你的理论有问题)(2)

孟夫子为此很窝火,因为当时淳于髡也在场,所以散会后,孟子向淳于髡发起了牢骚。

孟子对淳于髡说:

"今天我向你君上讲解济世安邦的道理,这小子不接受就已经算作不明白了,还不高兴了。太不给面子了,他这岂不是不知道好歹吗?"

退十步讲,端人家的饭碗就要替人家说话。何况淳于髡虽然有很多时候显得不是那么太正经,做人还是很正派很仗义的。虽然与孟子也算惺惺相惜,但他这样诋毁自己的君主,淳于髡怎么能干呢?何况,在他角度来看,这也不能全部怪宣王啊。

于是,淳于髡整理了整理衣冠,与孟子展开了一场针锋相对、后世传名的辩论。

淳于髡说:"您这样说就是您的不是了啊夫子,问题出在您身上而不是我君上的不是。曾经瓠巴鼓瑟,就算是藏在深水底下的鱼都会浮出水面来倾听;伯牙鼓琴,天子的宝马都会放弃面前精美的食料而抬起头来欣赏。就连鱼和马都知道好歹,何况是一国的君主呢!"

列子论道的用人之术(你的理论有问题)(3)

孟子说出自己的理由:"雷电交加的时候,连树木都能劈开,声势那么大,足以震惊天下,但耳聋的人能听得见吗?不能!光明如太阳和月亮,天下万物都受到其光辉照耀,可是失明的人能看到吗?不能!我的理论就像雷电和日月,可是你的国君却像耳聋和失明的人啊,这不怪他怪谁呢?"

淳于髡虽然理解并尊重孟子,但听到这里还是有些生气的,于是话锋也开始刻薄尖酸起来:

"话也不能这样说啊。过去有个揖封,歌唱的很好,他生活在我国高商地区,齐国的老百姓就都喜欢学他唱歌。有一个叫杞梁的士兵战死沙场,他的妻子为此悲伤痛苦,人们都称赞颂扬她。只要是声音发出来,无论多么细微,都能被人听到。无论什么行为,再隐蔽也能留下蛛丝马迹而被人发现。"

淳于髡顿了顿,接着开始捅刀子:"像夫子您这样的大贤,居住在鲁国,却没有使鲁国强大起来,反而鲁国的国势日渐衰败,这又是怎么回事呢?您应该从自己身上多找找原因啊。"

孟子也觉察到自己刚才的说话有些偏激过分了。毕竟宣王是淳于髡的君上,而淳于髡也是当世名士,对属下说其主子的不是还是不明智的。

列子论道的用人之术(你的理论有问题)(4)

但是事实在这里摆着,孟子坚信自己的理论是大道,却不能为世人所接受。孟圣人不禁慨然长叹,萌生退意,凄然说道:

"唉!不能任用贤能的国家,又怎么会不衰落呢。能吞下大船的鱼不会在浅水洼里居住,有原则有德行的人不会在污浊的世间生活。就像生命力很顽强的蓻草,到了冬天也一样会枯萎。不是我的理论不好,也不是我的水平有限,而是我生不逢时啊!"

"生不逢时"一词源于《诗经.小雅.正月》,原文为"父母生我,胡俾我瘉?不自我先,不自我后。"韩婴在《韩诗外传.卷六》第十四章中记录了淳于髡与孟子的这场辩论,并以此来评论孟子的感叹:"诗曰,不自我先,不自我后。非遭雕世者欤?"

列子论道的用人之术(你的理论有问题)(5)

孔孟的儒家治国之道是大道不错,但是在春秋战国诸侯争霸的时代,确实并不适用。在那样的时代背景下,诸侯之间征战杀伐不断,诸侯王需要的是富国强兵的霸王之道,所以孟子才四处碰壁,以致发出"吾亦时矣"的慨叹。

可见,坚持真理很重要,顺应时代的要求来做事、做学问也是不可偏废的。孟子和淳于髡的观点,正好是两种济世理论的代表。


附:《韩诗外传.卷六》第十四章原文

孟子说齐宣王而不说。淳于髡侍,孟子曰:“今日说公之君,公之君不说,意者,其未知善之为善乎?”淳于髡曰:“夫子亦诚无善耳。昔者瓠巴鼓瑟,而潜鱼出听;伯牙鼓琴,而六马仰秣;鱼马犹知善之为善,而况君人者也。”孟子曰:“夫雷电之起也,破竹折木,震惊天下,而不能使聋者卒有闻;日月之明,遍照天下,而不能使盲者卒有见。今公之君若此也。”淳于髡曰:“不然。昔者,揖封生高商,齐人好歌;杞梁之妻悲哭,而人称咏。夫声无细而不闻,行无隐而不行。夫子苟贤,居鲁而鲁国之削,何也?”孟子曰:“不用贤,削何有也!吞舟之鱼不居潜泽,度量之士不居污世。夫蓻,冬至必雕,吾亦时矣。”诗曰:“不自我先,不自我后。”非遭雕世者欤!

《韩诗外传》是汉代韩婴所作的一部传记,由360条趣闻轶事、道德说教、伦理规范以及实际忠告等内容组成,一般每一条都以一句恰当的《诗经》引文做结论,以支持政事和论辩中的观点,是实际运用《诗经》的示范性著作。而其内容多取材于先秦诸子寓言、史传故事和《说苑》等书的单则故事,在古小说发展史上也占有一席之地。

《韩诗外传》,值得一读!

本文由勇评书话原创,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勇评书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