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掉点映票房,《银河补习班》正式上映后的首日票房是:6330万。加上点映票房:1.6亿。
至此,邓超的个人累计票房已经正式破百亿,这令他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第9位百亿影人,也是继吴京、沈腾、黄渤之后第4位华语百亿影人。
但我不知道他现在是否有心情庆祝。在暑期档到来之前,他和俞白眉的这部电影被视作暑期档的黑马之作。
在《八佰》《少年的你》《小小的愿望》以及《刀背藏身》先后撤档,为暑期档留下一片巨大的票房空白之后,这部和《我不是药神》同样具有催泪元素和社会议题的电影被视作国产电影暑期档最后的屏障。
许多人已经在心里将其视作暑期档票房冠军的当然之选,于是复制《我不是药神》的大量超前点映战术,尽早释放影片口碑效应,制造全民爆款电影,就成为影片营销的合理选择。
但现在情况有些急转直下,正式开画后,影片豆瓣评分从开局的6.5迅速降至6.3,尤其是遭遇了专业影评人齐刷刷的恶评。
在不及预期的口碑影响下,影片的票房上升势头也立刻被打断,仿佛一个备受期待的选手刚一开跑,就摔倒在了起跑线上。
现在业界已经开始探讨:这部原本被认为几乎已经板上钉钉的暑期档票房冠军,是否刚刚输掉了票房铁王座。
要知道,隔壁的《扫毒2》票房已接近11亿。
一个令人尴尬的事实是:由于暑期档剩下的国产片种子选手其实并不多,现在已经不能彻底港片拿下暑期档冠军的可能,而这在过去两年的暑期档几乎无法想象。
对于邓超自己来说,这本应该是他和俞白眉合作的彻底回勇之作,在那两部票房尚可但口碑甚不成功的喜剧之后,之前点映传出的风声是:这一次的电影,有些不一样的东西。但现在一切再次变得模糊。
可《银河补习班》为什么刚开跑就卖不动了?百亿影人邓超的电影野望,又是如何变成一出票房囧途?
邓超过度努力,反倒拍不出一部好电影?比起邓超和俞白眉的前作,《银河补习班》几乎称得上脱胎换骨。
最明显的一个感觉就是,电影不再胡闹,设定上走心了。
影片的重心不再是恶搞,而是讲述了一段跨越30年的父子情。
一开始,父亲曾经是桥梁设计工程师。结果在北京亚运会圣火传递当天——
他主持设计的桥当众塌了。
他为单位背了黑锅入狱,妻子也和他离婚。
当他7年后出狱再次见到儿子时,却是在教导主任宣布马飞被开除学籍的朝会上。
每个人都觉得儿子没有希望了。
这时父亲却站出来,跟教导主任打了个赌:马飞会在学期末考到年级前十,会在毕业的时候,成为学校最优秀的孩子。
关于父爱、教育的命题,在之前的华语商业影片中甚少提及,加上《流浪地球》式设定,”太空战狼“的客串,都增加了太空救援的内容吸引力。
无论怎么看,邓超、俞白眉这次的赢面都很大。
可是赢面太大的电影,往往少不了一样东西:设计。
这可能很大程度上来源于邓超、俞白眉此次的创作心理:忍不了了,必须翻身。
而把情绪有多满做多满,憋着劲想让观众哭,即使不是主创的初衷,至少也是一种潜意识。
结果就是,一份父子情里,装下了太多复杂的东西。
关乎教育、关乎成长、也关乎家庭。关乎时代,关乎理想,也关乎父亲。
影片正式上映后,在影评人集体质疑下,一些观众怀疑自己的眼泪被算计了。
回头看来,许多的催泪情节都是不必要的,至少,是不太符合逻辑的,比如:父亲去卖血给孩子买电脑。
问题是父亲刚出狱时虽然受尽白眼,但是凭借自己知识,十分钟就能在包工头那儿挣800块。
儿子要买586电脑,是挺贵的,先不说爸爸千方百计去满足合理不合理,因为后来也没发现儿子拿电脑干什么大事。
就算是父爱如山吧,但他又是卖血、又是去工地搬砖、实在没辙了还想卖手表,这么折腾能赚多少钱?那正是房地产起飞的时代,他一个顶级建筑设计天才,赚钱,真那么难?
可是用只是轻松赚钱给儿子买电脑,拍起来煽情吗?不煽情。那就还是卖血。
反派设定也是极其不合理了。《人民的名义》里演季昌明检查长的李建义扮演的教导主任,在马飞成绩已经进步很多的情况下,坚持给孩子五讲四美三热爱的作文打零分,这么坏到宇宙尽头的人设,真的有必要吗?
电影里有一幕,马皓文看着白花花的漫天飞屑,反问桃李满天下的教导主任:“你的学生真的爱学习吗?”
可这个问题有必要吗?
世界上哪有那么多学生热爱学习?教导主任也不在乎学生热不热爱学习呀,他只在乎分数。
但为了制造戏剧张力,辛苦了。
为了煽情,父子俩必须要莫名其妙遇到一帮混混,为了凸显父亲的伟大,一定要让孩子跑,父亲留下被打。不能理解的是,干嘛不父子一起跑?
情节煽情还不够,金句也要煽情。
比如,“我关心的不是你是不是考到了前十名,而是你的脑子是在转还是在睡觉! ”
以及“一直想,你就可以干这个地球上所有的事情。”
这些对白燃不燃,确实很燃。但反复出现类似的对白,又很难逃过打鸡血的嫌疑。
从情节到金句,在导演的刻意操作之下,煽情点被一层层堆高,但太努力的泪点设计,终究难免让故事失真。
为了完成故事戏剧性的反转,邓超和俞白眉直接给出了令所有观众觉得最不合理的反转剧情:之前还是倒数第一到倒数第五,出门旅游半个月看了个航天展,期末考试居然一举考进年级前十。
除了说马飞是神童,观众找不出其他合理的解释,但如果他是神童,父亲的意义在哪里呢?
但对于邓超和俞白眉的创作来说,这是必须完成的反转,合理要反转,不合理硬转也要转,因为这是必须达到的故事高潮。
正是在巨大的创作野心之下,结局部分又完成了另一重令人难以理解的反转。
由于“太空战狼”在报纸上的灵犀一指,成为宇航员的儿子为了自己的名誉和前途要求父亲牺牲一生洗脱清白的夙愿。
我想这里寄托了俞白眉的另一重反思:就是注重独立思考的教育,是否一定会培养出完美的人格。
不是说这样设定不行,但你要狠就狠到底,儿子都这么无情了,那就应该给出一个悲剧大结局对不?
但最后结尾是强行圆满了。
儿子太空脱险回到地球,对父亲说一声对不起,父亲一辈子的委屈就这么一笔勾销。这是怎样五味杂陈的结尾?
说到底,在这场邓超、俞白眉的翻身之战里,两个人的创作实在太用力,太满了。
必须不断制造冲突,必须极致煽情,常规手法不够,就上流行歌曲这,还不够,就上长篇累牍的旁白。
要让故事反转,就让马飞在太空中拆掉身上的安全绳,在太空中旋转跳跃闭上眼就修好飞船,一分钟内返回太空舱毫发无损。
《银河补习班》最大的问题是,它选择了一个最现实的主题,但解决问题的方式却充满了超现实。
这种过度努力,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过犹不及。
口碑垮塌的《银河》,还能拿下暑期档票房冠军吗?可能有点难了不需要怀疑,邓超俞白眉的目标,就是再造一部《我不是药神》这样的全民爆款电影。
两者相同点是,都通过点映收获了不俗的票房成绩。
不同点是,前者在点映中获得零差评的超高口碑,促使它随后一路高歌猛进,最终拿下31亿票房的去年暑期档黑马神话。
而后者尽管点映票房优于前者,但却遭遇了严重的口碑两级分化,前期操作猛如虎,一看豆瓣6.3。
在口碑不利的情况下,《银河》还能拿下暑期档冠军吗?
首先要理解《我不是药神》票房为什么能爆。
在当下,哭片远比笑片更能引发情绪共鸣,尤其是《我不是药神》这样的现实题材,要让观众哭,首先必须要让观众相信这个故事。
这也正是《我不是药神》做的最好的部分,即使是影片最煽情的段落,那段老奶奶的话,也是完全符合逻辑的,是不生硬、不刻意、不堆砌的。
而《银河补习班》恰恰就犯了主题先行的生硬、刻意和堆砌的毛病。
邓超演的父亲为单位背黑锅,被老婆抛弃,莫名其妙被小混混殴打,被车撞,遇上洪水连儿子都丢了,这样的设定简直就是一部魔幻大片,很难让人相信这一切是真的。
《我不是药神》成功的另一个关键是切中了现实。虽然给出的答案未必是对的,但却可以自圆其说。
《银河》的问题却是,电影一次次追问教育得失问题,提出“什么样的教育,才算是真正成功的教育?”
如果《银河补习班》不是要试图否定应试教育,电影到底在干嘛?如果是要否定应试教育,替代的办法在哪里?
但他们并没有能力回答这个最核心的问题。
由于没有答案,只能用一个强行惊险强行大团圆的结局,去为电影强行结尾,于是,在故事逻辑与人物逻辑都不够硬核的前提下,即使是有邓超充满感染力的表演,也无法面对部分观众的质疑,而观众质疑一旦成为潮水,片方就再难改编舆论的方向。
而一旦失去了口碑共振和观众共情,要复制《我不是药神》的票房神话,还现实吗?
百亿影人邓超的野望和票房囧途我想这一次邓超票房囧途的根源都来自于:“你把弓拉满之后,要射向的箭靶在哪。”
在中国市场,一部现实题材剧情电影要成功调动起中国观众兴趣,成功的关键,当然是能否实现共情。
你能说邓超不努力吗?
为了宣传电影,他甚至带着孙俪和孩子一家四口走红毯,等等吃醋他演别人的爸爸。线上线下的宣传可谓是尽心尽力。
他不仅勤奋,还一如既往地跟自己较劲。
作为曾经的伐木累男团队长,他开始寻找自己的转型之路。
告别疯狂喜剧之后,邓超在这两年也尝试了多个走心的“文戏”角色,更多的将重心从连绵不绝的搞笑,转移到塑造与丰满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上去。从《烈日灼心》到《影》,观众都能看到这场转型成果。
而《银河补习班》本应该是邓超自我设定中的彻底翻身之作,在口碑已经回升以后再次合作俞白眉,就是要从哪里摔倒在哪里爬起。
也不该否认《银河补习班》是一部良心之作,但良心之作只能证明用心,不等于好作品。
电影的问题不在于讲的问题太难,而在于主创的野心太巨。
因为有极强的表达欲望和深切的个人感受,又掺渣了巨大的翻身渴望和商业算计,最后的结果是电影有种拽着自己头发拼命离地的费劲感。
不可否认,片中马皓文的理念是对的,教育的目的、教育的方式到底是什么是需要深思的。正如邓超和俞白眉努力的方向没有任何问题。
问题是电影中的老马和电影外的邓超,都没有找到正确的解法。
邓超至今最卖座的电影,还是喜剧,比如《美人鱼》33.86亿、《乘风破浪》10.46亿,他的电影票房和口碑不算成正比。
口碑不佳的《从你的全世界路过》8.13亿、《分手大师》6.65亿、《恶棍天使》6.48亿。
口碑最好的《烈日灼心》打不进他个人票房前十名。
但他一直是有野心,习惯和自己较劲的演员,这本是《银河补习班》让人感动的地方,它所代表的现实,不仅仅属于电影中的主人公,更属于邓超和俞白眉。代表一种更加脚踏实地、回到现实的创作。
可惜邓超可能忘了,二十多岁时他就说过“我不明白,为什么哭比笑高贵?”而在笑的喜剧无法带给邓超想要的电影人的荣誉感之后,他转身找寻起观众的眼泪。
作为影片的主创,邓超把这一问题摆在了观众面前——电影的箭靶子到底是什么?观众的眼泪、票房、口碑,还是一部好电影本身。
我们一直知道邓超是非常努力的电影人,但这种过度努力,这种过度迫切证明自己的心理,会不会反倒让他拍不出更好的电影?
最迫近的问题是:“百亿影帝”邓超还能拿下暑期档票房冠军吗?
截至7月19日12时,影片正式上映的第二天中午,影片票房仅为1.72亿。现在最现实的问题可能是:影片票房能否破10亿?
我们知道邓超就像片中那句台词:永远不要停止思考,永远不认输。
那么我唯一可以给出的建议就是:邓超,放松一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