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洪林 陈思

(转自 群文阅读 微信公众号)

人教版语文家国情怀古诗文初中(教学设计古诗词中的家国情怀)(1)

“上思报国之恩,下思造家之福”,古往今来,从文人墨客到平民百姓,家国情怀根植于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心中。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家与国,休戚与共,已是中华五千年来国人所达成的共识。

以“古诗词中的家国情怀”为议题,通过串联起唐、宋、明三个朝代中体现文人忧国忧民的诗词,来自重庆市涪陵区的叶洪林老师和陈思老师,带来了一节厚植学生家国情怀的群文阅读课。

文本解读

《示儿》是统编语文教材五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古诗三首》中的一首。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爱国情怀,单元里选用了艾青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结合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高段阅读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

本单元群文阅读教学议题“古诗词中的家国情怀”,是基于统编语文教材“双线组元”的内在要求设计的。文本组合以课文《示儿》作为“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望阙台》构成一组有内在结构化的“X”。

“1 X”的结构化:一是体现在与教材单元人文主题方面的结构化,表现爱国情怀的同时,又拓展了爱国情怀时空;二是体现在与教材单元语文要素方面的结构化,并进一步形成整合性的古诗词阅读策略。

同时,从陆游的《示儿》到《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这是作者个人维度上爱国情感的结构化;从陆游个人到同朝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这是时代维度上爱国情感的结构化,显然一个朝代比一个人的诗词更具有说服力;再者,从宋朝发散开来,唐朝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明朝戚继光的《望阙台》,可以发现中国人历朝历代的爱国情感是相同的、共通的。在此基础上,往前能发现爱国情怀的根源,往后能发现爱国情怀的传承。

人教版语文家国情怀古诗文初中(教学设计古诗词中的家国情怀)(2)

© 南宋马远《楼台秋望图》

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整合情感词和相关资料等说出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2. 用时间轴整合文本,寻找诗人家国情怀的文化根源和文化范例,树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家国情怀观。

3. 进一步运用比较与整合的群文阅读策略。

二、教学过程

1. 课前漫谈“国”和“家”的关系,板书课题

2. 出示《示儿》和《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齐背课内学过的古诗《示儿》。利用“四格图”提取信息、想象图面,借助注释了解古诗大意,并运用情感词和相关资料等说出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以《示儿》“四格图”为例,第一步是将每一句诗转化为一幅图,如果诗词句数较多则大致变为相应的“多格图”;第二步是借助注释把各句连起来了解大意;第三步是抓住古诗中的主要情感词“悲”提炼诗人情感;第四步是结合情感词或者背景自问自答。

人教版语文家国情怀古诗文初中(教学设计古诗词中的家国情怀)(3)

第一次统整:两首诗有什么相同之处?

人教版语文家国情怀古诗文初中(教学设计古诗词中的家国情怀)(4)

小结:(1)两首诗都出自陆游。(2)两首诗的内容都是由想象和现实两部分构(3)诗人的感情都较悲伤。(4)诗人都是心系国家。

【设计意图】体会诗词中家国情怀是学习的主线,也是学习的重点。所以在第一个学习任务中,善用四格图,提取信息,让学生想象画面,还原画面,将枯燥乏味的翻译改为连环画似的想象画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化难为易。同时,利用情感词和相关资料提炼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然后,通过统整让学生发现两首诗的相同之处。

人教版语文家国情怀古诗文初中(教学设计古诗词中的家国情怀)(5)

过渡:陆游是宋朝诗人,那宋朝诗人是不是都是这样的?

3. 出示《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齐读古诗,利用“四格图”法提取信息、想象图面,借助注释了解古诗大意,运用情感词和相关资料等说出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进行第二次统整:将宋朝诗人、词人的三首诗词放在一起,你有什么猜测或疑问?

人教版语文家国情怀古诗文初中(教学设计古诗词中的家国情怀)(6)

小结:(1)几首诗词情感上是哀愁的。(2)诗词在思想表达上都希望为国效力。

过渡: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出示中国古时候历代地图,比较宋朝所处的境况。将宋代文人的家国情怀与国土沦丧、国家不统一等情况相联系。)

【设计意图】感受古人的家国情怀是为了培养当下孩子的家国情怀,因此,本环节从陆游一人的家国情怀到宋代文人的整体家国情怀,层层递进,帮助学生对家国情怀建立更深的认识。

4. 学习《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和《望阙台》

继续利用“四格图”法提取信息、想象图面,运用情感词和相关资料等体会古诗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第三次统整比较这两首诗词与前面三首诗词的异同。

人教版语文家国情怀古诗文初中(教学设计古诗词中的家国情怀)(7)

如:(1)情感不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喜,《望阙台》是矛盾的。(2)背景不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内部叛乱,造成国家分裂,因而希望叛乱结束,国家统一;《望阙台》是抵御外敌入侵,不愿国土沦丧。(3)思想相同,希望为国效力,国家统一。

小结:中国古代文人在外敌入侵、内部叛乱、国土沦丧的非常时期,表现出来的情感各不相同,但其希望为国效力、国家统一、富强的思想是相同的,没有随着时代的变化而改变。

【设计意图】运用“四格图”,理解诗意,体会情感,再利用表格进行三次统整,纵向观察,横向比对,发现不同时代虽蕴含着不同的家国情怀,但其本质思想是未变的。

5. 探究家国情怀文化源流

学习了这几首古诗词,询问学生会想到哪些课文?哪些人?可结合《冀中的地道战》《小英雄雨来》等类似文本来谈。

师:如果你生逢那样的非常时期,你最愿意成为谁?为什么?

人教版语文家国情怀古诗文初中(教学设计古诗词中的家国情怀)(8)

【设计意图】走出古诗,走进课文,走进课文中的人物,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人,从古代到现代,学生的情感得到升华。回顾课前,让学生对“国”“家”有新认识。

6. 课堂总结

师:回顾课前选择,现在你对“国”和“家”关系的选择有新认识吗?

板书设计

人教版语文家国情怀古诗文初中(教学设计古诗词中的家国情怀)(9)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为国效力国家富强

人教版语文家国情怀古诗文初中(教学设计古诗词中的家国情怀)(10)


(本文首发于《全视界·教育》2022年3月刊。作者单位:叶洪林,重庆市涪陵区教育科学研究所;陈思,重庆市涪陵城区第七小学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