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这个问题,已经是很长时间之内一直再说的谣言了。首先,人体是一个自己可以维护酸碱平衡的体内环境;另外,人体本身的PH环境并不会由于外界摄入的食物所影响,当然,水更是这样。
近年来,关于酸碱体质的话题一直备受大家的关注,这些观点基本上都在宣传并强调酸性体质对人体的危害,而碱性食物则能改善酸性体质从而预防慢性疾病的发生,并通过一些养生书籍、网络媒体,微信微博等载体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从营养学的角度看,这样的说法并没有科学依据。
在食物化学研究中,可以将食物分为酸性食物和碱性食物,分类的依据是按照食物燃烧后所得灰分的化学性质:灰分中含有磷、硫、氯元素较多的溶于水后生成酸性溶液,而灰分中钾、钠、钙、镁含量较多的则生成碱性溶液。但这种研究主要用于评价食物的化学性质,如测定食物中的矿物元素含量。这与食物在体内代谢产物的性质是不同的。食物进入人体后,经过消化吸收和各种复杂的代谢反应,形成数以千计的产物。这些产物有酸性、碱性,还有很多呈中性。血液的酸碱度是各种代谢产物综合平衡的后果,不是仅仅由食物燃烧后剩余的几种矿物元素就可以决定的。
而且,食物在体内代谢的过程中不断产生酸性物质和碱性物质,但人体内有完整的缓冲系统和调节系统,以保障内环境(主要是血液)的酸碱平衡。健康人血液的PH值恒定保持在7.35~7.45之间,一般不会受到摄入食物的影响而改变,除非在消化道、肾脏、肺等器官发生疾病造成人体代谢失常时,才有可能会受到影响。目前还没有发现因为日常摄入食物不同而引起健康人血液PH值改变的研究资料,也没有相关文献可以证明因为血液PH值变酸而导致有关慢性疾病的科学证据。
这些所谓的“食物酸碱平衡论”往往强调:“鱼、禽、肉、蛋等酸性食物摄入过多可以导致酸性体质,引起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肿瘤等慢性病的发生;蔬菜水果属于碱性食物,能够纠正酸性体质,防治慢性疾病”。实际上,蔬菜水果对一些慢性疾病的防治作用,是因为蔬菜水果的能量密度低,且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以及对健康有益的植物化学物质,而不是所谓的碱性特质所起的作用。如果真的只要纠正“酸性体质”就可以预防慢性疾病,那么每天服用一些小苏打(碳酸氢钠)就可以远离这些慢性病了,显然这种想法是无稽之谈。
如果将鱼、禽、肉、蛋等动物性食物都归类为“酸性食物”而敬而远之,那必然会造成营养素摄入不足或缺乏的状况,因为这些食物是人体优质蛋白、脂类、脂溶性维生素、B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主要食物来源,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生长发育期的少年儿童以及特殊生理时期的女性显得尤为重要。
所以,这个问题迎刃而解,酸性体质并没有任何科学原理,食物也不会影响我们身体的酸碱环境,建议下次再看到这样的信息,就千万不要再相信了。
注作者信息:内蒙古营养健康促进会 副会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HACCP食品体系内部审核员
国家二级公共营养师
国家高级食品检验员 王思露
文章属原创,如有转载请告知本人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