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持续连载(十二)作者:刘胜范 2021年10月,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六十年前的救命粮?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六十年前的救命粮
本文持续连载(十二)
作者:刘胜范 2021年10月
编辑:林增
(七)、警卫连长吴应龙,用生命为伤病员运送粮食
在1939年严酷险恶的环境中,伤病员的处境更是险象环生。1939年冬,七军把军部伤病员转移到十八垧地密营养伤,由军部警卫连连长吴应龙负责警卫和给养。
为了打破敌人封锁,摆脱困境,军部交给吴应龙一项艰巨任务:由他率领4名战士,到二百里地外的饶河至抚远的公路上找老交通员,为断炊的伤病员解决粮食问题。吴应龙当即表示:宁可粉身碎骨,也要完成任务!
吴应龙带领战士崔珉哲、金光山等4人,到挠力河北200里以外的地方找交通员接头。吴应龙奋勇当先,为战士们蹚出一条雪路前进。过了挠力河来到平原地区时,呼啸着的北风不时卷起一股股雪浪,向吴应龙等一行人扑来。有的同志摔倒了,吴应龙立即转身将他扶起来继续前进;饿了,嚼几口炒豆充饥;渴了,抓几把雪团止渴。沿途,他不断以简短的语言鼓励大家克服困难前进。经过两昼夜的急行军,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在离公路不远的一座小山上隐蔽起来,等待老交通员的到来。他们在饥饿、寒冷、忧虑、焦急中,等啊、盼啊,一直等过了两天两夜。
第三天一早,天色微明,吴应龙翘首遥望前方,突然,前方出现了一个蠕动的黑点,渐近,可以判定是一辆马爬犁向他们隐蔽的这座小山奔来。“这是不是老交通员呢?”吴应龙和其他4个战士都在警惕地审视着、判断着。爬犁越来越近,依稀可见爬犁上坐着一个人,不时地甩着鞭子催马飞奔。吴应龙凭多年战斗积累的经验断定:这就是老交通员!于是,他命令3人原地待命掩护,他与另一战士立即下山迎接。老交通员将白面、棉布以及八十多个馒头和一瓶白酒交给吴应龙,办好交接后,立即挥鞭返回。于是,吴应龙率4名战士背起这些救命物资,急切地向十八垧地密营返回。
一路上,他们谁也没有吃一口馒头、喝一口酒。只有一个念头:尽快把物品交到密营伤病员手中。
经过两天一夜,走过了饶河四道沟,通过了一片密林。当他们由森林进入一块小平原时,突然,发现两侧埋伏着百十个日伪军,所有雪亮的刺刀和乌黑的枪口都对着吴应龙等一行人。敌人吼叫着:“举起手来!赶快投降!”“冲上去!抓活动的!”吴应龙立即举枪向敌人开火,同时,指挥战士们退回森林。吴应龙向逼近的敌人扔出一颗手榴弹,几个敌人被炸倒。突然,后面的一位战士负了伤,吴应龙立即回身冲出树林去援救。当他背着伤员进入树林时,不料却扑通一声栽倒在地,怎么也爬不起来。原来,吴应龙的大腿被子弹击中。这时,他果断命令另外3个战士背起粮食撤退,他留下掩护。崔珉哲和另2个战士洒泪与他告别,在吴应龙的掩护下,迅速地撤离阵地,绕道返回十八垧地密营。
看到战友安全转移,他忍着伤痛,爬到一棵树后,瞄准敌人射击,又有几个敌人被撂倒。吴应龙在击毙几名敌人后,把几个手榴弹捆在一起,拧开了手榴弹盖,等待蜂拥上来的敌人。一声巨响,敌人尸体一片狼藉,吴应龙与另一个战士壮烈牺牲,时年他23岁。
吴应龙,原籍朝鲜平安北道熙川郡。1921年由于生活所迫,吴应龙的父亲率全家搬迁到中国黑龙江省饶河县东安镇居住。1924年,八岁的吴应龙有幸进入四平山大成小学,接受启蒙教育。1928年夏,吴应龙初小毕业。同年秋,他升入新兴洞高小学习,1930年夏高小毕业。
“九·一八”事变爆发后,吴应龙毫不犹豫地献身于抗日救国运动。他动员群众起来抗日,组织游行示威,并热情地到当地保卫团士兵中进行抗日宣传。
1933年8月,吴应龙在大叶子沟参加李学福等领导的抗日游击队。自此,吴应龙投身于党领导的武装抗日洪流之中,奋勇打击日本侵略者。
1935年初,吴应龙由于战斗勇敢,被任命为饶河抗日游击大队第一中队的小队长。
1936年11月,东北抗日联军第七军成立时,吴应龙被任命为第七军二师某团二连连长。
1937年,吴应龙在抚远县小南河战斗中,不幸腿部中弹受伤。战斗结束后,吴应龙奉命在饶河县大板屯密林里养伤。由于伤口化脓,又无药物治疗,所以,伤势越来越重。当时,吴应龙十分着急,心想:“像这样下去不仅伤口疼痛难忍,伤势日渐恶化,大腿有截肢的危险,还怎么打鬼子呢?”一天,吴应龙让护理战士用咸盐温水把伤口擦洗干净,再把三八步枪的探条用火烧红,捅进伤口,一点一点的来回抽动,把腐烂的肉都带出来,他那刚毅果敢的动作和火烙伤口的吱吱声音,使身旁的一些同志目不忍视,耳不忍闻。而吴应龙却以顽强的意志,耐受着这撕肝裂肺般的疼痛,咬紧牙关坚持住了。此后,他的伤口竟奇迹般日渐好转起来。
1938年初,吴应龙的伤口尚未完全愈合,就急切地要求归队。归队之后,他被任命为抗联第七军军部警卫连连长。吴应龙将年轻的生命献给了为争取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伟大事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