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火枪筒
《宋史》记载:“开庆元年(公元1259年),寿春府(今属安徽寿县)……造突火枪,以钜竹为筒,内安子窠,如烧放焰绝,然后子窠发出,如炮声,远闻百五十余步。”
这种“突火枪”是用巨竹做枪筒,里面放着石子、瓷片、铁屑等“子弹”,引燃火药后,“子弹”从枪膛中射出,声如响炮,有效射程可达到一百米,最大射程可达二百三十米左右。寿春府工匠制造的这种“突火枪”,堪称世界上最早的原始“步枪”。
宋朝突火枪
宋理宗景定元年(1260年),蒙古帝国在征服叙利亚的战争中大败,诸多震天雷、火炮、火箭等火药类兵器被阿拉伯人缴获,一些掌握了火器制造、使用的工匠被俘虏,使得中亚的阿拉伯人逐渐掌握了火药类兵器的制造和使用方法,在同欧洲人作战时曾大量使用。
后来,这种火药类武器又传到了欧洲,逐步动摇了冷兵器的地位。
德国思想家恩格斯评价说:“现在已经毫无疑义地证实了,火药是从中国经过印度传给阿拉伯人,又由阿拉伯人和火器一道经过西班牙传入欧洲。”
西方人经过改良,制造了现代意义上的步枪。
持枪的洋人
十九世纪中叶,八国联军带着这种武器,来到了东方古国,肆意欺凌火药、火器故乡的善良百姓。
南宋理宗时期就发明了突火枪,为何没有应用在实际作战当中呢?
原因在于,南宋时期的突火枪尚处在初级阶段,精准度不高,瞄准了甲,可能会击中了乙。
突火枪的枪膛为竹子,发射几次之后,枪膛就会变得脆弱,随时可能导致炸膛,从而误伤自己人。
古代连弩
再有,突火枪不能迅速地连续射击,远远逊色于弓箭、连弩等冷兵器。
受天气等因素的影响,突火枪有局限性,无法在大规模的战争中普及。
假设一下——如果元朝没有灭掉南宋,说不定至升级版的古代“步枪”就会出现在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