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连后一个班有几个新兵 我在哈尔滨接回了四十多名高素质的新兵(1)

笔者在哈尔滨火车站前留念

1982年秋季,我从辽南随部队十余名接兵人员一起来到哈尔滨市接兵,住在林业局招待所。新兵营丁营长分配我与同年兵、老班长宝奇一组,我为组长,一起初审南岗区邮政街道的四、五十名报名参军的新兵(这里称之为“新兵”只是为了表述方便,下同)。当过兵的战友都知道,部队每年征兵的时候,负责接兵的差事那就是一个好活,大家都愿意去。这是我当排长后第一次接兵,也是第一次来到美丽的哈尔滨,觉得很新奇,也很兴奋。

哈尔滨是东北被誉为欧亚大陆桥的明珠,美丽的松花江穿城而过,带来了无尽的秀美和富饶,南岗区是该市的商业中心,全国闻名的秋林公司、哈尔滨百货大楼就座落在这里。按征兵计划,我们首先与邮政街道武装干事接头,获取报名应征适龄青年的个人信息,然后就是开始对新兵的家庭、学校、居委会等地走访。

下连后一个班有几个新兵 我在哈尔滨接回了四十多名高素质的新兵(2)

记得我和宝奇班长第一天走访了三、四个邮政街道新兵家庭,这些新兵家大都住在低矮的平房里,房子都不很大,家里也没有更多的家具摆设,属于一般的工薪家庭,但报名参军的小伙子一个个都特别精神、帅气,说话交流也是特别到位、流畅,让人喜欢。当问到为什么要当兵时,大多回答:从小立志当兵,保家卫国,献身国防事业~。只有新兵小杜说:“我学习不好,没考上大学,只好去当兵喽。”我喜欢他直率性格,后来把他带走了。小杜分配在团总机班当接线员,我在连队往家里打电话,都是他帮忙接转。

接兵工作中不可避免的有人情往来,处理不好将直接影响征兵工作。八十年代,部队接兵干部全权组织协调武装部等部门,完成全部接兵过程,具有较大的决定权,甚至可以说想接谁就可以接走谁,但绝不会滥用权力。我老妈的表姐在哈尔滨某陆军医院任科主任,她向我推荐一位军医的儿子,说:这个小伙子已经报名登记了,想当兵跟你们走,多关照一下。我比较用心地关注着他,结果,这个孩子在体检的时候发现肺部有点问题,不符合征兵的基本条件,很显然这个兵不能要。征兵工作结束了,我悄悄地走了,也没好意思去跟我大姨道个别。

下连后一个班有几个新兵 我在哈尔滨接回了四十多名高素质的新兵(3)

征兵工作开始后,有许多新兵家长到宾馆来找我们聊天,送土特产又要请我们吃饭,请求我们帮助其孩子在部队分配一个好工作~对此一律谢绝。当年接兵时,我们没有接受过一次新兵家属的宴请,没有收过一份礼物。倒不是说我们有多么的崇高,只是觉得这样做能够心安,仅此而已。

一个小情况,也许就会把一个挺好的小伙挡在了军队大门外。家访一名新兵,面试时我看着小伙子的个头不算高,我问他:“你身高多少?”“一米六二。”我觉得不够一米六,但也没有现场测量,加之他父母特别热情,说了许许多多的客套话,结果,我心一软,在第一轮审核表上就给他画了一个✔️,通过。半个月后新兵体检,我们部队拥医生一眼看出这个小伙身高不符合标准,拉去一量,其身高只有一米五七(体检标准:男性,身高一米六以上)。拥医生说:“这个不行。”并在其体检表上划了一个大大的❌。小伙子很丧气,我也闹了个大红脸,其实这个小伙子真的很不错,是我喜欢的类型,因为身高不符合规定,所以他的当兵夙愿没有实现。

下连后一个班有几个新兵 我在哈尔滨接回了四十多名高素质的新兵(4)

有一天,我和宝奇走访到南岗区某中学,准备了解一名新兵的在校既往表现情况。查看了本人档案,在教师办公室询问班主任对其评价,给我的总体感觉小伙子的表现反馈还是不错的。这时,旁边坐着的一位戴眼镜的中年女教师走过来,说:“这个学生品质不好,道德败坏,经常打架,如果让他当兵会给解放军抹黑。”什么情况?我们走访了这么多天,还是第一次听到对新兵的负面评价,本着“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原则,最后这个兵我没要。

我特别喜欢哈尔滨这座美丽的城市,在工作之余、闲暇之时,我和宝奇班长一起逛中央大街、太阳岛、兆麟公园、索菲亚教堂、防洪胜利纪念塔~直到太阳快落山了,我俩才回居住的林业局宾馆。我对哈尔滨的印象深刻~面包个头真大(后来知道叫大列巴);松花江红尾大鲤鱼,肉质鲜美、真好吃;去大澡堂子洗澡,巴台服务员会把肥皂切成小块沾在顾客头上,真有趣。 哈尔滨的大妈也很有意思(也许是我很有意思):有一天,在走访的途中,因内急急于找卫生间,路遇两位中年妇女,我便走上前:“同志,请问附近有厕所吗?”,其中一位妇女愣了一下,紧接着哈哈大笑(是控制不住那种),“他叫我同志~哈哈~叫我同志”她对同伴说。我完全懵了,这啥情况?不该称她“同志”?关键是她俩笑够了,也没有告诉我厕所在哪。

下连后一个班有几个新兵 我在哈尔滨接回了四十多名高素质的新兵(5)

一个月后,我们带着200多名新兵,乘着专列返回了辽南部队。在征兵工作总结会上,丁营长对我和宝奇这个征兵小组的工作重点进行了表扬,说我们征的兵员素质好,考核审查、体检通过率高。我心里想,除了那位一米五七的小伙子进入了体检环节,其他的我们组确实没有啥大毛病。

南岗区这些新兵,后来有不少成为了我的战友,在一起摸爬滚打,他们懂得珍惜,懂得感恩,有不少人成了我们这支部队的中坚力量。

战友们,在部队你接过兵吗?其中有哪些值得怀念的有趣的故事,说来给大家听一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