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们为什么面对熊熊烈火,能挺身向前;面对凶恶的死神,却临难从容?这是因为他们生前就是学校的“先进教师”、“三好生”、“五好团员”。在校期间,他们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主席著作,把毛泽东思想作为行动的指南,树立远大的共产主义理想,并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即使当时还处在国家三年自然灾害的困难日子里,他们爱国、爱党、爱人民的崇高革命情感纤毫不移。在他们心中,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为了保卫祖国,刀山敢上、火海敢闯。在学习上,勤奋努力;在工作上,勤勤恳恳,吃苦耐劳;在生活上,艰苦朴素不依靠国家;在劳动上,埋头苦干,积极起带头作用。

哪个学校学生被烧死了(20扑灭泸山山火牺牲师生的优秀事迹)(1)

宪顺老师傅

哪个学校学生被烧死了(20扑灭泸山山火牺牲师生的优秀事迹)(2)

蔡清和同学

哪个学校学生被烧死了(20扑灭泸山山火牺牲师生的优秀事迹)(3)

黄祖华同学

哪个学校学生被烧死了(20扑灭泸山山火牺牲师生的优秀事迹)(4)

李官德同学

哪个学校学生被烧死了(20扑灭泸山山火牺牲师生的优秀事迹)(5)

柳昌文同学

哪个学校学生被烧死了(20扑灭泸山山火牺牲师生的优秀事迹)(6)

王泽敏同学

哪个学校学生被烧死了(20扑灭泸山山火牺牲师生的优秀事迹)(7)

杨文魁同学

哪个学校学生被烧死了(20扑灭泸山山火牺牲师生的优秀事迹)(8)

杨永芳同学

哪个学校学生被烧死了(20扑灭泸山山火牺牲师生的优秀事迹)(9)

徐肇华同学

哪个学校学生被烧死了(20扑灭泸山山火牺牲师生的优秀事迹)(10)

白若萍同学

哪个学校学生被烧死了(20扑灭泸山山火牺牲师生的优秀事迹)(11)

1997年4月20日西昌师范学校老师寻访泸山灭火牺牲师生殉难处

傅宪顺老师在西南民族学院读书时,曾被评为“五好团员”。毕业后服从党的安排,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他常说:“在艰苦的地方工作,把落后的地区建设好,要搞好工作,人的生活才有意义”。来校工作后,无论分配何工作都服从安排,不讲价钱,不计较个人得失。在牺牲前几年,他的妻子、父母曾先后去世,只剩一个十岁小孩在家。照理应回家料理,但为了工作的需要,他抑制悲痛,安心工作。他在担任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刻苦钻研,耐心教育,严格要求学生,深得同学喜爱。对工作积极主动,认真负责,只要党需要,不论什么工作,他总是愉快接受,千方百计,克服困难,出色完成任务。1960年学校生产搞得不够好,学校派他领导这项工作。他经常和学生群众一道研究工作,细致安排蔬菜种植、劳力调度、工具分配,并亲自和学生一起劳动,做出榜样,因而取得了收获蔬菜的大丰收,极大改善了师生生活。这个成绩不仅为全校师生所称赞,而且得到其他兄弟学校和附近农民的赞扬。1961年4月,学校派他领导开创校办牛郎坝农场的工作。当时农场初办,基础条件很差,食宿条件都很困难,生活艰苦,但傅宪顺老师,以农场为家,与同学们一道,参加劳动,坦胸赤脚,不畏严寒酷暑,犁地耙田,辛勤耕耘,使近百亩荒地种上了玉米、黄豆、胡豆、洋芋、花生以及各种蔬菜,获得第一次较好收成。他这种冲天干劲,不畏艰难困苦,奋发图强的革命精神,深深感动全体师生。1961年9月,他调回学校领导总务处工作。这项工作繁杂具体,他紧紧依靠群众,深入工作,经常工作到深夜。使后勤工作有了很大起色,受到领导和师生的赞扬,并获得“一级先进教师”的光荣称号。

徐肇华:1942年生,男、汉族,西昌市九裕乡余堡村人,中师62级4班,团支部书记。

徐肇华同学在小学读书时,对少先队工作很负责,放学回家还帮助生产组记工分,并动员父亲加入农业社。在农村劳动时,还做过社里党的宣传员、记分员、保卫员、保健员等等工作。在1955年12月在西昌速成师范读书时即加入了中国共青团,并担任了团支部书记、团总支组织委员。在西昌中学读书时担任过排长。进入西昌师范后,工作负责,学习努力,成绩好。组织能力强,能团结同学,共同搞好班上的学习和工作,1960年曾被评为学习毛泽东著作的积极分子。

王泽敏:1936年12月8日生,女,汉族,西昌市海滨乡人,中师62级6班学生,团支委,五好团员。

在西昌女子中学读书时就被评为五好学生,毕业时保送西昌师范学校。在旧社会度过了十四年的痛苦生活,懂得新社会的幸福是来之不易的。她深知是毛主席、共产党给了自己读书的机会,因此衷心喜悦、倍加珍惜。因此,她一直就以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经济上的困难,坚持学习刻苦钻研。她靠深夜纺纱绕线,半工半续读完了小学和初中,考入西昌师范学校后,享受全部助学金,这更使她懂得党和国家花了许多钱培养自己,只有刻苦学习认真读书,掌握文化科学知识,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人民需要的人才。她知道自己入学时间迟,过去学得不够好,基础较差,成绩不好,因此,她一直就勤奋学习,节假日和休息时间都不放松。她向全校同学介绍她学习成绩显著提高的经验时说:“主要是听党的话,懂得学习是为了将来更好地为党工作,自己是共青团员,就要做到党对我们的要求,又红又专。因此拿出最大的干劲,克服困难,虚心踏实成绩就会提高”。许多同学都为她的精神所鼓舞。她家中有年老多病的双亲,弟妹又小,家庭经济十分困难,却从不向学校要求。她每逢星期日就上泸山去割茅草卖给学校伙食团,以解决自己的困难。劳动带头,爱护国家财产,为学校节约劳动工具,常用麻线缝补粪瓢。平时关心别人,为生病的同学送饭、提水、洗衣服,把温暖送给大家,困难留给自己。

杨永芳:1941年6月7日生,女,彝族,凉山州喜德县向荣区冕山乡民主村人,59级幼师班学生。三好学生。牺牲后被学校团委追认为共青团员。

她在小学毕业填写自我鉴定时说:“我的志愿和理想是想当一个人民的教师,因为我受到彝族教师阿角(余文秀)老师的感染”。她填报的升学第一志愿就是“初师”。被保送冕宁中学读完初中后,又继续报考师范,来到了“阿角”就读过的学校——西昌师范学校,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进校后,她不断努力,迫切要求进步,操行鉴定多次被评为甲等,并获得“三好生”称号。她克服自卑情绪,大胆暴露思想,曾先后两次写出厚达二十多页的自传,向团组织交心,从中我们看到了一颗晶莹纯洁、火红的心。她积极发挥自己的文艺特长,关心班上文娱工作。积极主动地改造自己的思想,在劳动中,争做重活、脏活(如饲养场的卫生员),在假期中主动留校参加义务劳动,不要报酬,展现了人生的高尚情操。学习上刻苦努力,连每学期写的自我鉴定,也认真对待,详细述来,绝不三言二语、假大空谈。两份厚厚的自传也写得文理透彻、富于逻辑、字迹工整,反映了她的学习水平和一个追求进步的女学生艰难跋涉的心路历程。最终达成了人生的涅槃,在青山绿水中获得永生。

杨文魁:1941年生,男,汉族,西昌市长安乡东德村人,59级6班学生。牺牲后被学校团委追认为共青团员。

他进校后的第一个学期,就担任了蔬菜组的组长工作,在工作中认真负责,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保持了劳动人民的本色,有良好的劳动习惯,干劲大,热情高。在学校创办农场时,为完成一次紧急运输,他不顾隆冬夜黑,寒风刺骨,往返十八次扛竹子过安宁河,脚冻裂口,鲜血渗出,仍干劲十足,坚持到完成任务,受到同学和老师的赞赏。第二学期又担任了劳动委员,认真负责,起好带头作用。当时学校响应党“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号召,校园内路边房角都种满了粮食、蔬菜。但由于水源远,旱季时,学生都要顶着火热的太阳,一挑一挑地把邛海水担上山坡浇灌。在“四·二0”上山灭火前,杨文魁同学还在一个小时里挑了六担水。

他的一个突出优点是勇于解剖自己,敢于揭露自己存在的缺点错误,不遮掩文饰,接受老师的教导,并加以改正。他非常爱好体育,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体好。1958年下期在支援工农业生产劳动中,三天突击劳卫制,一共有五个项目达标。在校的五个学期,有四期获得操行甲等。

黄祖华:1941年1月26日生,男,汉族,西昌市礼州区新华乡和平村人,中师59级4班学生。牺牲后被学校团委追认为共青团员。

进校后,他的思想不断进步,听党的话,积极参加政治运动,关心国内外大事,树立了从事小学教育的思想。

道德品质好,关心集体,为班集体工作认真负责,完成交给的各种任务。担任劳动委员,班上有劳动课时,各组劳动安排有序;劳动工具坏了,放弃休息时间,主动去修理。爱护国家财产,进校第一年的农假中,就曾积极地上山去扑火,保护森林。

对人团结诚恳,关心帮助同学,对老师有礼貌。学习上一贯努力,钻劲大,成绩一直优良。课外广泛阅读政治理论哲学书籍和文艺小说杂志,如《毛泽东选集》、《辩证唯物主义纲要》、《王若飞同志在狱中》等等。在校期间,操行鉴定多次评为甲等,并获得先进个人,三好生的光荣称号。

李官德:1943年生,男,汉族,西昌市城关西街人,中师59级6班学生。三好生。牺牲后被学校团委追认为共青团员。

当时她母亲不让他读书,要他退学挣钱,不给钱用。但他一心苦读,水肿病已肿至大腿,仍不叫苦,也不缺课。他学习基础较好,各科成绩都在90分以上。但并不以此为满足,还广泛阅读课外书籍,自修较高课程,为做好一个未来的小学教师而努力学习。有几次,下晚自习了,他一个人静悄悄地在教室里看书,别人走了,没有注意到他,把门锁了,直到别人睡醒,看到教室里还有灯光时,才发觉。他这种精神,为班里同学所敬佩。

白若萍:1943年12月生,男,汉族,四川省眉山县人,59级6班学生,团员,学生会副主席。

对集体工作积极,爱读书报,自订《中国青年》。学习用心,目的明确,成绩优良。一年级下期担任了班上的学习委员。后担任学生会副主席,作为共青团的助手,对学校布置的各项工作,他安排得当,配合得好。在工作中密切联系群众,以学生会的名义,号召全校同学,大种蔬菜,克服了当时的生活困难。

柳昌文:1943年8月29日生,女,汉族, 冕宁县松林乡人,59级4班学生。团员。三好学生。

虽然年纪小,但在班里学习好。关心班集体和同学,对小组长工作认真负责。积极帮助学习差的同学,耐心回答同学的问题,受到同学们的赞扬。

蔡清和:1941年7月25日生,男,汉族,西昌市盐中区裕隆乡新华村人,中师60级3班学生,团员。

在西昌中学读书时就一直担任班上的生活委员,三好生,至毕业时是班上成绩最优秀的学生。进西昌师范后,保持和发扬这种品德。平时要求自己严格,遵守学校纪律,勤奋好学,成绩优良。为了把集体生产搞好,他还利用休息时间参加义务劳动,修理损坏的劳动工具,受到学校表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