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康熙年间,朝廷檄征各地县志,灵寿县知县陆陇其在当地隐士傅维编纂进献县志基础上以自己专宗的理学理念重新构架,主持纂修了灵寿历史上也是中国历史上一部极其重要的典籍——灵寿县志。该力破志书重人文轻经济之通病,开志书首重经济先河,力倡革除志书列八景图之陋习,视寺观为迷信为寺观门体体例编排开启了新思路,此书“献与天府,传及四方,一时洛阳纸贵”(清同治灵寿知县刘庚年语),被众修志者奉为“剀切”之楷模,对清朝中后期的方志编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至今仍是全国各大图书馆、档案馆,大学保存最多的名志。

乾隆年间是富可敌国吗?是谁的什么著作造成了一时(1)

被称为志坛双璧的(光绪《江西通志》、《山西通志》)光绪《江西通志》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陆陇其《灵寿县志》的影响。张之洞在其《书目答问》中将明康海《武功志》、韩邦清《朝邑志》,并列为中国方志史上的三大名志:“此两志与国朝陆陇其《灵寿县志》十卷最有名”。光绪《广平县志》、光绪《桐乡县志》、光绪《新修潼川府志》、乾隆《邵武府志》等方志中对陆陇其《灵寿县志》均有提及。梁启超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陆稼书之《灵寿县志》,借以倡明理学。”李鸿章在《畿辅通志》中对陆陇其《灵寿县志》亦有中肯点评。

附:陆陇其(1630年—1692年),原名龙其,因避讳改名陇其,谱名世穮,字稼书,浙江平湖人,学者称其为当湖先生,清代理学家。

康熙九年(1670年)进士,历官江南嘉定、直隶灵寿知县、四川道监察御史等,时称循吏。其离任时,只有图书几卷及妻子的织机一部

学术专宗朱熹,排斥陆王,被清廷誉为“本朝理学儒臣第一”,与陆世仪并称“二陆”。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去世。乾隆元年(1736年),追谥为清献,加赠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衔,从祀孔庙。其著作流传较广的有:《三鱼堂四书大全》、《续困勉录》、《读礼志疑》、《读朱随笔》、《三鱼堂賸言》、《松阳钞存》、《战国策去毒》、《三鱼堂文集》、《松阳讲义》、《古文尚书考》、《读书志疑》、《卫滨日钞》、《问学录》、《学术辩》、《礼经会元注》、《呻吟语质疑》、《礼编》、《先正一隅集》等。此外,在灵寿县任内总纂《灵寿县志》,至今仍是全国图书馆、档案馆收藏最多志史典范;其所撰《续祁州志》、《续南皮县志》、《续武县志》、《灵寿志论》、《答傅君惟松修志议》等文影响颇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