聪明的最高境界是智慧,智慧的最高境界是什么?

聪明的人最高境界(聪明的最高境界是智慧)(1)

一个人活在世上,可以有各种各样的享受,但是最大的享受,无疑是沉浸在爱的海洋里,是爱与被爱。或许,给予别人爱的人,本身并不以享受为目的,但是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给予者与接受者,双方都能享受到由爱本身散发出来的喜悦和快乐。

做一个好人,也许有时是吃亏的,好人很多时候未必会得到福报。禅宗有一个典故,据说达摩祖师初来中国时,先首去拜访了当时南朝的梁武帝,因为他一路上听说梁武帝乐善好施,想见见这个皇帝,顺便也算拜个山头。

见面时梁武帝兴冲冲的问达摩,我信佛好施,还捐款造了很多寺院,能得到福报吗?达摩却回道:不能。梁武帝一听,脸冷了下来,对达摩也不再那么热情招待,达摩一看,所见非人,话不投机,就知趣离开,来到蒿山少林寺,在寺后的山洞面壁而坐,直到最后等来神光二祖。

聪明的人最高境界(聪明的最高境界是智慧)(2)

达摩一路的禅宗,主要解决的不是现世报应的问题,他的宗旨从浅近的层面说,首先是通过对自己本来心地的了解,摆脱人世虚妄的烦恼和束缚,从而获得人生的自由与快乐,是自渡。

其实做一个好人还是能得到好报的,但它的报应不是指外在的,而是在于内在的,梁武帝所求在外,所以得到否定的答案。做一个恶人,一个奸诈的人,一个强横霸道的人,表面上也许是占尽便宜,但心灵的腐蚀和德性的损坏是无形的。而做一个好人,在表面上也许吃亏,但外在的吃亏却能在内在心灵上得到补偿,做一个好人,他的内心总是充实的,快乐的。

有位叫玛莉 · 班尼的女孩,因为妈妈溺爱弟弟,自己帮妈妈做家务却得不到公正对待,在学校又常被人欺负,所以写信给《芝加哥论坛报》,她想问一问:上帝真的是公平的吗?上帝为什么不奖赏好人,为什么不惩罚坏人?

聪明的人最高境界(聪明的最高境界是智慧)(3)

西勒 · 库斯特是《芝加哥论坛报》儿童版栏目的主持人,每当拆阅这样的信件,他心就非常沉重,因为他不知该怎样回答这些提问。

一次, 库斯特参加一位朋友的婚礼,牧师主持完仪式后,新娘和新郎互赠戒指,也许是正沉浸在幸福之中,两人过于激动。在他们互赠戒指时,阴错阳差地把戒指戴在了对方的右手上。

牧师看到这一情节,幽默地提醒:右手已经够完美了,我想你们最好还是用它来装扮左手吧。

牧师的这一幽默,让库斯特茅塞顿开:右手成为右手,本身就非常完美了,没有必要把饰物再戴在右手上了。

聪明的人最高境界(聪明的最高境界是智慧)(4)

那些有道德的人,之所以常常被忽略,不就是因为他们已经非常完美了吗?西勒 · 库斯特因此得出结论:上帝让右手成为右手,就是对右手最高的奖赏,同理,上帝让好人成为好人,也就是对好人的最高奖赏,所以,做一个好人并不吃亏。

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一个人究竟如何才能达到心灵的快乐和安宁。对外在事物的追求,并不能在本质上解决人的心灵问题。

余秋雨的一句话,一语惊醒梦中人,他说,中国文化在最高层面上是一种做减法的文化,是一种向往简单和自然的文化。

聪明的人最高境界(聪明的最高境界是智慧)(5)

是的,要达到心灵的安宁,必须通过内在欲望的节制,和外在生活的简单化和条理化。中国的古代圣贤大多提倡清心寡欲,简单生活,其实不仅仅是中国的圣贤,西方的贤哲,同样提倡节制欲望和生活简化。

二千多年前的所谓轴心时代,东西方互相隔绝,中外的贤哲们不可能互相交流,但是他们对心灵问题的解决方法如此相似。

不过,单是简化和节制,单是清心寡欲,这样的心灵终究还是狭隘的,当我捧读《圣经》时,不知为什么,觉得有一种特殊的魅力打动着我,我并不信奉基督教,不是教徒,也不信什么上帝,但就是没来由的觉得这部《圣经》有一种打动人的力量,那么温和,那么博大,如同母爱。

聪明的人最高境界(聪明的最高境界是智慧)(6)

记得看过钱穆先生的一篇文章:《如何安放我们的心》,他说,我们应该把心安放在“仁”里面。孔子之道,一言以蔽之,就是一个“仁”字,“仁”者爱人,“仁”就是爱,问题的重点应该就在这里了。

我似乎觉悟到一点什么了,要得到心灵的安宁和快乐,除了外在生活的简化和节制,除了清心寡欲,重要的一点,还要存一颗善心与爱心。

我们知道被人爱是幸福的,但要被爱,就要首先自己爱他人,爱人者被人爱,只要你心存善念,爱一切生命,你就处在幸福之中。

聪明的人最高境界(聪明的最高境界是智慧)(7)

詹姆斯·艾伦有一首诗这样说:

心存善意

对每一个生命

让贪婪,让愤怒消隐

你的生命便如旭日和风

上帝也好,佛佗也罢,最基本最主要的教诲就是爱人如己,乃至爱一切生命,因为只有彼此相爱,这个多灾多难的世界才会象天堂一般美好。天堂是见不到的,天堂无路,而爱却能使人置身天堂。

聪明的人最高境界(聪明的最高境界是智慧)(8)

聪明的最高境界是智慧,智慧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