粪肠球菌尿路感染能不能治愈(肠-膀胱轴尿路感染)(1)

粪肠球菌尿路感染能不能治愈(肠-膀胱轴尿路感染)(2)

05 月 07 日的《热心肠日报》,我们解读了 9 篇文献,关注:尿路感染,菌群代谢物,壳寡糖,促炎因子,菊粉,巧克力,抗炎饮食,茶。


Nature子刊:女性复发性尿路感染与肠道菌群失调相关

Nature Microbiology——[17.745]

① 纳入31名女性(其中15名有rUTI病史),收集1年内的尿液、血液及粪便样本,进行宏基因组及转录组分析;② 期间共发生24次UTI,均发生在有rUTI病史的女性中;③ 相比于无rUTI病史的女性,有rUTI病史的女性的肠道菌群丰富度显著降低,产丁酸菌也显著减少,rUTI相关的肠道菌群失调与IBD类似;④ 在两组女性的肠道菌群及膀胱菌群中,大肠杆菌的相对丰度及种系组相似;⑤ 鉴定出部分与rUTI相关的宿主免疫应答差异;⑥ 抗生素无法清除肠道的致UTI菌株。

【主编评语】

肠道是尿路致病菌的蓄水池,但肠道菌群在复发性尿路感染(rUTI)中的作用尚未明确。Nature Microbiology上发表的一项最新研究结果,对比鉴定了与rUTI相关的肠道菌群失调及宿主免疫应答差异。(@aluba)

【原文信息】

Longitudinal multi-omics analyses link gut microbiome dysbiosis with recurrent urinary tract infections in women

2022-05-02, doi: 10.1038/s41564-022-01107-x


5-氨基戊酸甜菜碱(5-AVAB)在人体健康和疾病中扮演什么角色?(综述)

Trends in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12.015]

① 5-氨基戊酸甜菜碱(5-AVAB)是一种三甲基化的化合物,肠道菌群缺失会降低5-AVAB水平,有些微生物参与5-AVAB的合成;② 饮食会影响5-AVAB的水平,某些饮食会促进细菌对5-AVAB的生物合成,有些饮食直接含有5-AVAB;③ 5-AVAB与胎儿大脑发育、癌症预防和抑制、心脏肌肉调节、肝功能调节、糖尿病预防密切相关;④ 5-AVAB的代谢作用具有两面性,能促进胎儿大脑发育并减少癌症风险,但在心血管疾病和脂肪肝疾病中或扮演负面角色。

【主编评语】

5-氨基戊酸甜菜碱(5-AVAB)是一种与肠道微生物群相关的三甲基化化合物,可能由内源性产生,并与某些食物(如全谷物)的饮食摄入有关。Trends in Endocrinology and Metabolism发表的综述文章,重点讨论了5-AVAB在生理学和病理学方面的代谢作用,并回顾了5-AVAB和相关化合物的分析方法等。未来研究需进一步评估其在大脑、心脏和整个人类健康中的细胞效应和分子机制。(@NL)

【原文信息】

Diet- and microbiota-related metabolite, 5-aminovaleric acid betaine (5-AVAB), in heALTh and disease

2022-05-02, doi: 10.1016/j.tem.2022.04.004


Cell子刊:一文速览肠道菌群(综述)

Current Biology——[10.834]

① 细菌培养组学、下一代测序及多组学技术的发展,使研究微生物物种特征、基因表达及代谢活性成为可能;② 无菌动物与常规饲养动物在生理和免疫方面有显著差异,通过粪菌移植和共同饲养实验揭示肠道菌群在宿主健康和疾病中发挥重要作用;③ 肠道菌群与宿主互作的三种方式:代谢物、模式配体识别、分泌影响宿主获得性免疫分子;④ 肠道菌群组成是随机分布(环境因素或亲代遗传)和选择决定(饮食、宿主/微生物与微生物互作)共同作用的结果。

【主编评语】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我们对肠道菌群的了解几乎呈指数级增长。近日,Current Biology发表关于肠道菌群的最新综述,重点讨论了肠道菌群影响宿主的基本机制,以及肠道菌群的组成是环境因素、亲代遗传、饮食、宿主/微生物与微生物互作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从进化生物学、人类健康角度做了展望。总之,该综述为未来推动肠道菌群相关领域向前发展提供了参考。(@九卿臣)

【原文信息】

The gut microbiome : Current Biology

2022-03-28, doi: 10.1016/j.cub.2022.02.023


杜昱光等:基于人体大肠器官芯片平台探究壳寡糖对肠炎的调节作用

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6.684]

① 该研究基于微流控芯片平台,采用葡聚糖硫酸钠(DSS)或条件性致病性大肠杆菌诱导,构建了具有微生物,粘液,肠上皮细胞屏障,内皮细胞屏障和免疫细胞的人类炎症性肠病(IBD)模型;② 首次证明了壳寡糖可以通过促进粘液层分泌,减少致病菌的粘附和侵袭,抑制肠炎的发生和发展;③ 其相关分子机制可能与壳寡糖通过NF-κB信号通路降低炎症反应有关。

【主编评语】

目前关于肠炎的研究多依赖于动物模型,但是动物模型存在明显的种属差异,且难以实时观察到微观的形态学的变化。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杜昱光、李建军和北京大学屠鹏飞与团队,近期在Frontiers in Cell and Developmental Biology发表研究,成功建立了人体肠道芯片,并构建了大肠杆菌引起的体外人类炎症性肠病模型和壳寡糖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模型,深入探究了壳寡糖在肠炎疾病发生和发展中对粘液层,机会性病原体,肠上皮屏障和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为壳寡糖进一步的开发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为人类炎症性肠病提供了新的体外药物筛选平台。(@热心肠小伙伴们)

【原文信息】

Chitosan Oligosaccharides Regulate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Enteritis in a Human Gut-On-a-Chip

2022-04-26, doi: 10.3389/fcell.2022.877892


唐啸宇等:从人体致病菌中发掘促炎因子Sulfonolipids及其生物合成途径

ACS Chemical Biology——[5.1]

① 采用生物活性导向和基于质谱的代谢组学分析相结合的策略,从人体病原菌粘金黄杆菌DSM16776 中发掘了一类不常见的鞘脂类化合物Sulfonolipids(SoLs);② 其中,SoL A可引起多个炎症细胞因子(IL-1α、IL-1ß、IL-6和TNFα)水平显著增加,并展示出与脂多糖不同的促炎机制;③ 采用体内喂养、体外酶催化和共表达等策略,表征了参与SoLs生物合成途径中的2个关键合成酶;④ 生物信息学分析和实验结果表明了SoLs分子的广泛存在,且SoLs的促炎活性对微生物-宿主互作有重要影响。

【主编评语】

微生物小分子代谢产物大多具有扩散性好和渗透性强的特点,常常在复杂生态系统中作为信号分子介导“微生物-微生物”或者“微生物-宿主”之间的相互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人体微生物天然代谢产物是介导“微生物-微生物”和“微生物-宿主”互作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也是深入解析微生物组与人体健康和疾病关系的关键“钥匙”。深圳湾实验室化学生物学研究所唐啸宇课题组联合南加州大学李杰教授团队,近期在ACS Chemical Biology发表研究,从人体病原菌中发掘了一类不常见的鞘脂类促炎因子Sulfonolipids,并首次阐明了其生物合成途径的两个关键代谢酶,为深入解析微生物-宿主之间相互的分子机理提供了物质基础,非常值得关注。(@热心肠小伙伴们)

【原文信息】

Identification and Biosynthesis of Pro-Inflammatory Sulfonolipids from an Opportunistic Pathogen Chryseobacterium gleum

2022-04-27, doi: 10.1021/acschembio.2c00141


戒酒后,短期菊粉补充未发现对肝脏的额外改善作用

EBioMedicine——[8.143]

① 将50名住院接受戒毒治疗的酒精使用障碍(AUD)患者随机分配至菊粉组和安慰剂组,干预为期17天;② 与安慰剂相比,干预17天结束时菊粉组患者的AST、ALT和IL-18均显著更高;③ 在早期酒精相关性肝病 (eALD) 亚群中,补充菊粉会导致肠道微生物群发生特定变化,包括双歧杆菌增加和拟杆菌减少,除此变化外,菊粉组相比安慰剂组在干预17天结束时的AST和ALT更高;④ 因此,在改善肝功能或炎症标志物方面,菊粉干预未增加单纯戒酒的额外好处。

【主编评语】

近期发表于EBioMedicine的一项研究发现在酒精使用障碍(AUD)患者戒酒期间添加菊粉干预可调节肠道微生物群,但17天的菊粉补充(菊粉的剂量从每天4 g逐渐增加到每天16 g)相比安慰剂(麦芽糊精)对短期戒酒后肝脏的恢复没有额外有益的影响。要想保肝,看来还是不能太指望吃益生元短期起到明显作用。少喝点酒和(或)戒酒,可能才是保肝的根本措施之一。(@临床营养陈彬林)

【原文信息】

Liver alterations are not improved by inulin supplementation in alcohol use disorder patients during alcohol withdrawal: A pilot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study

2022-04-28, doi: 10.1016/j.ebiom.2022.104033


吃点巧克力,降低死亡风险

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8.082]

① 本项芬兰前瞻性队列研究对27,111 名参与者随访长达30年发现,巧克力摄入量与总体死亡率以及癌症、心血管疾病和心脏病(但不包括中风)的死亡率存在显著负相关,摄入巧克力最高组的总体风险降低了12%;② 在队列亚组中,此负关联基本无改变,但在年轻男性中负关联更强一些;③ 中介分析表明,巧克力与总体死亡率的负相关中4.3%是通过降低血压来介导的;④ 最新荟萃分析亦证明巧克力摄入较高(每天5克)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更低相关。

【主编评语】

巧克力富含多种生物活性类黄酮化合物,尽管巧克力是世界上最受欢迎的食物之一,但它与长期死亡率之间的联系仍不清楚。近期发表于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的一项队列研究及荟萃分析表明,在等热量摄食基础上巧克力摄入更多与总死亡、心血管疾病、心脏病及癌症的死亡率呈负相关,荟萃分析进一步支持了此负关联。本研究结果可能部分缓解人们对巧克力消费带来的不良健康后果的担忧(当然,吃太多还是可能有长胖风险的!)。(@临床营养陈彬林)

【原文信息】

Relationship between chocolate consumption and overall and cause-specific mortality, systematic review and updated meta-analysis

2022-04-23, doi: 10.1007/s10654-022-00858-5


抗炎饮食降低外周动脉疾病风险

Clinical Nutrition——[7.324]

① 对两项队列研究中的8万余名瑞典成人平均随访22年,确定了3413例外周动脉疾病(PAD);② 抗炎饮食指数(AIDI)最高四分位相比最低四分位数的PAD风险的HR为0.84 ;③ 此负相关在既往或现在吸烟者中观察到,但从不吸烟者无此关联,AIDI最高四分位相比最低四分位,当前吸烟者、过去吸烟者和从不吸烟者的PAD风险的HR分别为0.67、0.78和1;④ 早餐谷物、巧克力、红酒和橄榄油/菜籽油的高摄入量,以及加工红肉和内脏肉的低摄入量与低PAD风险相关。

【主编评语】

系统性炎症在外周动脉疾病(PAD)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抗炎饮食可能降低PAD风险。近期发表于Clinical Nutrition的一项研究发现坚持具有高抗炎潜力的饮食可以降低外周动脉疾病的风险,特别是对于吸烟者。(@临床营养陈彬林)

【原文信息】

Anti-inflammatory diet and incident peripheral artery disease: Two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

2022-04-09, doi: 10.1016/j.clnu.2022.04.002


适量喝茶或可降低痴呆风险

Translational Psychiatry——[6.222]

① 纳入英国Biobank中的377,592名参与者,中位随访9.09年期间,共确诊5122例偶发性痴呆;② 校正所有协变量后,相比于不饮茶者,饮茶者的偶发性痴呆风险降低16%,中年或男性的受益更多;③ 适量饮茶(每天1-6杯)有显著保护作用,与阿尔兹海默症的风险降低16-19%、血管性痴呆的风险降低25-29%相关;④ 饮茶与偶发性痴呆的风险呈U型关联,每天多喝1杯茶(控制在每天3杯之内)与偶发性痴呆风险降低6%相关。

【主编评语】

青岛市立医院的郁金泰团队及谭兰团队在Translational Psychiatry上发表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结果,对近38万名参与者进行约9年的随访后发现,相比于平时不喝茶者,喝茶者的偶发性痴呆风险更低,每天喝3杯茶对应的痴呆风险最低。(@aluba)

【原文信息】

Tea consumption and risk of incident dementia: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of 377 592 UK Biobank participants

2022-04-26, doi: 10.1038/s41398-022-01923-z


感谢本期日报的创作者:aluba,NL,雷璞,热心肠小伙伴们,临床营养陈彬林,Akkk

点击阅读过去10天的日报:

05-06 | 今日Science:少吃、在对的时间吃,小鼠延寿35%

05-05 | 膳食纤维可预防肥胖和相关慢病?17页综述详解

05-04 | 菌群和饮食如何影响抑郁?Cell子刊揭示新机制

05-03 | 于君、李晓星等GUT新证:新冠病毒如何伤肝胆?

05-02 | 药物跨界:抗病毒药物如何治疗大肠癌?

05-01 | 4月,最值得看的30篇肠道健康文献!

04-30 | 战肠炎!3篇高分综述聚焦IBD治疗和研究新方向

04-29 | 今日Cell:16页重磅综述讲透饮食与长寿的学问

04-28 | 今日Nature双发:江西农大历史性成果 生酮饮食抑癌突破

04-27 | 胡少华等高分突破:破解躁郁症背后失调的菌群-肠-脑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