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我发现了激动人心的材料(读于右任主编的《民立报》),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

毛泽东读书笔记解析

7.我发现了激动人心的材料(读于右任主编的《民立报》)

  (略)[毛泽东读书的笔记和谈话]

  在长沙,我有生以来第一次看到报纸——《民立报》,那是一个民族革命的报纸,刊载着广州反清起义和七十二烈士殉难的消息,这个起义是由一个名叫黄兴的湖南人领导的。我深为这个故事所感动,并且还发现《民立报》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材料。这个报纸是于右任主编的,此人后来成为国民党的一个著名的头头。这个时候,我也听人谈到孙中山和同盟会的纲领。当时全国正处于第一次革命的前夜。我是如此地激动,以致于写了一篇文章贴在学校的场上。这是我第一次发表政见,可是这个政见却有些糊涂。我还没有放弃我对康有为、梁启超的钦佩。我并不清楚孙中山和他们之间的区别。所以我在文章里鼓吹必须把孙中山从日本召回,担任新政府的总统,由康有为任国务总理,梁启超任外交部长!

  我的军饷是每月七元剩下的饷银,都花在报纸上,我成了一个好读报纸的人。当时鼓吹革命的报刊中有《湘江日报》,它经常讨论“社会主义”,我就是从这里第一次知道“社会主义”这个名词。我也同其他学生和士兵讨论社会主义,其实是社会改良主义。我读了一些江亢虎写的关于社会主义及其原理的小册子。我热情地写信给几个同班同学,讨论这个问题,可是只有一位同学回信表示赞同。

  ——摘自毛泽东1936年在保安同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谈话

  [解析]

  上面引过的两段,是毛泽东回忆他1911年春到长沙考入湘乡驻省中学读书,到同年10月加入长沙起义新军的一段时间里,阅读《民立报》所得到的思想收获。据考证,第二段里提到的《湘江日报》,应为《民立报》。理由是:第一,当时在长沙发行的报刊中,并无叫《湘江日报》的。第二,当时长沙发行的报刊中,《民立报》曾较集中的讨论过“社会主义”问题。第三,1911年春毛泽东到长沙后,《民立报》是他非常爱读的报纸,同时,该报也是在全国影响很大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办的报纸。

  《民立报》,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在国内的重要报纸。1910年5月,于右任在上海创办《民呼日报》,8月被封;10月3日改名《民吁日报》出版,11月19日被查禁;后又改头换面更名《民立报》继续出版。所以,《民呼》、《民吁》和《民立》被称为“竖三民”。《民立报》自创刊到1913年9月4日被袁世凯查封,日出三大张共出一千零三十六号。另还出版《宋渔父》等小册子。社长子右任,宋教仁、吕志伊、范鸿仙、徐血儿、章士钊等先后任主笔。该报以提倡国民的独立精神为宗旨。辟有论说、批评、纪事、丛录、图画5个部分,以论说和批评为主。内容有:猛烈抨击清政府;批判封建专制制度;报道各地资产阶级民主运动;发表有关外交、边防及分析国际政治形势的时评等。该报在辛亥革命前后,均起过积极的作用。

  1910年毛泽东在湘乡东山小学堂读书时,爱读的是《新民丛报》,并崇拜资产阶级改良派的康有为、梁启超。1911年春到长沙读到《民立报》后,使他的思想发生了重要变化。他在《民立报》里发现了“充满激动人心的材料”。其中便包括广州起义的悲壮行为,和孙中山及“同盟会的纲领”,他了解了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可以说,正是《民立报》的影响,使毛泽东开始抛弃康梁的改良主义立场,转向孙黄革命派的立场。当然,这种转变还只是初步的,他“还没有放弃”对康梁的“钦佩”。

  毛泽东在《民立报》上读到的“激动人心”的材料,莫过于“社会主义”了。他说,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到这个名词。

  毛泽东在辛亥革命成功后,为什么会立即突出地注意到社会主义,并对社会主义表示了空前的热情,急切地在他的同伴和同学中进行讨论呢?这里有两个直接原因:一个是江亢虎成立中国社会党并鼓吹社会主义;另一个是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后其舆论鼓吹的中心转向了社会主义,并且宣称要立即实行社会主义。这两个原因的结合,就使社会主义的思潮由暗流转变为公开的潮流,这就不能不突出地引起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的兴趣和注意。

  1911年8月9日,江亢虎在上海成立“社会主义研究会”。他宣布该会之成立,“即是社会主义在中国开幕之始”。该地发行机关刊物《社会星》,以研究和鼓吹社会主义。同年11月,江亢虎又在上海成立中国社会党,11月24日,在《天锋报》上颁布了《中国社会党章程》。1912年1月,社会党在上海召开联合大会,发行机关刊物《社会党月刊》,并于虹口海宁路12号设社会党讲演所,每星期一下午在该所讲演社会主义问题。这之后,江亢虎伊然以中国社会主义活动家的姿态出现,到处作讲演、发文章,与总统谈话,打电报致总统等,搞得不亦乐乎。一些刊物,如《社会世界》、《新世界》、《民立报》等等,都刊登了江亢虎关于社会主义的文章、讲演、消息等,并且展开了对社会主义的一些讨论,这样就造起了一股关于社会主义的不小的舆论。与此同时,孙中山也对社会主义的宣传表示了极大的赞成。1911年12月30日,孙中山接见江亢虎,详细地询问了中国社会党的组织情况,及他对社会主义在中国实行的看法,对江亢虎表示“嘉慰”。孙中山向江亢虎表示,自己早已是一个“完全的社会主义家”,对于在中国实行社会主义“竭力赞成”。他希望社会党子社会主义能“广为鼓吹,使真理论普及全国人民心目中”。

  弄清上述历史背景,我们就能较清楚地找到毛泽东开始接触社会主义的原因,并看到这并不是一件偶然的事情,在他的早期思想中也不是一件无足轻重的事情。当时,孙中山和江亢虎等人一些关于讨论社会主义的文章和演讲,《民立报》都首先刊载。毛泽东就是从这份报纸上引起对社会主义的注意的。

  1911年8月13—14日(这个日子正是毛泽东在长沙湘乡驻省中学时,对《民立报》发生强烈兴趣的时候),宋教仁以“渔夫”的笔名在《民立报》上发表了《社会主义商榷》一文,文章较为系统地介绍了社会主义的基本派别,并讨论了在中国应实行何种社会主义的问题。宋教仁指出,当今社会主义派别有四种:“一无主义,即所谓无政府主义”,“各国之无政府党皆属此派”;“一共产主义”,“各国之共产党及科学的社会主义家皆属此派”;“一社会主义”,“各国之社会民主党、劳动党、社会民主主义修正派皆属此派”;“一国家社会主义,即所谓社会改良主义,亦名讲坛社会主义”,“各国之政府及政治家之主张社会政策者皆属此派”。宋教仁认为,如果要在中国真正实行社会主义,那就必须实行无政府主义或科学社会主义。1911年12月,江亢虎在《社会》杂志第一期上发表《社会主义商榷案——社会主义商榷之商榷》一文,对宋教仁的社会主义主张提出批评,声称在中国只能实行社会民主主义,而社会民主主义亦即国家社会主义,他主张在共和制下推行社会改良主义,从实质上说,他所主张的根本不是什么社会主义。

  毛泽东在阅读《民立报》时,不可能不注意到著名革命党人宋教仁的这篇文章。1919年毛泽东在《湘江评论》上发表文章回忆当时情况,就说他在长沙就读时,就已经熟悉了宋教仁。也不可能不读到江亢虎的上述文章。因此,应当说,这场关于社会主义的讨论,对毛泽东是有影响的。1912年1月1日,《民立报》又刊登了《大总统与社会党》的报道,介绍了孙中山与江亢虎关于社会党和社会主义的谈话,其内容对于关心国家命运的毛泽东来说,应当是“激动人心”的。如果事实是这样,我们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解释,毛泽东为什么会热情地写信给几个同学讨论社会主义的问题。而讨论的内容,我们大约也可以断定为:在中国是否应当实行社会主义?实行何种社会主义?等等问题。总之,《民立报》成为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印象深刻的启蒙报纸。当然,他当时要和别人讨论的,主要是从江亢虎那里了解到的社会主义,即社会改良主义,以及孙中山说的“民生”主义”的社会主义。(此条目编写多引自黎永泰《青年毛泽东与中西方文化》一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