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视度数每年增长多少为正常(小学阶段每年近视发展速度大于75度的已属于高危人群)(1)

图说:朱剑锋接诊 新民晚报记者 徐程 摄(下同)

“明明不给他玩iPad了,怎么度数控制不住?”“低浓度阿托品坚持在滴,怎么没用?”“网上买的叶黄素吃了半年了,为何一点效果也没有?”开学在即,眼科门诊毫不意外地迎来学生近视随访和配镜的高峰。上海市眼病防治中心(上海市眼科医院)在新开的虹桥路院区设立近视防控门诊、高度近视防控门诊、近视/OK镜专题门诊等,有针对性地服务患者。

上周,记者就在近视防控门诊看到,焦虑的妈妈一边抱怨孩子“玩手机和平板电脑”,一边向医生咨询各种问题。

度数上升多少算快?

“叫你不听话,每天玩游戏!”“医生,你好好说说他!”如果要说哪个门诊最容易点燃母亲的怒火,近视防控门诊绝对上榜。小孩不情不愿来看近视,测下来如果度数上升,心急火燎的妈妈通常还没走出诊室就是劈头盖脸一顿骂。这样的场景,在该院视光中心主任、防治科科长朱剑锋主任医师的门诊十分常见。

10岁男孩轩轩过了一个寒假度数上升25度,他自己却不当回事。“每天看屏幕好几个小时的孩子不少,寒假是学生近视发展的高峰期。一般来说,平均一年涨100度已经算是比较快的,一个月就能涨25度,肯定要引起重视了。”朱剑锋说。冬季日照时间短,今年又是阴雨天多,阻碍了外出活动的脚步,孩子在家不是做作业就是玩电子产品,容易造成用眼过度。开学前,“小眼镜”们嚷嚷着原来的眼镜已看不清了;还有一些本来好好的,看东西也不自觉眯起了眼睛。

近年来,近视发病率呈现低龄化趋势,朱剑锋接诊的最小患者只有1岁,大部分孩子在小学二、三年级发病。如果不注意防控,度数上升很快,有的孩子幼儿园300度,小学400、500度,初中就达到600度以上。根据上海市儿童屈光发育档案数据库显示,目前全市学龄儿童高度近视(600度以上)人数约有6万多人!

近视发病跟遗传和环境因素有关,但发展速度快慢与本人用眼习惯有很大关系。一旦发展成为高度近视危害性很大。朱剑锋说,年龄越小,近视发展越快,如小学阶段每年近视发展速度大于75度的,属于高危人群,将来发生高度近视可能性很大。

近视了要不要戴眼镜?

“一戴眼镜肯定摘不下来了,我们虽然配了,但尽量不戴。”在门诊,五年级女孩乐乐的妈妈说。乐乐父母都没有近视,她上次检查时近视300度,配了眼镜。父母怕她天天戴眼镜会形成依赖,度数更容易升高,让她尽量不戴,也没有定期带她复查。没想到,开学前已经变成了575度。“不戴眼镜并不能预防度数上升,甚至会加速近视发展。家长们不要排斥眼镜,该戴还是要戴。”朱剑锋说。

朱剑锋表示,一般会根据孩子的年龄、近视情况以及家长诉求来决定如何干预治疗。通常低年龄的孩子可以用低浓度阿托品和眼镜进行控制;8周岁以上可以佩戴角膜塑形镜(0K镜),但OK镜对眼睛角膜形态等要求高,而且也不能治好近视,只是延缓度数的上升。

近视度数每年增长多少为正常(小学阶段每年近视发展速度大于75度的已属于高危人群)(2)

很多家长“迷信”低浓度阿托品,开学前有外地家长四处找人“代购”。朱剑锋表示,低浓度阿托品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尽管现有结果表明其对控制近视有效,但也不是人人适用,更不能盲目乱用。“用了阿托品,不代表可以高枕无忧了,用眼习惯仍是起到决定因素的。家长要明白,近视一旦形成就无法治愈,我们能做的只有控制发展速度。”朱剑锋强调。

哪些预防措施有效?

5岁男童多多的妈妈带孩子来眼病防治中心测眼轴。她提前做了“功课”,知道近视与眼轴有关。“他眼轴增加了0.1毫米,是不是要近视了?”她紧张地问。朱剑锋则笑说她有些“眼轴焦虑”。

“眼轴是一个发育指标,不能把低年龄的标准搬到高年级。孩子年龄越小,眼轴增长越快,低年龄段的孩子眼轴一年增长0.1毫米属于生理性增长,家长完全不必焦虑,青春期后如果涨0.1毫米就要引起注意了。”朱剑锋说。

一些家长迷信儿童叶黄素、近视恢复眼贴等网红产品,价格不菲,效果却并未达到预期。朱剑锋表示,很多家长给孩子布置较多作业,忽视了户外活动,也不注意用眼卫生,还要花大钱买产品,其实是本末倒置。他介绍,叶黄素是眼内黄斑必需的微量元素,补充叶黄素可以防止光损伤和黄斑病变,但是其本身跟近视防治并没有直接关系;眼贴主要是放松眼周肌肉,缓解视疲劳,间接对近视防控有一些好处,但不能起到决定作用。

朱剑锋建议,近距离用眼遵循“3010”法则,即30-40分钟左右让眼睛休息10分钟;注意保持良好的读写姿势,每天做两次眼保健操。研究表明,户外活动可以预防近视发生。学龄儿童每天户外活动时间最好达到2小时以上,学龄前儿童推荐要3个小时,要选择白天光线强的时候开展。这需要家校一起努力,让孩子们走出教室沐浴阳光。此外,在家时家长要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光环境,并保证孩子睡眠充足;日常饮食要营养均衡,可以给孩子多吃些胡萝卜、玉米、紫甘蓝、豆腐、蓝莓等食物。

“近视防控是‘持久战’,初发期的治疗很重要,最怕低龄初发时期不注意,度数一下子增长很快。”朱剑锋建议,从低年级就开始建档,家长每学期带孩子查一次视力,并在医生指导下采取干预措施。

新民晚报首席记者 左妍 通讯员 陈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