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是17年,第一次听到“牛娃”,近几年“学渣”在某些人嘴里也常常是不假思索地脱口而出。

“渣”其实就是“渣滓”的简称。从古而今,但凡是受过教育的人,都应该能懂“有教无类”这句话的意思。读过书的人都应该知道:在学习方面,天才其实是极少数的,绝大部分人在智商方面差距并不至于有“牛”和“渣”如此大的跨度。

为什么在学校的时候,学生之间会有优异和普通的差距?其实理性分析会发现:大多数成绩好的学生,有一个从小就为他(她)规划、督促的家长,使他们在幼儿园、小学、直至初中期就培养出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为后续的竞争占得了先机。这些学生的家庭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家长具有培养、监督孩子学习习惯的条件和时间!而反观普通家庭的家长,终日从事辛苦的劳动、赚着捉襟见肘的生活费用,哪有那么多的闲精力去陪伴孩子,训练他们的学习习惯?

再往后看,那些所谓的“牛娃”们,又有多少人在走上社会后,又比他们曾经称之为“学渣”的同龄人创造了更多的社会财富?担当了更多的社会责任?

说句实话,大多数学校期间的好学生们的终极目标,也只是为了获得高一点的文凭,将来找个少出劳动或假装劳动就能到高保障的寄生生活而已!至于是不是混吃等死则是无需考虑的事情。

老人们说过:读过书的人,就应该比没读过书的人明理、懂事。而反观那些不假思索就能随口对学生喊“学渣”的人,往再高了说,最多也就能算是个“斯文败类”而已!

学渣和老实学生长大的区别(有什么理由喊学生为学渣)(1)

学渣和老实学生长大的区别(有什么理由喊学生为学渣)(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