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
一座充满语言魅力的城市
不知道你是否还记得那些年屏幕中
熟悉的口音、熟悉的文化、熟悉的人物
火爆一时的网络剧《河神》?
惊险刺激的心理战《潜伏》?
天津方言喜剧《杨光的快乐生活》?
其实,
和天津本土相关的荧幕作品
还真不少,今天小编就带您回顾一波
01
生活喜剧
杨光的快乐生活
如果说天津本地方言剧,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由杨议、杨少华父子主演的《杨光的快乐生活》系列。
由天津人自编自导自演,用天津人独有的幽默方式,讲述了普通市民杨光幸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从2004年开始先后出了10部,也能称作天津地方“长寿剧”之一。
“天津三部曲”系列
身为土生土长天津人的冯巩拍了“天津三部曲”系列作品。他在这三部影视剧中说天津话,讲天津小人物的喜怒哀乐,留下了与天津有关的三个时代的传奇影像。
《没事儿偷着乐》
(1997)
在这部影片能看到天津老城厢带阁楼的老房子、西门里大街、老解放桥海河岸夜景、外语学院高大宏伟的洋楼、水上公园阳光灿烂的长廊……如今这些画面也是老城厢最珍贵的影像资料了。
《别拿自己不当干部》
(2006)
讲述纺织厂工的小故事,一如冯巩式的幽默,影片用风趣、诙谐的方式展现了天津人乐观豁达、朴实热情的生活态度。
《生活有点甜》
(2014)
这部剧仍根据《豆包也是干粮》改编,有点遗憾的是《生活有点甜》大多数演员不说天津话,只有冯巩偶尔说几句天津话,不过台词的风格有天津的语言习惯。
一个姑爷半个儿
故事讲述了居住在老城区福寿里普通百姓彭念祖一家人的快乐生活。
这是个典型的天津卫老家庭,每个家庭成员身上都有着明显的优点和缺点。透过彭家这个小窗口,我们能感受到整个社会的发展进程、人文理念和强烈的时代特色。
精豆子外传
《精豆子外传》是80年代天津电视台拍摄的第一部儿童电视连续剧,深受70后80后观众喜爱。但因为当年没有及时磁转光,所以许多珍贵的图像资料已经丢失。
剧情展示了80年代中学生的新特点和陈腐的传统教育思想的矛盾冲突。作者通过八个妙趣横生的小故事,引发人们对教育改革的思考。
02
历史背景
潜 伏
民国题材谍战剧,改编自作家龙一的同名短篇小说。讲的是解放前天津保密局的故事,剧里多次提到北洋大学、塘沽。
这部30集的电视剧当年创下了许多纪录:收视纪录,重播纪录,口碑纪录,以致“天津站”也成为红遍一时的名词。
借 枪
改编自作家龙一同名小说,讲述上世纪30年代发生在天津的各方势力的斗争故事。由《潜伏》原班人马打造。
玉 碎
根据周振天的同名小说改编。讲述天津老字号玉器行“恒雅斋”老板赵如圭一家人在战争时期,风云起伏的命运遭遇和情感历程。老戏骨王刚将津门华商的形象刻画得十分立体深刻。
河 神
改编自天下霸唱的小说《河神1·鬼水怪谈》,讲述了民国年间的天津卫水患频发,由此引发的一系列案件。
据说作者用了3年时间来搜集素材,因而对于旧时天津当地的民俗风貌,描绘得特别真实细致。整部剧也透着一股浓浓的老天津味儿。
一口天津话的警察局长,承包了剧中的笑点。
剧中还可以看到清末民初天津的旧址旧貌,感受到当时的市井气息,也能称为一部老天津卫的风物志。
九河入海
讲述天津从1901年到1949年这段厚重的历史,通过海家、刘家和唐家三代人的命运表现天津人外豪内和的粗犷性格,以及天津逐渐成为那个时代中国北方政治和金融中心的靓丽过程。
天津闲人
根据林希同名小说《天津闲人》改编。讲的是天津市井里,没有正经营生卖拐讨巧的“混世由”们的故事。
在片中能看到操着一口津腔,手持一把折扇,摇头晃脑,招摇撞骗的“闲人”们,还能看到估衣街等天津风景。
天津往事
故事发生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鼓书艺人宋燕芳和琴师胡天赐到天津之后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展示了旧时代老天津的社会风貌、家庭生活以及文化习俗。
神 鞭
影片根据冯骥才同名小说改编,于1986年出品。神鞭即指神辫。讲述天津卫的小人物傻二,因有“神鞭功”所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狗不理传奇
以天津名吃狗不理包子为故事线索,以它的兴衰变化来透视社会的沧桑,反映人生的哲理。
这部剧在情节的演绎上注重可视性,剧中的起牌匾,袁世凯吃包子,卫二姐出走等情节都十分出彩。
三不管
北京有“天桥”,南京有“夫子庙”,而天津有个“三不管”。
《三不管》通过大量素材讲述南市以南地界儿上三教九流、私官两面各行人等的为人处世原则和生存方式,反映出当时社会的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在1995年播出,曾经轰动一时。
龙嘴大铜壶
龙嘴大铜壶不仅是用来冲“茶汤”的器皿,更是天津民俗文化的象征之一。
1988年,由张仲编著的小说《龙嘴大铜壶》被改编为电视剧,再现了天津民俗文化别样的风情。
清末龙嘴大铜壶@天津往事
武林志
在清末民初时期,九河下梢天津卫,四面八方的豪杰高手云集于此。武林高手东方旭和武术家们上演了一段流传甚广的武林传奇。
老少爷们上法场
故事取材于“天津教案”,用荒诞现实与黑色幽默折射出清末时天津卫的民生百态。
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年轻的张丰毅和李幼斌,值得收藏。
假大侠
影片讲述清末动荡时期,发生在天津卫的民间百态。影片对人性、民族性、功夫与现代武器同样具有反思意识。
主演牛犇,原名张学景,1935年出生,天津人,中国著名影视演员,有“影坛长青树”的美誉。
六号门
影片上映于1953年,讲述了解放前夕的天津搬运码头,工人斗争的发展史以及封建时代向新时代转轨中的一幕插曲。
03
人物传记
霍元甲
霍元甲,清末著名爱国武术家,生于天津静海县。霍元甲出身镖师家庭,继承家传“迷踪拳”绝技。
改编于霍元甲生平的荧幕作品有很多。以2006年由李连杰领衔主演的电影《霍元甲》为例,虽然已经过去10多年,但那句经典台词“霍元甲,你嘛时候能成津门第一”仍让人印象深刻。
马三立
1997年,天津电视台播出18集电视剧《马三立》,在当时引起不小的轰动。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时马老先生身体健康,根据老先生本人口述拍成,主要描写一代相声泰斗的传奇经历和坎坷人生。
在老天津卫,艺人的生存处境很艰难。本剧中有几个细节可以看出来:
比如马三立和搭档去烟花柳巷说相声;
马三立在三不管地带说相声,听相声的观众让他说段“臭活”;
马三立闯关东,在火车上被巡警抽了大嘴巴子……
主演马三立的青年相声演员汪洋,此前参加马三立模仿秀小有名气。而在剧中扮演马三立搭档赵佩茹的,竟然是现在著名的相声演员于谦。
来源@电视剧《马三立》片头曲
这部连续剧曾在全国几十家省台播出,其影响不止于天津市。最大的遗憾的是,虽然年代相隔并不久远,但网络上却资料难寻,让寻找记忆的网友无比怅惘。
《车向太阳行》
任永宝,是新国线集团(天津)运输有限公司963路车队的队长,从事公交工作40余年。职工送给了他“大爷”这一称呼,表示对他象长辈一样的尊重,显得无比亲切与和谐。
公交总公司以他为原型创作拍摄了6集电视剧《车向太阳行》。
#小彩蛋#
《武林外传》燕小六
天津话本身自带幽默细胞,这种“让一切对话破功”的特点致使很多影视作品都会专门找一位天津口音的搞笑角色来烘托气氛。
比如情景喜剧《武林外传》七侠镇捕头燕小六,和他的警犬姨二伞↓↓↓
“燕小六”的扮演者肖剑1977年出生于天津,难怪说着地道天津话不费劲儿。尤其那句经典台词“帮我照顾好我七舅姥爷他三外甥女”也成了小六的特色标志。
猫和老鼠(天津话版)
风靡全球的动画片《猫和老鼠》有很多方言配音版,天津也不例外。
主角不仅说起了天津话,而且还被起了个特色的名字,猫叫汤二德,老鼠叫三梆子。天津方言版的《猫和老鼠》,也是别有风味。
以上这些和天津有关的影视作品
你看过几部?
欢迎留言补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