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中随文“微作文”陈 红,我来为大家讲解一下关于随文微写第二单元?跟着小编一起来看一看吧!

随文微写第二单元(阅读教学中随文)

随文微写第二单元

阅读教学中随文“微作文”

陈 红

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使微博、微信广泛应用于人们的生活,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出现了“微作文”。“微作文”融读写为一体,以读引写,以写促读,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在阅读教学中融入微作文,可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学生的练笔欲望。

一、微作文理解字词

汉字是表意性的文字,一个汉字往往就是一个特定的意义世界。教学时,教师如果以词语为基点激发学生的想象,让他们潜心体悟,展开词语意象练笔,汉字丰富的内涵、灵动的精神就会生动鲜活起来。

例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于永正老师把学生预习时提出的不懂的词语写在黑板上,其中有一个词是“饱经风霜”。于老师说:“我们已经把课文读熟了,对课文中的这位冒严寒、顶酷暑,一年到头在马路上奔波的车夫已经十分了解了,他饱经风霜的脸会是一张怎样的脸呢?如果他才三十几岁,如果他才四十几岁……请你们展开想象,把他的脸刻画出来。”一个学生这样写道:“这位车夫才三十多岁,可是看上去像五十多的。脸黑瘦黑瘦的,布满了皱纹,眼圈深深地凹了下去,眼里充满了血丝,乱糟糟的头发上蒙着一层灰。看上去,这张枯瘦的脸像一个霜打的茄子。”在这个教学片断中,于老师没有单纯地去析词,而是巧妙地以写的方式刻画车夫的脸。学生在写中透析了“饱经风霜”,把平常的四个字化为了一段与文本水乳交融的外貌描写,使文本变得更加丰盈,同时也增加了文本的厚度。

二、微作文想象补白

补白原是中国国画布局中的艺术之笔。好的文学作品,一般会给读者留有想象的余地。阅读教学中,教师也要善于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留白处,选择着笔点进行“微作文”,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展开丰富合理的想象或联想,并充满个性地自由表达。

例如,教学《钓鱼的启示》时,当了解到爸爸要求“我”把刚钓到的大鲈鱼放了的时候,“我”先急切地

问,再大声地争辩,最后无奈地乞求,依依不舍地把鱼放回了湖里。这时,我启发学生:“如果你是本文的作者,你遇到这样的情况时,你会怎样想,会怎样做?请把你的感受写一写。”这样的小练笔,不仅对学生全面、完整地把握课文内容有推动作用,还点燃了他们创新的火花。

三、微作文迁移文本

小学语文教材文质兼美,语感鲜明。对于文本中出现的经典、精彩语段,教师除了引领学生反复诵读感悟,还要巧妙地抓住这一语言学习“点”进行练笔。

例如,《山中访友》一文有着诗一样的韵律和情

怀,飞扬着作者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尤其是第五自然段,作者用第二人称跟山中的“朋友”打招呼。教学时,教师可让学生模拟当时的情境,学习作者诗一般的语言,诗一般的韵律,跟山中的“朋友”打打招呼。几分钟后,学生笔下有了这些文字。

你好,尖尖的笋芽儿!你着急地探出头来,是想看看外面的世界有多么美好吧!

你好,芬芳的野花儿!你打扮得如此艳丽,是要去参加舞会吗?

你好,美丽的小蝴蝶,你整日在花丛中穿梭,是在酿造甜蜜的生活吗?

…………

同是第二人称,同是问句,同是拟人,孩子们的语言是多么灵动优美,充满诗情画意。那字字句句无不包含着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呀!

以学生发展为本,就文取材,将练笔与课文有机结合进行微作文,彼此交融,和谐运行,有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言语生命的成长。学生在微作文中和文本进行深层次的对话,语言与精神在一次次的同构中携手走向丰富,达到至美境界。

(作者单位:重庆开县汉丰第五中心小学)

来源:语文报教师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