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很多文章中看到说,虽然还没有确定新冠肺炎的病原,但罪魁祸首已经很肯定了——就是,蝙蝠。

蝙蝠是不是群体动物(蝙蝠这种生物你真的了解么)(1)

有数据显示,在蝙蝠身上已经发现了至少60多种可传染人类或动物的病毒:

狂犬病毒:被蝙蝠咬伤之后,需要及时接种狂犬疫苗,以免引起狂犬病。


冠状病毒:SARS冠状病毒可引起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埃博拉病毒:果蝠已经证实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通过某种途径将病毒传染给了灵长类动物。


登革热病毒,乙脑病毒,禽流感病毒……

蝙蝠身上居然携带了这么多病毒,光是想想都觉得可怕呀!

更可怕的是,蝙蝠还会将病毒遗传给下一代,而且不仅仅是蝙蝠的身体携带病毒,它的粪便、尿液,就连毛发也带有病菌。

而更逆天的是,蝙蝠的新陈代谢十分旺盛,再加上强大的免疫系统,所以即便是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里,即便体温可以高达40度左右,蝙蝠也很少得癌症,而且还可以活30年之久,这在小型哺乳类动物中算得上是高寿啦!

(写到这里,总算知道了为什么要创造出“蝙蝠侠”这号人物了)

蝙蝠是不是群体动物(蝙蝠这种生物你真的了解么)(2)

在西方故事中,蝙蝠是一种可怕的动物,在很多文学作品中更是创作了很多由蝙蝠化身的邪魅形象。(忽然想到了德古拉的宠物)

蝙蝠在地球上存活的时间很长,最早可以追溯到5900万年前,它虽然体型很小,但却和“可爱”沾不上半点关系。

蝙蝠是不是群体动物(蝙蝠这种生物你真的了解么)(3)

从外形来看蝙蝠通体有毛,大部分呈灰色棕黄色或黑色,她的唇部有点类似啮齿类动物,有着尖锐的牙齿,蝙蝠的翼是进化过程中由前肢演化而来的,所以那两侧看上去像翅膀的部位,实际上是由爪子之间相连的皮肤,也就是“翼膜”。

这样是兽似禽的外形确实有些吓人。

再加上蝙蝠通常穴居在阴湿的洞穴中昼伏夜出,让人提到它,就不得不脑补出一个让人毛骨悚然的场景:在风雨交加的夜晚,一幢荒废已久的山野古堡,一群倒悬在屋顶上的蝙蝠,眼睛里闪着暗红色的光,静静地等待着那些迷路的人,他们已经饿了很长一段时间了……

蝙蝠是不是群体动物(蝙蝠这种生物你真的了解么)(4)

是的,在很多人看来,蝙蝠是一种可怕的吃人怪兽。

但事实上,蝙蝠的食性虽然广泛,他们吃花、吃果、吃鱼、吃蛙、吃虫,甚至吃别的蝙蝠,但是不!吃!人!

前面提到了蝙蝠携带了大量病毒,但值得一提的是,蝙蝠仍然是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有研究表明,食虫类的蝙蝠可以在一晚上的时间内消灭3000只以上的蚊子、金龟子、夜蛾等害虫,有时蝙蝠还可以完成替植物传粉的工作。

而蝙蝠在人类生活中也是有作用的,比如雷达就是人类从蝙蝠的回声定位系统中得到启发而发明的;而且虽然蝙蝠的粪便携带病毒,但是经过加工后,蝙蝠的粪便却成为了一味具有清热明目功效的名贵药材——夜明砂。

在一些第三世界国家,蝙蝠还被做成菜肴,从而可以让当地人获取身体所需的蛋白质,当然,在这些地区,流行病也是非常普遍的,当年埃博拉病毒爆发就是因为一个两岁孩童吃了沾有蝙蝠粪便的野果,而当地人参加这个孩子的葬礼所发生的疫情。

蝙蝠是不是群体动物(蝙蝠这种生物你真的了解么)(5)

话说回来,虽然在西方社会流行关于蝙蝠的邪恶传说,但是在东方文化,尤其是在中国文化中蝙蝠却是吉祥的象征。

因为在中国汉语中,蝙蝠音同“遍福”,再加上蝙蝠会飞,按民间的说法就是“福从天降”,这在《周易》中也是有据可循的。

《周易·系辞》说: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所以,中国文化中对蝙蝠纹样的设计是有讲究的:它以家蝙蝠为素材,造型对称,虽不完全写实,却能让人一目了然。

从古至今,“蝙蝠纹”这种特殊的装饰纹饰在中国的各种器物中是随处可见的:

比如在清代的很多金银器、家具雕饰和文房四宝中都可以看到蝙蝠纹,就连皇帝的龙袍上也可以看到红色的蝙蝠,在此寓意“洪福”。

蝙蝠是不是群体动物(蝙蝠这种生物你真的了解么)(6)

而在晚清时期,蝙蝠纹样的装饰则更为普遍,据说恭王府内就有1万个“福”,除了彩画、镂雕以及围栏上可以看到蝙蝠纹外,还设计了“蝠厅”、“蝠池”的蝙蝠形象建筑。

在慈禧60大寿时,清政府还发行过一套“万寿邮票”,其中有一张就是一边蝠纹做装饰的“五福捧寿”邮票。

在民间,各种蝠纹图案更是备受人们喜爱:比如将蝙蝠和铜钱放到一起就成了“福在眼前”,或是将蝙蝠围绕在寿桃周围就有了“多福多寿”的说法,或是孩童仰看天上翻飞的蝙蝠被称为“翘盼福音”。

蝙蝠是不是群体动物(蝙蝠这种生物你真的了解么)(7)

你瞧,原本让人觉得面目有些狰狞又不友好的蝙蝠,却被中国人赋予了喜庆吉祥的意味。

中国古代有很多关于蝙蝠的传说:蝙蝠生活在钟乳洞中,因为喝了洞中的泉乳汁水才得以长生,在千年之后修仙成功,身体由原来的黑色毛发变成了通体雪白。

白居易就曾在《游悟真寺》中写道:

“惊出白蝙蝠,双飞如雪翻。”

可见,在古人的眼中,蝙蝠是一种神兽。他们敬畏这种似兽非兽、似禽非禽的生物。

但这份敬畏更像是对大自然的敬畏。

正是这份敬畏,才能让人类在千万年的进化中得以生存,并最终形成自己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