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3月5日或6日,为一年的惊蛰节气,这也是春天的第三个节气,今年惊蛰为3月5日。它最早为“启蛰”,汉景帝时改为惊蛰。

惊蛰中的“蛰”为一种虫子,藏匿在泥土中越冬,等到孟春之月就会从土壤里钻出来,因这一天阳气复苏,气候变化,降雨量提升,雷声萌动,惊起了越冬的虫子。

惊蛰开始后,寒气基本消失不见,因而此时农民也开始春耕,大家还会在这天进行各种祈祷仪式,我们来看看。

惊蛰前下雨有多重要(4传统3忌讳不能忘)(1)

一、牢记“4传统3忌讳”传统一:祭白虎

在民间认为,白虎是是非之神,每年惊蛰之时气温升高,白虎会在这天下山找食物吃,并伤害家畜等。

为了不被伤害,人们会在这天祭祀白虎,和其友好交流,避免受其伤害。如果这天冒犯了白虎,那接下来一整年都会受到小人伤害,隔三差五被人算计,影响自己的好运。

为了避免小人搬弄是非、影响自己前途,因而民间会在这天祭祀白虎。其祭祀的方法很简单,用白纸绘制出白虎的模样,或用面粉制作,口角处可画上一对獠牙。

祭拜时,需要将猪血抹在老虎嘴巴之上,让其不要再伤人。

惊蛰前下雨有多重要(4传统3忌讳不能忘)(2)

传统二:祭雷神

惊蛰时雷声萌动,因而雷神也会被人们敬畏不已,传说它是一个鸟嘴人身、长有翅膀的神灵,一手持锤、一手连环击天鼓。而每到惊蛰之时,雷神就会击天鼓发出雷鸣声。

因此在这一天,人们会祭祀雷神,以表达对其的尊重,此时人间也会蒙鼓皮讨吉利。

传统三:打小人

中国人对于爱混淆视听的小人是十分厌恶的,如果生活中碰上了小人,那自然是件烦心事。因而在惊蛰这天,很多地方有“打小人”的习俗,也就是用纸剪成小人模样,并拿着鞋子拍打,嘴里振振有词地说上“咒语”。

不过这个习俗最早是为了驱虫的,惊蛰时人们会拿着艾草、清香,对着家里角落熏之,赶走虫蚊鼠蛇等,之后才慢慢演变为“打小人”习俗,希望能赶走霉运。

惊蛰前下雨有多重要(4传统3忌讳不能忘)(3)

传统四:吃梨

“惊蛰吃了梨,一年都精神”,在老人看来,惊蛰前后气候干燥,人也容易口干舌燥,再加上动不动咳嗽,因而会吃上梨子养生。

同时“梨”代表“离”,而惊蛰最怕的就是害虫复苏,人们希望其赶紧离开,因而也会吃上梨子讨个平安喜乐。

忌讳一:忌早脱衣物

惊蛰开始,气温迎来了快速回升,此时昼夜温差比较大,因此不少人会急忙脱掉衣物,特别是孩子玩热了后,但实际上此时脱掉衣服会诱发感冒等疾病。

惊蛰前下雨有多重要(4传统3忌讳不能忘)(4)

忌讳二:禁婚约

在人们看来,惊蛰这天是不能结婚、订婚的,此时雷神会敲打天鼓,雷声不断,惊扰各种虫害,因而被认为是不吉利的一天,这天举行婚礼会十分不顺,今后生活也不太幸福,因而民间认为这天要禁婚约。

忌讳三:忌杀生

惊蛰当天,万物迎来了复苏,因而人们在这一天是忌讳“杀生”的,不然会为人们带来祸端。

惊蛰前下雨有多重要(4传统3忌讳不能忘)(5)

二、惊蛰雨天好晴天好?

其实,惊蛰作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农民也会抓紧农耕准备,而通过这一天的天气预兆,大家也能预测接下来的年景,那惊蛰是雨天好还是晴天好啊?

1、“惊蛰出太阳,老农心慌慌”

惊蛰前后气温明显回升,人们认为,如果这一天为大晴天,出太阳的话,那反而不是一个好年景,农民心里很是担忧。

其实从气象学角度分析,惊蛰前后打雷,而有雷必然有雨,这才是惊蛰的“标配”。如果这天出了大太阳,那就意味着天气仍然偏干。

此时小麦开始了返青,正急需雨水滋润才行,而其他果蔬、庄稼等也要施肥播种,如果惊蛰为晴天,那说明接下来雨水偏少,不利于春耕,也不利于小麦生长,粮食产量受影响,农民内心自然不是太踏实。

惊蛰前下雨有多重要(4传统3忌讳不能忘)(6)

2、“惊蛰雷声起,雨下到清明”

字面意思不难理解,如果在这一天天上打雷下雨,那就表明春天雨水偏多,可能会一直下到清明这天。

作为万物复苏的时节,作物也会迎来一波旺盛的生长期,此时雨水充足,那庄稼必然会快速生长,其粮食自然也能够丰收。

如“惊蛰雷雨天,小麦堆成山”就印证了这一说法,如果惊蛰下雨,那将会使得小麦的返青、拔节、孕穗等环节一切顺利,到时候小麦丰产,必然迎来丰收。

惊蛰前下雨有多重要(4传统3忌讳不能忘)(7)

3、“惊蛰三日晴,芒种火烧天”

如果惊蛰之后三天均为晴天,那芒种节气时气温偏高,此时为小麦收割的时候,自然也是一种好事。

民间也有“伏天旱不旱,就看惊蛰下不下”的说法,如果惊蛰为晴天,那三伏天将会干旱,反之三伏天雨水足量,对庄稼生长有好处。

可见,惊蛰节气这天打雷下雨是好事,反而如果是大晴天,接下来雨水并不是太多。当然这些俗语也有局限性,大家不必太当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