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说,若一个孩子是单亲家庭,那这个孩子的成就,或许不会太高。

单亲家庭的孩子,需要面对的困难有很多。同学之间的欺负、父爱或者母爱的缺失、自卑、对任何事物都没兴趣等等,这些问题,在单亲家庭的出现的概率,远比正常家庭要高。

当然,这不是必然。

胡适晚年的经历(胡适4岁失去父亲)(1)

胡适作为现代文学的创始人之一,在文化方面拥有无可比拟的成就,而他,就是单亲家庭的孩子。

一、父亲去世,留下要求

胡适父亲胡传的死因,至今仍是个迷。按照目前的证据,胡传应该是在胡适4岁左右去世的。

胡传不是富家翁,而是一个带兵的将领。他一直在外领兵打仗,因此,4岁的胡适,对父亲的印象一点都不深。

父母之爱子,必为其计深远。

胡适晚年的经历(胡适4岁失去父亲)(2)

据说,胡传去世前,已经留下了遗嘱,专门对儿子胡适的未来进行了规划。这份遗书的核心思想,概括来看,就是让胡适读书。

或许,如今读书已经算不上大事。但在四书五经当道的晚清,胡传只要求胡适读“杂书”,并未要求他一定要参加科举,的确算得上思想超前。

而因父亲遗嘱,胡适读很多“杂书“,而这些杂书,在如今被称为名著。

当年,这些书不是科举的考试内容,但胡适的母亲不识字,也对此未作要求。于她而言,无论是看四书五经,还是小说传记,胡适都是真的在读书。

胡适晚年的经历(胡适4岁失去父亲)(3)

当然,若父亲在世,胡适定然无法畅快读这些“杂书“,也会被要求多读四书五经。这不是说胡传庸腐,而是时代的不同。

胡适的读书,在当时,等同于玩乐。

二、哥哥拍板,摒弃八股

我国有一句俗语“长兄如父”,而胡适的母亲几乎没什么文化,因此,胡适的教育问题,理所当然地落在了胡适两个哥哥身上。

当时,朝廷决定废除八股文,甚至连科举都要被废弃。别的文人,大多如张爱玲的父亲张志沂一般,心灰意冷,每日吸烟放纵,最终妻离子散。

都说张爱玲的父亲是个纨绔子弟,可在废除八股文之前,他也是个远近闻名的大才子。

那时的文人,大多除了八股文,一无所长。

胡适晚年的经历(胡适4岁失去父亲)(4)

胡适两个哥哥所接受的教育,其实不是八股文,但严格来说,也算不上新式教育。正因如此,在废除八股文后,胡适的两个哥哥,直接拍板,让胡适学习如何获取知识。

或许是命运使然,生活在旧时代的胡适,没有接受八股文的教育,也没有学过策论经济。他的小时候,大多在听先生讲书,以及自己看“杂书”的日子里度过。

三、父亲早逝,成就胡适

或许,父亲的早逝,在某种程度上,成就了胡适。

若是父亲在世,或许胡适也和当时的文人一样,被逼着学习八股文,被逼着学习策论经济,被逼着参加科举。只因父亲胡传,便是靠着科举走出了自己的人生道路。

胡适晚年的经历(胡适4岁失去父亲)(5)

胡传并不庸腐,但他和胡适,确实是两个世界的人。

时代的变化,是难以预料的。而胡适小时候的许多行为,在胡传的眼中绝对离经叛道,甚至不可饶恕。

于胡适而言,父亲的去世,让他迷茫。

他没有了父辈的指导,相当于比别人少了几十年的人生经验。

胡适晚年的经历(胡适4岁失去父亲)(6)

然而,幸运的是,胡适遇上了一个翻天覆地的时代。这个天翻地覆的变化,以前的优势变成了劣势,以前的劣势反而成了优势。

胡适的迷茫,让他在一无所知中趟出了一条路,成就了中国的现代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