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27 14:28 | 温岭日报-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 朱丹君 通讯员 陆耘 伍志刚

这是一家庭院式的医院,楼顶、围墙镶嵌着绿瓦,院内装修古朴厚重。一馆(名医馆)、一巷(悬壶巷)、一廊(鼻祖林)、一厅(百草汇)、一壁(中医源)、一堂(养生堂)、一墙(惠泽图)、一碑(岐黄颂)、一园(杏林园)、一轩(辅仁轩)、一像(药圣像)、一亭(怡心亭)等景观建筑,点缀在医院各处。

这是一家名医荟萃、医风高尚的好医院。有出身医药世家的八旬老中医,也汇聚了名校毕业的青年医生,在实践中传承、创新、发展医术,为病人分忧解难,让病患重新拥抱生命的春天。在一例例暖心感人的救治故事中,他们声誉鹊起,备受市民信任。

65年耕耘,65年磨砺,春华秋实,温岭市中医院迎来了65年华诞。

从1953年创立至今,温岭市中医院日益壮大,成为浙江省县级市为数不多的三级甲等中医医院。2012年,医院成为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2013年,医院成功晋级为国家三级甲等中医医院;2018年,医院成为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台州分院。

用心、智慧、关怀 不断推进优质服务

上善若水悬壶济世(杏林春暖济苍生)(1)

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暖心的细节,一张微笑的脸庞……无数个“一”在市中医院里体现,彰显了中医人“大医精诚、博爱为民”的服务理念。近年来,市中医院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用优质服务擦亮了医院品牌,各科室相继推出了60多项惠民便民服务举措。

走进市中医院,目之所及,一些小细节充分体现了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在医院就诊,处处可见清晰统一的导引标识,温馨的流程提示,贴心的健康知识宣教。门诊大厅和走廊里增加了座椅,还设置了共享轮椅,并开启了急诊绿色通道,导诊员为患者提供热情的咨询与引导。

在急诊室分诊接诊台的陈列架上,摆放着许多五颜六色的便笺纸片。这些纸片上,用钢笔一笔一画标着西药房、CT室等科室的指引图,还用不同颜色区分各个科室线路,这样便于患者或家属快速地找到相应的科室。

在门诊一楼大厅,医院开设了凉茶供应点,根据不同节气免费供应不同的中药保健茶。“有点淡淡的药味,还有点甜甜的。”许多前来就诊的患者和家属,随手倒上一杯品尝,既解渴又养生。

同时,各科室护士变身“发明家”,让患者享受更优质的服务。比如,针对无法沟通或存在认知障碍的住院患者,护士们发明了“防走失护理服”,上面印有科室联系电话和夜间反光的荧光条。目前,这套“防走失护理服”已在全院各病区推广。

外三科护理人员自制的“可固定可携带尿袋斜挎包”,解决了病人不愿带管下床活动的不便和尴尬。产科推出为产妇提供炒米饭、导乐分娩工具,每张婴儿床配备防蚊帐等温馨服务。骨科为病人设计的颈腕肩对襟衣和开衩裤独树一帜。血透中心的“防护夹板”,内一科的无创面罩防压垫,外一科的“看图服药”,外二科的“管道随身带”,南屏康复科的“空调挡风板”“辅助起床神奇带”等小创举,实现了小物件、大用处。

“用心、智慧”,这是院长徐道绲对医院优质护理服务的高度肯定。“从患者的需求出发,从细节和人文关怀着手,用心做好服务。”徐道绲表示,医院要不断推进护理服务专科化、护理专业特色化、服务项目个性化的优质服务理念。

病人灿烂的笑容,一句发自肺腑的“谢谢”,拉近了医患之间的距离。四季中药凉茶、小件行李寄存、共享轮椅、出院病人免费送回家等便民服务,赢得百姓的好评,也得到了社会各界和主管部门的高度肯定和表扬。中央级媒体《健康报》在人文视线专版,相继刊登了《防走失护理服》《看图服药》《便民百宝箱》三篇文章,点赞该院开展的系列优质服务。

强化对外合作 中医迎来发展的春天

上善若水悬壶济世(杏林春暖济苍生)(2)

经过多年努力,医院拥有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推拿科、省级重点学(专)科中西医结合胸外科、脾胃病科,台州市级中医重点学科妇科、脑病科、肝病科、肛肠科,温岭市中医、中西医结合重点(扶持)学科骨伤科、内分泌科、泌尿科。

2018年4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简称龙华医院)台州分院正式揭牌。龙华医院肿瘤科副主任医师杨金祖、肾病科主任医师朱戎先后入驻温岭市中医院,担任科主任,长期在院开展门诊及查房等。专家的到来,带来的一大显著变化是:肿瘤新技术、新项目多面开花,尤其是肿瘤的中药辅助治疗和介入治疗业务大幅提升。

“这是医院的一大喜事、一大盛事,我们将以此作为契机,外修内练、精益求精,让老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上海优质的医疗服务。”徐道绲期望,通过3到5年的共同努力,使这两个合作科室的中医诊疗水平跻身省内前列,共创“龙医”品牌。

医院要发展,技术是核心。去年11月,中国工程院石学敏院士工作站落户在温岭市中医院。“石老是中国工程院院士,又是国医大师,这样的专家少之又少。”说起石学敏院士,徐道绲给予的评价是,这是一位“国宝级”的专家。

医院从“对接院士,加强服务”“借梯登高,加强传承”“搭建平台,扩大交流”“共享资源,服务百姓”四个方面着手,努力培养一批留得住、高素质、实用型的中医药人才,同时加快针灸医疗基地建设,带动该院针灸科、康复科、神经内科的快速发展。

好风凭借力,扬帆正当时。2017年7月,《中医药法》正式实施,中医迎来了发展的春天。今年12月,医院开设了治未病、医学美容、小儿推拿三大中心,并启动温岭市中医医联体,整合资源,集中优势,扩大影响力。

“中医要强大,西医不落后。”徐道绲表示,本着差异化错位发展学科的宗旨,医院先后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及介入科、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泌尿外科、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等紧密合作,推动各个学科不断发展。

目前,医院建立了台州市首家拥有独立病区的血管外科,开放床位35张,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血管外科专家的技术指导下,多项血管外科介入手术成功开展,手术难度和数量位居台州前列。5月份,医院又成立了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泌尿科台州分中心,承接全国优质医疗资源,医疗技术水平再上一个台阶。

注重人才培养 科教领域结出硕果

上善若水悬壶济世(杏林春暖济苍生)(3)

今年以来,市中医院喜事连连。徐道绲院长主持的科研项目《酸浆内蝥B抑制Galectin 9介导的结肠癌PD1耐药的作用研究》获批2019年度浙江省公益技术应用研究计划项目。李正祥名医工作室入选2017年全国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台州市仅此一家上榜。

今年7月,台州市科学技术局发文,市中医院有2项厅局级科研课题获批立项,分别是院长徐道绲主持的《针灸结合生物反馈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副院长陈亨平主持的《补养还五加四虫汤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小胶质细胞极化影响临床研究》。此外,3项科研成果获得台州市人民政府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5篇论文获得2016—2017年度温岭市自然科学学术论文奖……

据统计,三年来该院共立项科研项目47项,其中获批浙江省科技厅课题2项,厅局级科研项目7 项,县市级38项,科研项目按期结题率在85%以上,获批国家发明专利8项、国家实用新型专利34项。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3篇。

不断完善教学制度建设,注重科教人才培养,提升教学品质。近三年,共招收浙江中医药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江西中医药大学等高校临床专业实习生210人;5年共招收规培学员107人,2018年9月顺利通过了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复评。

科教领域频传捷报,这离不开“科教兴医”政策的贯彻实施。近年来,医院出台多项政策,鼓励职工攻读在职研究生,还源源不断地将各科室的骨干人员外派到全国各地进修学习。

“打通技术与人才这‘任督二脉’,是提升医院知名度和美誉度的关键。”徐道绲告诉记者,科研领域的遍地开花,最终得益于医院技术的进步和高端人才的培养。下一步,医院将进一步加强医务人员科研和教学能力的培养,促进医院科研水平和学科建设的更大发展。

营造“家”文化 提升员工幸福感

上善若水悬壶济世(杏林春暖济苍生)(4)

医院开设了瑜伽班、古筝班、烹饪班、硬笔书法班、体能训练班5个兴趣班,报名者络绎不绝。“瑜伽和体能训练,能塑造形体及气质,硬笔书法则增加人的内涵,而学习烹饪能带给家人爱的感觉、家的味道。”在兴趣班中,不少同事从陌生变得熟悉、变得亲近,不知不觉中增强了医院的凝聚力。

“没有员工就没有医院,让员工有幸福感,员工才会真心实意为患者服务,为医院的发展去努力。”徐道绲表示,作为医者,首先要自己拥有强健的体魄,才能“妙手除疾病,悬壶济世人”。

此外,医院在温岭体育馆举行了首届职工健身运动会,吸引了150余名职工参加比赛。运动场上,医务人员充分展现了“团结、友爱、互助、进步”的体育精神,到处洋溢着浓浓的祥和气氛,促进了团队之间的和谐融洽,焕发出勃勃的生机。

同时,医院还积极搭建领导与职工沟通的平台,倾听职工心声等,让职工知院情、议院事、参院政,举办了“2018策略规划共识营”活动。重视关心职工和体现自身价值,让职工感到舒心、温暖、和谐、满意。积极倡导“树典型、学先进”工作风貌,每年均开展“年度人物”“优秀员工”“优秀团队”评选。

在“5·12”护士节、“首届医师节”期间,院领导深入到各科室为医护人员送上鲜花和蛋糕,为值夜班的同仁送上可口的夜宵,关怀临床一线的医护人员。举办“闹元宵”、庆“三八”、“职工子女进医院”等主题活动;举办职工书画赛、知识竞赛、医务骨干拓展训练等活动;开通员工“暖心早餐”免费配送项目,坚持员工住院领导床边慰问制、职工生日祝福问候制和特困职工补助救济制度,进一步体现人文关怀,营造医院“家”文化氛围。

实施精细化管理 助力就医“最多跑一次”

上善若水悬壶济世(杏林春暖济苍生)(5)

“东阳市人民医院是全国著名的标杆医院,素来以精细化管理闻名业内。”徐道绲介绍说,今年5月,医院组织第一批医务、人事、财务、质管、总务科等5位职能科干部,赴东阳市人民医院轮训精细化管理。此外,医院还多次邀请东阳人民医院管理层,来院作医院策略规划共识营设计培训及管理知识讲授。

“精细化管理,用一句话概括是制度表单化、表单数据化、数据信息化、信息智能化。”徐道绲说,医院要加大在信息化方面的投入,建立高效、安全的管理平台。运用平衡记分卡等管理工具,建立起财务、运营、质量、学习与成长等一系列绩效体系管理和考核机制。运用5S、品管圈等管理工具,建立以“量、质、效、本”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体系,逐步实现医院精细化管理。

医院信息化,除了要提升医院管理水平与能力以外,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更好地服务于患者与社会。自9月6日起,该院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开通了“云影像——移动端调阅影像”服务,患者拍完片,不需要排队等待,凭借简单操作即可随时在手机上查看影像片子和报告。

信息化建设助力“最多跑一次”改革。今年年初以来,医院对服务流程进行“智慧化”改造,通过线上服务,打通诊前、诊间、诊后信息化环节,减少患者就诊奔波。开通微脉、公众号、电话等实名预约挂号和分时段精准预约,专家门诊预约率较以前提高至42%。

医院一期投入16台医疗自助一体机,实现发卡、挂号、预约、缴费、打印化验单等全功能服务。二期投入40台壁挂自助机,增加人脸识别就诊系统、门诊分诊、叫号、签到、诊间结算、中草药配送等功能。人工窗口从15个减少至5个,自助挂号和自助付费比例达57%以上。工作经验上了省卫计委“最多跑一次”工作简报。

在“最多跑一次”改革大背景下,市中医院借助院内和“医联体”内丰富的医疗资源优势,设立了医院信息协调中心。据医院统计,开设两个月来,该院信息协调中心共接到上报病例 339例,其中恶性肿瘤262例,介入手术病例77例。经信息中心协调后,邀请本院或上海龙华医院、上海中山医院、上海仁济医院、浙医二院、浙江省人民医院等各大医院专家提供会诊或转科、转诊治疗96例。

12月13日,温岭市中医院互联网医院正式上线。利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的信息化技术,整合、连接、共享以温岭市中医院为核心的中医医联体内医疗资源,可以向患者提供健康咨询、在线问诊、慢病配药等服务。据悉,这也是全市开通的首家互联网医院。

“开放、共享,这是我院的办医理念,也是医疗领域的发展趋势。”徐道绲表示,医院开通“互联网医院”,正是为了缓解优质医疗资源紧缺、老百姓看病难的现状,全面实施“互联网 医疗健康”的益民服务,实现看中医“最多跑一次”。

结对帮扶出成效 传承“大医精诚”

上善若水悬壶济世(杏林春暖济苍生)(6)

相投拜师帖、敬茶、行拜师礼……11月21日,市中医院联合四川茂县中医医院、茂县人民医院,举办结对帮扶授徒拜师仪式。相隔2000公里,来自四川省阿坝州茂县的两位年轻医生王鑫和邓祖莉,分别拜市中医院普外科主任郭定刚和消化内科主任程胜平为师。

相隔2000多公里的温岭与茂县,通过医院间“手拉手”的紧密联系,加强了东西部扶贫协作,造福了茂县当地百姓。今年6月,温岭市中医院和茂县中医医院签署了为期三年的合作协议。结对后,先后派出章仁宏、边屯、徐灵聪3位专家赴茂县中医医院开展援建工作,有效提升了茂县医疗卫生服务水平,得到了当地患者的一致认可,四川茂县和温岭两地的媒体曾多次报道。

始终秉承“救死扶伤,悬壶济世”的宗旨,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医院还连续举办了四届广场夜义诊活动、“中国医师节”大型夜义诊活动、医共体“世界家庭医生日”大型义诊等一系列活动。举行“弘扬中医国粹,服务百姓健康”为主题的第十五届膏方节大型义诊活动。在义诊现场,还开展中药养生茶赠饮、免费测血压血糖、中医特色护理体验、中医适宜技术推广等活动,受到了群众的热烈欢迎。在流感高发的季节,市中医院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在研究古典经方的基础上,推出“防流感汤”,向广大市民免费派发赠饮。

院领导带队深入贫困户家里,实地开展“访贫问苦”医德医风教育活动。积极参与扶贫帮困、志愿者行动、无偿献血、农民健康体检工程等公益活动,树立了良好的社会形象。另外,医院还先后组织政协界别医卫界委员医疗队、名医工作室医疗组、党员志愿者医疗队、女工委巾帼志愿者医疗队的医护人员,开展送医送药义诊等服务,每年下乡义诊近20次,为百姓义诊2000余人次,赠送药品数万元。

在首届中国医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温岭市中医院启动了“关爱老年健康 前列腺疾病免费筛查”公益活动。成立以刘全明名医工作室为主的专业筛查医疗队伍,在上海仁济医院泌尿科专家的指导下,深入到各镇(街道)为60岁以上的男性老年人开展免费筛查。筛查项目包括前列腺彩超、血样检测、血压、血糖等。

近年来,医院充分发扬中医悬壶济世传统美德,相继荣获全国中医药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中医“治未病”预防保健服务试点单位、全国中医护理先进集体、全国中医“冬病夏治”先进集体、省第一批中医名院建设单位、省文明单位、爱婴医院、省文明医院、省平安医院、省基层先进党组织等荣誉称号。

六十五年的悠悠历史,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征程;六十五年的风雨兼程,成就悬壶济世的大道仁心。时光的车轮缓缓向前,新一代中医院人,将继承老一辈的情怀与担当,积极打造“台州龙华”“浙江中医名院”“全国示范性中医院”,以昂扬的姿态阔步走向新一轮的跨越与辉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