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祖生寂于唐代,却为后来唐代的六位皇帝圣请加谥,也为宋代的三位皇帝加谥封号。

六祖在世 76 春秋,不管他在世还是去世,均受唐宋九位帝王的感恩礼颂,如此尊荣和崇敬,在中国历史上实在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六祖目不识丁,是一位下下人,但有上上智,他独树一帜的禅宗理论,其禅风禅法与众不同,征服了盛世大唐的文人官僚,他们从开始信奉北。

宗禅师神秀,转而接受六祖的南宗禅思想,并致力为其大唱赞歌,有的主动为六祖撰写《碑记》,有的上书朝廷为六祖请谥封号,为六祖南宗禅在唐代社会产生重大影响并引起朝廷官员和文人的极大关注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正是由于盛唐、中唐文人的大力推动,使六祖的南禅热迅猛发展,取代了北宗禅,成为禅宗的主流。

这当中王维、柳宗元、刘禹锡三位大文豪居功至伟,他们三人为何要撰写六祖《碑记》?

其中禅缘奥妙在于:

柳宗元墓志铭讲述了什么(王维柳宗元刘禹锡三大文豪居功至伟)(1)

1.王维《六祖碑铭》的玄机

王维(699-759),唐朝太原(今属山西)人,字摩诘,进士第一,玄宗时官尚书右丞,他工诗、善书画,苏东坡居士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他所画的山水重渲染,为画家南宗之祖。

王维本人信佛,不仅是思想上信而且在行动上实践,他“常蔬素食,不茹荤血”。

其母亲崔氏也信佛,她老人家曾侍奉一位大照禅师(即为北宗神秀之弟子普寂大师)三十多年,王维其弟王缙也信佛,所以佛教信仰伴随王维的一生。

王维与南宗六祖没有直接的联系,他比六祖小 64 岁,六祖圆寂时他只有 13 岁,王维所接触的佛家人物大都是北宗禅僧人,所以受北宗思想影响较深。

在他成名之后,曾经为北宗著名的禅师普寂、净觉、道史撰写塔铭碑记,但他没有为北宗创立者神秀写文记。

王维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接触到南宗六祖的一位弟子神会禅师,才真正了解到南宗六祖的禅法。

那是唐开元二十二年(734 年)六祖弟子神会为了争取南宗禅的正统,只身北上,在滑台

(今河南滑县)大云寺举办“无遮大法会”,与北宗禅师崇远设擂台论辩,正式掀起了南北宗谁是正统,谁是五祖传衣真人的争辩。

并以之阐扬两宗法门精义,为天下学道者辨明是非,也为天下学道者定其旨见。

在这次辩论之后,神会便以南阳作为传播南禅的基地。

此时适逢身为唐殿中侍御史的王维路过南阳,下榻南阳临瑞驿,神会禅师的一位弟子刘相倩引王维面会神会,双方进行了持久的对话,因而使王维逐渐加深了对南禅的认知,认为南禅之风无门户派系之见,无固执之见,逐步被六祖的思想所折服。

当下,神会禅师见机缘俱足,禅玄妙有,即请求王维为六祖撰写碑铭,王维没有任何推辞,非常乐意地接受了这一使命。

王维是第一个为六祖写碑赞的朝廷文部大员,正是由于王维身为朝廷命官,又是著名文豪的特殊身份,写六祖碑铭更显得非同寻常,作用之大当不可言喻。

柳宗元墓志铭讲述了什么(王维柳宗元刘禹锡三大文豪居功至伟)(2)

2. 柳宗元《六祖碑铭》的奥妙

柳宗元(773-819),唐朝河东(今山西永济)人,字子厚,第进士,大文学家,精敏绝伦,文章卓伟,与韩愈齐名。

柳宗元出生于官宦世家,他从小到大一直生活在京畿地区,自幼开始信仰佛教,深明佛禅之道。

柳宗元本是一位积极进取,锐意改革的进士集团的文人,但在与皇权、旧官僚、宦官、旧贵族集团的斗争中失败之后,他与其他“永贞革新”败落者王淑文、韩泰、刘禹锡、白居易、

韩愈、元稹、钱徽、李坤等均受贬谪。

当时他被贬谪到永州(今湖南零陵)任司马后,一度寄居于龙兴寺达十年之久。

在这之前,他所认识、了解和信奉的主要是北宗禅的思想,在他南贬到永州进住龙兴寺后,才真正开始了解和认识南宗禅的思想,从此他深深地为南禅的顿悟见性的禅风所吸引。

他很有感触地说:“世之言者罕能通其说,于零陵吾独有得。”

也就是说,他在南禅的禅法中顿悟到很多有价值的东西。

正当南禅在江西、湖南、四川活跃时期,柳宗元的挚友、朝廷大员扶风公主动向唐宪宗为六祖请封谥号,唐宪宗加谥六祖为“大鉴禅师”后,诏书一下达,幢盖钟鼓,增山盈谷,万人咸会。

若闻鬼神,莫不欣踊奋跃,如六祖大师在生,又如大师刚寂一样。

就在这万人同庆之时,柳宗元应邀为六祖撰写碑记,成为继王维之后第二个为六祖写《碑铭》的名人,为上流社会的达官贵人认识南宗禅又开创了无尽空间。

柳宗元墓志铭讲述了什么(王维柳宗元刘禹锡三大文豪居功至伟)(3)

3. 刘禹锡《六祖碑铭》的机缘

刘禹锡(772-842),唐朝中山(今河北定县)人,擢进士,登博学鸿词科,工文章,尤精于诗,晚年以文章自适,白居易推其为诗豪。

刘禹锡与柳宗元参与“永贞革新”,是中唐古文运动的干将。

元和元年,他开始被朝廷贬为连州(今广东连县)刺史,但行至半途被追贬至郎州(今湖南常德)任司马。

他虽然出生于官宦世家,但却生长在南方的嘉兴,小时候就有很多机会接触南禅,他本身也是一位十分虔诚的佛教徒。

特别是他被贬官后,对世事更有了新的认识,认为官路仕途凶险莫测,只有出离世间的佛法,才能使自己躁动的心灵得到真正的慰藉。

刘禹锡在南方为官一任,故对南宗禅有着深厚和特殊的感情,尤其对南禅的创始人六祖格外崇敬景仰。

唐元和十四年(819 年),曹溪南华寺一位禅师道琳率徒专程恭请刘禹锡为六祖撰写《碑记》,他十分爽快地答应,并很快写出著名的六祖碑铭,史称第三碑,为后来南禅的光大加固功力。

参考资料:《话说六祖》

#创作挑战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