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需要一台行车记录仪?

开车时,你最担心什么?

堵车、被加塞?肯定不是。当我们行进在路上,安全当然是最重要的。然而,有几个老司机敢打保票说,一辈子在路上都不会有事故记录的。

交通事故发生时,有脑袋发懵,不明真相的;有因为害怕承担后果,含糊其辞,甚至理直气壮赖账的;也有更恶劣的碰瓷,索要大笔敲诈的。

不知你是否遇到或看到过上述几种情况,反正我遇到过,分享一次经历:

“2019 年的一天下午,我开车来到苏州体检中心,正在倒车时被一辆蓝色日系车侧向追尾,当时下来一个和我差不多大小的女生,据说也是来体检的,这不是重点,重点是接着下来的这位:女生的妈妈,刚开车门就大声吼起来,一下子感觉自己成为了弱势群体。交警到场后了解到事故现场属于监控盲区,定责关键在于我给出倒车信号后后车有无前进,如果前进了责任方就是对方,没有前进责任方就是我,但我们两部车都没有安装行车记录仪,没人能证明当时情况如何,于是进入所谓的扯皮阶段,实质就是我被挨吼环节,毫无疑问,最终被迫承认是自己的责任。”

多么痛的领悟,要是我提前安装一台行车记录仪,就能在这种关键时刻辨识真相了,即便还是我的责任,但是我“认”啊。

故事之外,大家有没有发现,这种场景对行车记录仪的需求是拥有前后双视、大广角摄像头,清晰度较高,最好有倒车影像和紧急情况保存功能。

下面我们就从需求出发,聊一聊什么样的行车记录仪是最适合你的。

选购前,我们需要掌握哪些知识?

很多小伙伴都知道行车记录仪的必要性,却在面对琳琅满目的产品时无法抉择。商家的噱头口号是一方面,技术参数看不懂才是关键,于是只能人云亦云。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理一理,关于行车记录仪关键参数的那些事儿。

1. 镜头数量

根据镜头的数量和拍摄角度,我们通常可以将行车记录仪分为单镜头前摄型和双镜头前后双录型。只有前摄的情况下,基本能确定碰撞前双方的初始位置与行驶路线,但如果加上后录的话,就能确定相当多操作细节,有些模糊的地方介乎主责与全责之类的基本就能清晰了。因此,双镜头前后双录型在处理交通事故方面肯定是比单镜头前摄型来的更稳妥。

2. 分辨率与帧数

“高清、全高清、超高清、200 万像素、1080P、1600P”这样的标称是不是很熟悉?这些都是分辨率的代名词,决定了录制视频的清晰程度,却总是傻傻分不清楚。

首先我们用一张表来解释一下这些代名词的含义:

其次,像素不是越高越好,因为像素越高,越耗内存。一般来说,200 万像素的画面已经足够清晰了。

此外,这里还要解释一下我们经常看到的 30fps 与上述的 P 是完全不同的概念,fps 是帧数的单位,可以理解为图形处理器每秒钟能够刷新的次数。帧数越大,画面流畅度越好。但同样的,并不是帧数越高越好,这里也存在内存占用问题。一般来说,30fps 就可以满足正常的流畅度要求了。

3. 广角

我们在宣传片里面经常看到广角、大广角、超大广角这样的词汇,目前市场上的行车记录仪角度有:90°、100°、140°、170°,其实大于 46°就可以称之为广角了。我们都知道广角越大,盲区越小,殊不知广角越大,画面约扭曲,即使用算法进行补偿,在还原现场时不免存在误差,甚至在关键时候帮倒忙。因此选择合适的角度也成为选型关键,一般来说,120~150°这样的广角度是比较合适的,基本能覆盖三车道的范围。

360行车记录仪m320 pro和盯盯拍e3(360G300vs)(1)

信息源:lnsu

4. 光圈与夜视效果

光圈是镜头内部一个控制光线透过镜头光量的装置,通常在出厂时就已固定,不能改变。现在来说说光圈与夜视效果的关系,F 值是用来表示光圈大小的,F 值越小,光圈越大(如 F/2.8 比 F/4 的光圈大),进光量越大,在夜晚或者地下停车场等弱光环境下,大光圈进光量大,拍摄出来的图像更亮更清晰。

360行车记录仪m320 pro和盯盯拍e3(360G300vs)(2)

信息源:zol

实际上,过大的光圈会使记录仪在白天拍摄过度曝光,进出隧道时会有很强的眩光现象,因此在行车记录仪应用场景中,F/1.6~F/2.2 这区间的光圈大小就够用了。

此外,有的厂商会选择用红外补光灯来增强夜间拍摄效果,这个方法很好,就是成本会上去一些。

5. 存储与容量

市面上的行车记录仪存储卡大致分为三种:SD 卡、TF 卡和内置 eMMC 存储。SD 卡、TF 卡都属于外置卡,插于卡槽中使用,eMMC 则是以芯片的形式焊死在 PCB 板上。对比之下,外置卡可扩容,内置 eMMC 不可扩容,但在擦写次数和读写数度上,eMMC 存储都更胜一筹。但无论是哪一种卡,容量都是有限的,针对不同分辨率的视频和图片的录制时间也存在着较大区别,下图以主流存储容量为纵轴,以分辨率为横轴,清楚地展示了这两者之间地关系,大家在选型地时候也可以参考一下。

360行车记录仪m320 pro和盯盯拍e3(360G300vs)(3)

6. 工作温度

工作温度可能是大部分小伙伴在选型时容易忽略的一项关键参数,由于车子的特殊性,夏天的车内温度在太阳的暴晒下很容易达到 50 ℃的高温,冬天的北方又很冷,常在 -20℃往下,因此我们在选择时至少要覆盖 -20℃~70℃这个温度范围。

360行车记录仪m320 pro和盯盯拍e3(360G300vs)(4)

信息源:知乎

7. 功能

除了紧急锁存、循环录影这些常见功能外,无论在线上还是线下,有些导购员都会推荐多功能一体机给你,比如电子狗、语音控制、倒车影像、GPS 导航什么的,价格就水涨船高。其实,个人认为行车记录仪的功能不宜太多,否则就容易死机不说,还会干扰视线,使用寿命也比单功能的要短,得不偿失。

360行车记录仪m320 pro和盯盯拍e3(360G300vs)(5)

信息源:360

8. 固定方式与安装位置

目前市面上主要有三种固定方式:吸盘式、双面胶粘贴式和卡扣绑带式。吸盘式在高温环境下容易脱落;双面胶粘贴式较牢固,但更替时清除双面胶较困难,其他没啥毛病;卡扣绑带式一般是绑在后视镜上,体积大,容易在颠簸路段把后视镜带跑偏。因此现在双面胶粘贴式已成为主流,包括今天要重点介绍的两款行车记录仪在内,都采用了这种简单粗暴的固定方式。

360行车记录仪m320 pro和盯盯拍e3(360G300vs)(6)

信息源:360

此外,在安装时一定要调整好角度,否则,从前风挡反射的光会对记录仪拍摄产生很大影响。

9. 电源与布线

行车记录仪常见供电的方式有三种:内置电池供电、点烟器取电和原车保险丝盒取电。内置电池供电不用布线,但容量有限,高温和巨大外力下易燃易爆;点烟器取电操作简单,但占用接口,且要走一段明线;原车保险丝盒取电线路隐蔽、美观,不受高温或者外力的影响,但布线较麻烦,且在长期不用的情况下容易使电瓶亏电。因此,个人认为点烟器取点还是不错的,毕竟操作简单、安全都是王道。

360行车记录仪m320 pro和盯盯拍e3(360G300vs)(7)

信息源:Priceboon

10. 预算与价格

好的设备谁都想要,奈何囊中羞涩,所以货比三家,选择一款与预算匹配的行车记录仪才是你值得拥有的。就目前来看,分辨率在 1080P 左右的行车记录仪,价格在 300~500 之间比较靠谱。

体验大比拼:360 G300vs 盯盯拍 mini3

1. 配置参数对比

2. 配置参数评论

价格方面,盯盯拍 mini3 比 360 G300 高出 30 元,但内置 16G eMMC 存储,正好填平这个差价。分辨率方面,盯盯拍的 1600P 是 360 的 1080P 的两倍以上。拍摄角度方面,广角均为 140°,一致。光圈方面,盯盯拍的 F/1.8 比 360 的 F/2.2 要来的大,因此理论上夜视模式效果会更好一些。功能方面,只能说各有特色。

此外,表格中没有提及,360 是有显示屏的,而盯盯拍没有,这也算是 360 的一大优势吧。

3. 实际体验效果

360行车记录仪m320 pro和盯盯拍e3(360G300vs)(8)

从前面的配置参数中,我们大致可以得出一个结论:盯盯拍 mini3 完败 360 G300,然而实际上路的体验效果却正好相反,尤其是在夜间模式下,360 还能勉强分辨出前车的车牌号,但盯盯拍 mini3 却已是一团浆糊。

拆解出真知:360 G300 vs. 盯盯拍 mini3

行车记录仪由最开始的以钛欣方案为主,到后来的台湾联咏方案进入大陆市场和安霸、全志、卓然、海思方案的出现,促使行车记录仪行业在大陆的快速发展。

今天我们拆解的两款行车记录仪 360 G300、盯盯拍 mini3 的主控方案就分别来自台湾联咏和华为海思,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两款拆机产品的方案详情吧。

1. 原理图框架对比

360行车记录仪m320 pro和盯盯拍e3(360G300vs)(9)

图 | 360 G300

360行车记录仪m320 pro和盯盯拍e3(360G300vs)(10)

图 | 盯盯拍 mini3

2. 主要器件对比

360行车记录仪m320 pro和盯盯拍e3(360G300vs)(11)

图 | 360 G300

360行车记录仪m320 pro和盯盯拍e3(360G300vs)(12)

图 | 盯盯拍 mini3

写在最后

有人说:“既然行车记录仪如此重要,就应该成为车辆的标配,由监管部门强制厂商安装才是。”可是个人认为,羊毛出在羊身上,价格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强制安装的不一定是心仪的,就像有多少人在用原车出厂的中控模块一样,要是拆了再装,岂不是更浪费。你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