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语:原蜀汉国都今四川成都市内有一武侯区,武侯区内有一古今唯一君臣合葬祠武侯祠,武侯祠内主祭的便是家喻户晓的被老百姓冠以智慧化身的忠武侯诸葛亮。由此足见,川人对诸葛亮的爱戴!

一千多年以来,上至帝王将相,下及贩夫走卒人们对诸葛亮的评价议论从未停止过。今日国人一提到诸葛亮,明末小说《三国演义》便是其中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三顾茅庐,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借东风火烧赤壁,安居平五路,巧布八阵图,南征七擒七纵,伐魏六出祁山,空城计,死诸葛走活仲达等等,小说中一连串的光辉事迹让诸葛亮成了智慧绝伦,神机妙算的神人,再加上小说作者罗贯中尊刘抑曹的写作倾向,三绝中“智绝”的完美塑造,诸葛亮一时间仿佛成了古今第一完人。还记得,小学的时候买过一本《三国演义》,这之后的好几个暑假的闲暇都是与此书为伴,陪我度过了好多个燥热的午后,相信大多数人小时候同我一样心中都有一个诸葛亮的光辉身影。然而客观地说,抛开这种根深蒂固先入为主的观念,认清《三国演义》毕竟只是一部历史章回小说的事实,加上最近部分网文对诸葛亮的负面议论,我们部分人心中多少有点犹疑和摇摆不定了,甚至还有一部分人则直接欣然接受掉转方向,确信地认为之前的诸葛亮形象只是纯小说编造而其真实能力泛泛。继而有些不负责任的网文作者更是把诸葛亮说得一无是处甚至是恶意黑化,然而事实到底是怎么样的?抛开演义观念的影响,今天我就和大家一起从正史中来一窥究竟。

一、官宦之家,命途多舛

诸葛亮(后面简称亮)身长八尺,英俊伟岸,小时候便有超出常人的聪明才智。居住隆中时自比于管仲、乐毅,被时人尊为卧龙。他的祖上是司隶校尉,在今天像是国家纪检委的书记,他的父亲是太山都丞,官职不高,但在诸葛亮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之后他便投靠了是豫章太守的叔叔,豫章太守相当于今天的南昌市市长,所以亮出身于官宦之家。不久,他的叔叔也死了,他无奈只得在隆中这个地方一边务农一边研究天下大势。

正史中的诸葛亮是什么样子(历史上真实的忠武侯诸葛亮)(1)

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

二、匡扶汉室,三顾出山

历史就是这样的充满戏剧性,中国历史上一段著名的君臣佳话就在这里发生。公元207年刘备屯兵新野广纳人才,刘备的谋士徐庶就向他推荐了亮,接下来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三顾茅庐,这里就不多赘述了。紧接着一篇千古名文《隆中对》就此诞生了!亮此文将天下局势囊括于胸,指点江山,列数各方割据势力的长短优劣,精准且中肯,预料后三十年之事于前,贵在先知之明,未出茅庐已知三分天下。文中评价曹操(原文太过精彩直接引用):“自董卓已来,豪杰并起,跨州连郡者不可胜数。曹操比于袁绍,则名微而众寡,然操遂能克绍,以弱为强者,非惟天时,抑亦人谋也。今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谈论孙权:“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又为刘备勾勒了天下三分的战略蓝图:“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于是,亮感动于刘备的英武诚意,怀着满腔的才华与壮志决定出山。

正史中的诸葛亮是什么样子(历史上真实的忠武侯诸葛亮)(2)

静远堂

三、力挽狂澜,联吴抗曹

公元208年,刘备的军队在长坂坡被曹操打败,奔走逃避,几无立锥之地,亮只得临危受命,只身赴吴求助,凭三寸之舌游说江东,计激孙权,为其痛陈利害,分析曹操北军远伐的弊端,在亮的一己之力下,力挽狂澜般地促成联吴抗曹的局面。随后孙权派周瑜、程普、鲁肃去拜见刘备联合抗曹,并于赤壁大败曹操。在亮辅佐下刘备得以占领部分江南地区,亮被封为军师中郎将(相当于全军总参谋长)。公元211年,刘备与亮等诸将平定了成都,加封亮为军师将军,署左将军府事(相当于副省长兼常务副省长)。期间刘备出师总是留亮镇守成都。公元221年,亮劝刘备称帝,被加封为丞相。公元222年,封亮为武乡侯,管理益州。

正史中的诸葛亮是什么样子(历史上真实的忠武侯诸葛亮)(3)

光高绍业

四、南征北战,斩将夺城

公元225年春,蜀汉南面几个郡叛乱,亮率军南征,秋天就平定了叛乱。公元228年,亮亲率军攻祁山,魏国大将军曹真领大军抵抗,亮戎阵整齐,赏罚严肃而号令明白,于是南安、天水、安定三郡百姓直接叛魏归亮,关中响震!公元228年冬,亮又从散关出兵,围困陈仓,曹真发兵抵抗,不久,亮军中因粮草耗尽而撤军。魏国将领王双率骑兵追击亮,亮边走边战而大败追兵,斩杀王双。公元229年,亮派遣陈式攻打武都、阴平两个地方。魏国郭淮率军攻打陈式,于是亮自己领兵到了建威,郭淮知道亮引兵来就退军了,于是亮平定了这两个郡。公元231年,亮又从祁山出兵,以木牛运粮草,最后又是粮尽退军,撤退途中与魏名将张郃交战,又射杀了张郃。

正史中的诸葛亮是什么样子(历史上真实的忠武侯诸葛亮)(4)

三义庙

五,托孤重臣,上书自贬

公元223年,刘备病重,在白帝城托孤于亮,并让后主刘禅认其为相父。公元228年魏明帝在西边镇守长安,命令张郃抵御亮的军队。亮让马谡带领队伍,与张郃在街亭作战。马谡违背亮的军令,不按调度,被张郃率军击败,亮最后只得带着西县千余家百姓回到汉中,回去后便处决马谡以安抚大家。此战后亮向后主刘禅上书:“我的才能浅薄,率领三军而不能整顿军纪,战事中失察,以至于街亭之战有人违抗军令,究其原因都是我在指挥任命的过错。没有知人之明,都是我的责任,请求自贬三等,以向众人表示我的过错。

正史中的诸葛亮是什么样子(历史上真实的忠武侯诸葛亮)(5)

三国文化陈列亭

六、五丈秋风,天下奇才

公元234年,亮指挥大军由斜谷出发,以流马运粮草,据守在武功五丈原,与司马懿两军对峙在渭南。亮常常忧虑粮食接济不上,便想出了分兵屯田的办法,以作长久驻扎。耕田的士兵混杂在渭水边的百姓里,而百姓却都能安居乐业,互不相扰。两军对峙了一百多天,这年八月,亮病死于军中,只有五十四岁(值得一提的是,亮的儿子诸葛瞻、孙子诸葛尚也是为国而死在战场)。亮死后军队就撤退了,司马懿来到亮军中巡视营垒的布置情况,感叹道:“诸葛亮真是天下的奇才啊!”亮去世后百姓追忆怀念他,把他的功绩作为谈话的材料,几十年后之后,梁州、益州的百姓赞美亮的话仍能听到。后主刘禅颁布诏令说:“丞相德行高尚,功劳大,赐丞相武乡侯的印绶,赐谥号"忠武侯"。和伊尹,周公的伟大勋业并立。”

正史中的诸葛亮是什么样子(历史上真实的忠武侯诸葛亮)(6)

刘备像

七、德名远播,文采巧思

起初,亮向后主刘禅上表说:“臣在成都拥有八百棵桑树,田地十五顷,没有对外收敛过财物,国家给的钱已经够维持生活了。等到臣死的时候,我家里和外面不会有多余的钱财,来辜负陛下。”到亮死的时候,果真和他说的一样。公元263年,刘后主下诏替亮在沔阳建庙。这年秋天,魏国镇西将军钟会征伐蜀国时,到汉水,他祭拜亮庙,下令士兵不能够在亮坟墓的附近割草,牧马和砍柴。亮能亲近普通士兵百姓,不追求华丽文辞。亮的著作都是他亲身的经验之谈,其公正诚实的精神跃然纸上,因此通过这些文字可知他的思想主张,对当今世事有着补益借鉴的价值。在他的治理下,蜀汉科教开化,经济繁荣,刑事公正,百姓安乐太平,民间风气和善,竟有道不拾遗之风。

亮擅于发明巧思,其书法、绘画、音乐皆有所长。他改进了连弩,木牛,流马,推演推论兵法常得要领,制作《八阵图》。他平常的言论,文章,奏议都很有道理和教育意义,都编成了一本书。亮文采斐然,文章蕴理深刻,所著名篇有《出师表》,《隆中对》,《诫子书》,《诫外甥书》等,兵书有《南征》,《北伐》,《北出》等。

正史中的诸葛亮是什么样子(历史上真实的忠武侯诸葛亮)(7)

关羽像

八、后世评语,万世流芳

刘备: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

孙权:丞相受遗辅政,国富刑清,虽伊尹格于皇天,周公光于四表,无以远过。诸葛丞相德威远著,翼戴本国,典戎在外,信感阴阳,诚动天地,重复结盟,广诚约誓,使东西士民咸共闻知。

贾诩:诸葛亮善治国,军机之略其亦可代为。

孟获: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

陈寿:“亮担任宰相,抚恤百姓,精简官职,依法治国,诚心待人,公正无私。处事精明干练,管理注重根本。全国的百姓都敬畏和爱戴他;刑法政令严厉,却没人怨恨,因为他用心公平而且劝戒明白。管理国家的能力和管仲、萧何一样。然而他连年劳师动众,都未能成功,大概临机应变,做大将的策略,并非他所擅长的吧!

李世民:诸葛亮冠代奇才,志图中夏。

杜甫: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辛弃疾:渊明重九,晚岁凄其无诸葛,惟有黄花入手。

朱熹:论三代而下,以义为之,只有一个诸葛孔明。

康熙: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人臣者,惟诸葛亮能如此耳。

钱穆:有一诸葛,已可使三国照耀后世,一如两汉。

诸葛亮去世后也同时进了文庙和武庙。

最后还是用这位千古良相自己的话来结尾: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