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不谈化学方程式,也不谈化学反应,谈写作文。看来有点不靠谱,毕竟不是我的专业,班门弄斧了!谈一下自己写作的体会,不当之处,各位语文老师尽情的喷,我会虚心接受。

第一 阅读

多读书,读好书,是写好作文的基础。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是说读了书可以当官发财,荣华富贵。我却说书中自有写作宝,一个学生,要想写好作文,首要的就是尽情的读书,把碎片化的时间都利用起来,大块时间读长篇,(这里不是指长篇小说)碎片的时间读短篇,走路的时间背成语,背诗歌。看景的时候联想诗歌,联想成语,联想美句。看人说话做事的时候,观察表情,联想有关表情形态的描述。有的人说,我读了很多文章记不住,没用。错!读过的文章,看似没记住,脑袋里空空的,实际上大脑就上一个存储器,看过的知识大多都存储进去了,当你写作的时候,用到某一个情节某一个词语就会神奇地唤起你的记忆,你的大脑就像一个打开开关的存储器,源源不断地往外流淌,我真的就有这样的体会。所以我说不用担心记不住。当然,在读书的时候,不是像个机器人似的一味的哇哇的读,而是一边读一边用脑思考,要思考这篇文章的篇章结构,思考这篇文章的行文特色,要揣摩这篇文章的写作风格,重点的段落,重点的词语,反复读,在大脑中的留下深深的烙印。

学术写作为什么难(化学老师说写作)(1)

学术写作为什么难(化学老师说写作)(2)

各年级教材的文章也就是课文,是专家们精挑细选出来的,这些课文思想性比较强,对青少年教育意义重大,文学价值都是比较高的。所以学生首先要熟读甚至背诵教材中的课文,不要学过之后还是结结巴巴读不出来,更谈不上记住。读的多了就变成自己的了,就能运用自如。老师和家长,首先要求学生在熟读课文上狠下功夫,我小时候学习的时候,大部分篇章老师都是要求背会的,千万不要以为这种教学方式很呆板,其实是训练写作的童子功。再者就是老师和家长,要帮助学生选择读书的内容,选择对写作最有帮助的读物,这样效果会更好,提高的速度会更快。多看些名篇名著,多看些获奖作文,多看语文教材的对应的课外读本。这都是不错的选择。武侠小说,还有大部头的小说,对学生来说不提倡,看这些东西是有收获,但它的副作用要比正作用大得多,因为它太牵涉精力,会影响学生其它学科乃至语文 知识学习。可以多看些文摘之类的,比如文萃、读者文摘、海外文摘等等,这些文章一般都短小精悍,既不影响别的学科的学习,又对作文写作有很好的帮助作用。因为里边的文章就是政论文,议论文,散文,小说等,和考试的作文很相似。我当班主任时,给班上的学生每月都订有上述类似的几种杂志,让学生自习课的时候阅读,或者学累的时候阅读,对学生的写作有很大的帮助,高考的时候,语文考的还都不错,当然这里边有语文老师很大的功劳。

学术写作为什么难(化学老师说写作)(3)

第二点 摘抄

要建立一个精美的摘抄本。说精美是在视觉上激起用好摘抄本的积极性。把好的景色描写,人物描写,好的段落,好的开头,好的结尾,古诗词,名人名言,人生格言,等等精彩的地方摘抄下来,反复背诵,这是在第一遍精读文章的基础上,采其精华,沙海拾贝,土里淘金。再将这些贝这些金珍藏起来,没事如数家珍的看一看,玩一玩,别让它发了霉,生了锈。让它时刻保持着光鲜亮丽,准备派大用场。

学术写作为什么难(化学老师说写作)(4)

学术写作为什么难(化学老师说写作)(5)

第三点 多练

如果有了宏大的阅读量,有了丰厚的素材贮备,第三点就不会感到困难,孩子自然而然的才思泉涌,不由自主地想写点东西,那就尽情的写吧,熟能生巧,勤能补拙。除了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文练习之外,还要让孩子进行专项训练,专题训练,小片段,小场景描写等小碎片练习,就好像课堂上做大件儿衣服,小块时间做个小裤头,小背心,小手帕之类的小物件练练手。这样的小习作孩子不会讨厌,不会拒绝,乐意进行。写的好了,给个奖励,也挺开心,也有动力,这些小玩意儿做的多了再去做大件衣服也就水到渠成了。

在写作的时候,记住不失时机的恰到好处的把摘抄本里积累的小贝壳,小金豆,穿成串,连成片儿,用到你的作文中,就会成为你作文的点缀,使你的作文更生动更引人入胜。

最后,看得多了,练得多了,自己的想象空间就打开了。由开始的模仿引用转化为自己的创造发挥,呵呵,你或者你的孩子就成作家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