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 展

  为国之航业筹办 百年变迁步履不停

  力挽海权 

  培养航业中坚人才   

  集美水产科是陈嘉庚创办的第一个职业教育,这与他的一段航运经历有关。研究嘉庚精神的林斯丰向记者讲述了这段故事。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国际航运受到波及,陈嘉庚在南洋经营的罐头、大米等产品的进出口受阻。他当机立断,先后租赁、购买了四艘轮船,除了运自己的产品,还承运他人的货物,从中获利颇丰。

  但陈嘉庚却开心不起来。他眼见航运业如此重要,当时国家门户洞开、强邻环伺、海权旁落,我国连艘像样的货轮都没有。“欲振兴航业,必须培育多数之航业人才。”陈嘉庚兴办水产航海教育的想法越来越强烈。他先做了一番周密的准备——1917年致信上海吴淞水产学校,要求代聘航海教师,并资助两位高材生赴日本留学,学成后到集美任教。两年后,其中一名学生冯立民学成归来,如约来到集美,参与集美学校水产科的筹办。

  1920年2月,集美学校水产科正式开办,渔业、航业兼修。此后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演变,集美航海教育发展为如今的集大航海学院和轮机工程学院。

  陈嘉庚对于航海教育的执着,从他历届的政协提案中可见一斑。1949年,在全国政协会议期间,陈嘉庚作为华侨首席代表提交了7份提案,其中就有一份是“在沿海各重要地区设立水产航海学校案”。福建航专并入大连后,1956年,陈嘉庚又提交了一份提案,建议恢复福建航海专科学校和上海航务学院。他还要求多招收福建籍学生,保证福建航海人才的培养。

  优待学生 

  花巨资购买实习船   

  陈嘉庚强调知识与技能并重,花巨资购置各种实习实践设备。学生不但不用交学杂费和膳食费,而且被席蚊帐均由学校供给。用现在的话说,这是“硬核”宠学生!

  1922年,陈嘉庚向英国购买渔船机器,由本校老师设计、雇请工匠建造了一艘实习船,定名“集美一号”。虽然载重量只有31吨,但在当时的厦门渔船中,堪称“巨无霸”了。1926年,陈嘉庚又不惜花巨资从法国买进一艘载重量274吨的拖网铁壳渔船,定名“集美二号”。这是中国第一艘、也是当时全国最大的拖网渔船。  

  “集美二号”在当时有多抢眼呢?一次,学生们开着“集美二号”在上海实习,电影《渔光曲》正在拍摄,导演看上了这艘船,不仅用这艘船作外景,还在船上拍了许多镜头。船上学生还跟着演员王人美一起拍戏。

  1953年的一天,陈嘉庚找学生党员任镜波谈话,让他谈“学生有什么困难?”任镜波如实说,同学们饭量大,膳厅的饭不够吃。

  “孩子们在长大,海员要有好的体魄,没有什么好菜吃,饭总要管够。”陈嘉庚交代厨房多准备些饭。没过多久,教育部下发文件,要提高航海学生的伙食和助学金标准。老师们说,这是陈嘉庚写信给周总理和教育部争取到的。任镜波后来成了嘉庚精神的优秀践行者、传播者和研究专家。

  辗转“播迁”

  战时仍未停办    

  百年老校不罕见,但难得的是,集美航海教育在战火纷飞的艰苦岁月里,仍没有中断办学。抗日战争爆发后,日寇对集美学村进行疯狂轰炸,1937年起,集美水产航海职业学校先后迁至安溪县、大田县。

  在深山里办航海教育,不但缺少实训场地,更面临着师资短缺的困境。许多校友响应校主号召,放弃安定工作和优厚待遇,奔赴大田,留下了“千里走单骑”“离船从教”等感人故事。

  在广东汕尾水产学校任教导主任的校友陈维风,听说母校需要专业人才,义无反顾地提交辞呈,挑着一根扁担,一头放行李,一头坐着幼小的女儿,从广东徒步来到大田。原来,陈维风在集美毕业后,曾受陈嘉庚资助赴日本留学。

  在英国一艘万吨远洋轮当船长的校友俞文农,在接到陈嘉庚电报后,毅然放弃高额工资,赔付巨额违约金,带着几本航海专业书就回国到大田任教。

  当时全国各地与海洋有关的教学机构几乎全都关门,集美水产航海学校是抗战期间国内唯一一所未停办的航海学校,使战后中国的航海事业避免了航运骨干的断层。

  遵循遗志 

  迈向高等航海教育   

  战后复员的集美航海教育,在一代代航海人的共同努力下,总体方向都基本遵循着嘉庚先生的规划。

  早在1923年,陈嘉庚在给时任集美学校校长叶渊的三封书信中,就提及要把集美学校办成集美大学的设想。晚年,病榻上的陈嘉庚心系集美航海的发展。1960年,时任福建省委第一书记的叶飞来集美看望陈嘉庚,陈嘉庚跟他谈了拟把集美航海学校扩展成大专的计划,叶飞对此十分赞赏,并约他从北京治病回来后专门开会研究。不到两个月,叶飞就来信,相关部门同意了集美航海学校发展计划。 之后,由于种种原因,这件事被暂时搁置。1978年11月,集美航海学校正式改办大专,定名集美航海专科学校,实现了从中等航海职业教育向高等航海专科教育的跨越。

  1994年10月,由集美航海学院、厦门水产学院、福建体育学院、集美财经高专学校、集美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合并组建的集美大学,正式挂牌成立。1999年1月,集美大学实现实质性合并。嘉庚先生的夙愿终于得以实现。

厦门哈德教育是什么时候成立的(集美航海教育兴办百年)(1)

  集美大学航海学院的允恭楼。

  传 承

  校友离船从教 新生先学嘉庚精神

  改造“嘉庚第二故居”

  打造航海教育展览馆  

  在岁月的浩瀚大海中,嘉庚精神犹如一座灯塔,指引着集美航海人乘风破浪前行。代代航海人以践行嘉庚精神为己任,并力图发扬光大。

  10月16日,“陈嘉庚与航海教育”展览馆在集大航海学院的诚毅楼开馆,通过丰富而详实的文字、图片和史料,带大家重温集美航海教育百年发展历程。

  诚毅楼建成于1925年,是嘉庚先生在集美的“第二故居”。1950年,陈嘉庚从新加坡回国主持修缮在战乱期间损毁的集美学校校舍。其实,他自己的住所也因日军轰炸受损严重,但他把钱先用来修缮校舍,在诚毅楼一住就是8年。

  诚毅楼的二层重现了陈嘉庚在此居住时卧室、会客厅的布置,让师生们身临其境感受嘉庚精神的魅力。今后,诚毅楼将作为一个重要的嘉庚精神教育基地,向广大师生校友开放。

  秉承校主育才理念

  培养海洋强国生力军  

  2015年11月,集美大学“育德”轮实习船首航,载着一百多名集大航海学子驶向海洋。这艘船载重6.4万吨,至今仍是世界上最大的教学实习船。船上设立了临时党支部,走到哪里,就把嘉庚精神带到哪里。

  从“集美一号”“集美二号”,以及“育字辈”的系列船只,到今天的“育德”轮,船的载重量逐渐增大,学生的学习条件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集大航海学院、轮机学院秉承嘉庚先生“知识与技能并重”的理念,坚持校企共建、实训教学,深化产学研合作,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海洋强国的生力军。

  目前,在集美航海教育中,轮机工程学院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航海学院拥有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硕士点,两个学院都有专业学位硕士点。“船舶与海洋工程”学科为福建省高峰学科和特色重点学科,“航海技术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拥有一个厦门东南航运研究中心。新一代航海人,正以实际行动践行嘉庚先生“造就渔业航业中坚人才”的办学初衷。    

  抗战期间,为支持母校办学,集美校友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留下了“校友养校”的佳话。今天,仍有不少集美航海校友放弃高薪的船长工作,回到母校任教,上演了新时代的“离船从教”故事。据了解,在集大航海学院,这样的“双师型”人才中,集美航海学子占了90%。

  新生入学有“必修课”

  学生主动传播校主事迹 

  金秋十月,集美学村又迎来了一批新生。踏入校园的第一天,他们就拿到了一本《陈嘉庚精神读本》,并将上一门“必修课”——聆听嘉庚精神讲座,参观陈嘉庚纪念馆、集美鳌园、嘉庚先生故居等地,了解校主光辉事迹。

  而这些来自全国各地、海内外的学生,在嘉庚精神的感召下,利用寒暑假开展各种社会实践活动,把嘉庚精神传播到五湖四海。

  集大航海学院的“小海豚”义务导游团,被称为嘉庚精神的“扩音器”。该团队由上百名航海学子组成,经常带领新生、来宾等沿着鳌园、嘉庚故居、归来园、陈嘉庚纪念馆等地,探寻嘉庚先生足迹,弘扬嘉庚精神。志愿者们还为集美小学的小学生开展义务导游培训,培养传播嘉庚精神的好苗子。

  【提醒】

  第三届“嘉庚文化周”活动,将于明日在读者节现场亮相。

  本次活动由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指导,集美学校委员会、集美区委宣传部、厦门日报社、陈嘉庚纪念馆等联合主办。

厦门哈德教育是什么时候成立的(集美航海教育兴办百年)(2)

  ▲上世纪二十年代,海童子军的辎重车。

  【链接】

  全国首支海童子军

  诞生于集美

  集美学校海童子军成立于1923年5月9日,由水产航海部的学生组成,为全国首支。1925年6月1日,海童子军乘坐“集美一号”实习船出海,开始长达5个月的远航,社会盛赞此“片舟渡重洋”的英勇事迹,评价集美水产航海学子“殊为破天荒之航海家”。


来源:厦门日报

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