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儿子现在是两岁七个多月,最近才成功地、彻底地实现自然离乳。但是其中的酸甜苦乐,我想说一下。

看待自然离乳这个问题要从三个角度来说,一个是孩子的角度,一个是母亲的角度,另外一个就是外界的角度。

孩子的角度

孩子为什么喜欢吃母乳?我想这个问题大家应该都知道。孩子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在吃母乳,因此母乳对于他来说不仅仅是饭,更多的是心理需求的满足——被爱、被接纳(母亲的怀抱)以及安全感。

母亲的角度

母亲的角度很简单,那就是你究竟是以孩子为中心还是以别人为中心。毕竟吃你的奶的是你的孩子,不是别人。有权利说不吃奶的是你的孩子,不是别人。你想如何对待你的孩子,你说了算。如果你不想这么快给孩子断掉母乳,那就听从你内心的声音。

怎么迅速离乳(如何才能让自己自然离乳)(1)

他人的角度

这里的“他人”涵盖的范围实在是太广了,不仅包括你周围所有的人,你的公婆、你的亲戚朋友、你的同事,甚至包括你的老公。而且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你的老公。

无论谁对你说孩子该断奶了,我认为他们通常会基于以下几个心理:

1.他们对科学哺乳的认知是空白的。他们之所以认为你的孩子该断奶了,是因为看到周围的孩子普遍都是在他认为的那个年龄断奶的。你若是问他“母乳可以吃到几岁”,估计没几个人能答得上来。他们的认知来源于周围人的普遍行为,甚至于自身的经历。也就是说他们的认知和判断力依赖于周围的环境,而非理性的思考。

2.如果你的老公也和其他人一样,跟你说“有哪个孩子两岁了还在吃奶”“你看你把孩子惯成什么样了”“我们同事都说孩子该断奶了”“孩子都被你养废了”诸如此类的话,只能说你老公的认知跟“1”里面的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唯一不同的就是,他是你的老公,跟你朝夕相处,他会时不时的跟你吵,影响你的心情,影响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这个杀伤力是非常大的。

他为什么会对孩子没有断奶这个事情感到生气呢?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无非就是孩子没有断奶这个事情让他感到没面子。因为他的荣辱感,来自于周围人对他的评价。多数人对孩子断奶这个事情只不过是人云亦云,但是即使只是随口说说,很有可能在他看来都是别人对他的认真评价。这些评价传达到他脑子里的信息是这样的:一个聪明而优秀的孩子,应该早早学会了爬,一岁之前就学会走路,一岁就断奶,甚至更早断奶,还要少喝奶粉省钱,长得比别的孩子高,长得比别的孩子胖,如此就能证明他的基因比别人的优秀,他的孩子比别人的孩子好养。一旦有那么一项或几项不符合,就间接证明了他的基因不够优秀,这让他很没面子。

此外,老公之所以更认同周围人的看法和评价,其中一个原因是他小时候吃奶也没吃够。心理学研究表明,小时候母乳没吃够这件事会印在他的记忆里,因此,当他看到自己的孩子或者别人的孩子2-3岁还在吃奶的时候,婴儿时期的记忆会被激发,但是他并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认为孩子那么大了就不应该再吃母乳。

真正有权决定是否断奶的是你的孩子。 真正有权决定是否断奶的是你的孩子。 真正有权决定是否断奶的是你的孩子。

请把这个权利还给孩子。

怎么迅速离乳(如何才能让自己自然离乳)(2)

自然离乳是否能够实现呢?

答案是可以。

如何实现自然离乳呢?

想要实现自然离乳,需要遵循几个原则:

1.循序渐进的原则。

说给孩子断奶就立马不给孩子吃的做法最要不得。断奶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让孩子在这个过程当中慢慢的适应断奶这件事。 孩子长大到一定程度,我们或多或少都会给孩子添加奶粉,甚至有很多孩子一出生就开始喝奶粉。孩子早已经习惯了母乳和奶粉同时吃的这个情况。因此,慢慢地添加孩子喝奶粉和吃辅食的量,先把白天的母乳次数减少。比如孩子白天要吃三次母乳,你可以先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减少一次,再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再减少一次,直至完全断掉白天的母乳。这里的一个星期并不是固定的,而是看孩子的适应情况,你可以适当的延长或者缩短,这都没有问题。

最后是睡前的那一次母乳。许多人戒奶戒不掉,其实都是戒不掉睡前的那一次。孩子急得哇哇直哭,他一面掀你的衣服,你一面使劲把他往外推,你越推孩子哭得越急。你很无奈,为了安抚他不得不又给他吸上,不出十分钟孩子就睡着了。

不知你发现没有,其实孩子不一定是要吃奶,孩子也并不一定是饿,而是要寻找一种安全感和安抚。因为你明明知道你已经没有奶了,可是孩子就喜欢含着乳头进入到睡眠状态。

怎么迅速离乳(如何才能让自己自然离乳)(3)

2.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安全感。

从上面我们知道孩子吃母乳,其实更多是在满足自己的心理需求,那就是足够的爱和安全感,甚至是入睡前的仪式感。

我给儿子断奶的时候,充分体会到了这一点。给他断奶的过程中,我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想吃就吃。这个阶段是比较痛苦的。因为无论什么时候,只要孩子困了。你都得无条件的满足她,时间久了你会变得有点烦躁。因为他有时候并不是在吃奶,而是在玩,他边吸奶身体还360度转。

第二阶段,抱起来哄睡阶段。这个阶段也比较辛苦,只要你一躺下,孩子就要掀你的衣服吃奶。孩子的体重越来越重,抱着他来回走哄睡是很累的,胳膊上的肱二头肌强壮得不要不要的。

第三阶段,讲绘本讲睡前故事阶段。这个阶段比较轻松,因为孩子已经不再惦记着吃奶的事了,他更喜欢听你讲睡前故事。

为什么讲睡前故事会得到与吃奶相同的效果呢?因为他满足了孩子的心理需求——满满的爱和安全感。

儿子2岁7个月的时候,才真正成功地离乳了。每天晚上洗完澡,他都要我给他读绘本,虽然他翻得很快,但是也锻炼了我一句话概括一页书的内容的能力。讲完了绘本,他喜欢枕着我的胳膊继续听我讲睡前故事,一边听一边笑着跟我互动。虽然是听了无数遍的故事,他还是很喜欢听。

“讲绘本——讲睡前故事”已经成为他睡前的固定仪式,自然会满足他的心理需求,让他的内在小孩感到自己是安全的而且是被爱的。 心理学家施琪嘉在《疗愈你的内在小孩:心理学家施琪嘉的30堂深度成长课》里提到,健康的内在小孩的养成,需要父母给他提供正确的、持续的、稳定的抚养方式。比如提供稳定的整洁的居住环境、高质量的陪伴和互动、充分地抚触等。

怎么迅速离乳(如何才能让自己自然离乳)(4)

孩子从一出生就吃母乳,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在母亲慈祥的目光注视下,他的胃和心理都获得极大的满足,并且这种满足感持续了1-2年,已经形成稳定的仪式感。一旦突然断奶,势必会对他的心理造成极大的影响。那些和孩子分房睡或者让老人把孩子带回老家这样的硬核式的断奶真的不可取。 因此,成功断奶的关键是找到一个替代睡前吃奶这个仪式的新仪式,给予孩子持续的爱和安全感。比如看绘本讲故事等。孩子一旦适应这个新的仪式,自然也就离乳了。

孩子离乳之后要保持这个新的仪式感。让孩子明白,妈妈给他断奶并不是不爱他,他困了也不是一定要吃奶。

最后,说一下睡前读绘本和讲故事的这件事。

我儿子目前喜欢看《汪汪队立大功:幼儿安全第一课》这套书。不过他最喜欢的只是里面的一本而已。

这套书共10本,每本有2个故事,可以听音频(但是我基本没听过,因为孩子一听到音频,注意力就被吸引到手机上了),而且书是圆角的,纸张真的非常好,不容易撕破,感觉有点像铜版纸,又比铜版纸柔韧,但是我不确定。绿色印刷,不伤眼睛。

我认为无论孩子看什么书,都应该把主动权交给孩子。家里多备几套童书,让孩子自己选。也不必强制孩子看哪个故事,甚至不必强制他看完,哪怕他只是翻图片,你也可以只教他认一下图片上的人物都可以。最重要的是,要制造一种愉悦轻松的阅读氛围。

讲故事也一样,他喜欢听哪个故事,都要不厌其烦地给他讲,最好声情并茂。

相信在持续和稳定的陪伴下,自然离乳也不是什么难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