称观音菩萨(或观音大士),在中国家喻户晓,妇孺皆知。“家家有弥陀,户户有观音”,这句古今流传的俗语,就充分说明了中国民众崇敬供奉观世音菩萨的盛况,以及观世音菩萨在中国民间的深远影响。印度的菩萨和中国民众结缘最深的,莫过于观音,中国民众对她的崇信远在其他佛教神祇之上。直到今天,观音菩萨依然深受广大民众的虔信和膜拜,继续展示其神奇的魅力。

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显真身(大慈大悲之观音菩萨)(1)

观音,全称“观世音”,又译作“光世音”、“观自在”、“观世自在”、“观音声”等,别称救世菩萨、莲花手菩萨、圆通大士等。“观世音”意思就是,世间一切遇难众生只要一心称念该菩萨名号,菩萨就会及时观其音声而前来相救。

菩萨身份的由来

观音菩萨传入中国大约是魏晋时期,观音菩萨是随着魏晋时期净土宗的盛行而日益深入人心的。净土宗的信仰是称名念佛往生阿弥陀佛,净土即西方极乐世界。魏晋时期社会的动乱是造成这种信仰盛行的社会现实根源。哀鸿遍野、苦难深重的动乱社会,更促使人们信崇救苦救难的观世音菩萨。在印度佛教庞大的佛菩萨王国里,中国民众很快选择了观音菩萨,原因无他,就是因为广大民众祈望有一位救民于水火、解民于倒悬的救世主。在频生的天灾人祸面前,束手无策、陷于失望甚至绝望境地的平民百姓,需要这样的救世主。著名的文化人类学家基辛说:“宗教强化了人类应付人生问题的能力,这些问题即死亡、疾病、饥荒、洪水、失败等等。在遭逢悲剧、焦虑和危机之时,宗教可以抚慰人类的心理,给予安全感和生命意义,因为这个世界从自然主义的立场而言,充满了不可预料、反复无常和意外的悲剧。”中国民众信仰观音菩萨原因即在于此。但是,中国民众接受印度的佛菩萨却又并非全部照搬,而是改造为中国菩萨。

身世的由来

中国佛教对观音的改造,突出地表现在编造观音菩萨的新的身世,这就是广泛流传的观音为妙善公主说。印度的男观音变成了西域兴林国妙庄王的三公主。这种女观音身世说,最早见于宋代朱弁《曲洧旧闻》。其后,宋末元初的管道升著《观世音菩萨传略》成为完整的传记。以此为蓝本,还陆续出现了《香山宝卷》、《南海观音全传》、《观音得道》等一大批观音故事书。这些观音故事的广泛流传,深入人心,致使中国化的女观音菩萨,完全取代了印度佛典中的“正宗”的男观音菩萨。

观音成道的传说

北宋年间,民间出现了关于观音在中国示现成道的故事。说是遂宁有位妙庄王,生了3个女儿,名妙因、妙缘、妙善。三女都到了出嫁的年龄,大女、二女高高兴兴嫁出去了,就是三女儿妙善死也不肯出嫁,执意出家。庄王大怒,把妙善赶出王宫。妙善就到深山修行,成为香山仙长。后来庄王得了重病,危在旦夕,需要亲人的一只手、一只眼来作药引子。大姐、二姐都不肯作出牺牲,只有出家修行的妙善献出了自己的手眼,救了父亲的命。佛祖被其孝心感动,便赏她一千只手,一千只眼,使之成为千手千眼的观世音。遂宁就成了观音故里。有句民谣;大姐修在灵泉寺(遂宁),二姐修在广德寺(遂宁)只有三姐修的远,修在南海普提山。在灵泉寺就有杜甫和林则徐留下的诗句。

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显真身(大慈大悲之观音菩萨)(2)

民间信仰

中国民间非常崇信观音菩萨,长达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世世代代的人们,都把他奉为“救苦救难,有求必应”的万能之神。不单是佛教,甚至是道教,农村香道,也都供奉观音像。观音菩萨如此深入人心,所以,在家学佛之人,一般在家供一尊观音像,就是供养十方三世一切佛菩萨了。观音成了信仰佛教,供养一切佛的象征和代表。

观音信仰在民间历久不衰,许多并没能深入了解佛法三昧的普通人们对观音菩萨的崇拜,其实是一种对"真善美"的希望和追求,也是国人心灵深处对大士慈航普度的伟大精神的信仰和希翼。

千手观音菩萨的千手表示遍护众生,千眼则表示遍观世间。唐代以后,千手观音像在中国许多寺院中渐渐作为主像被供奉。千手观音菩萨的形象,常以六手、四十二手等象征千手,每一手中各有一眼。

千手观音菩萨为观音部果德之尊。“千”为无量及圆满之义,以“千手”表示大慈悲的无量广大,以“千眼”代表智慧的圆满无碍。根据《陀罗尼经》云:千手千眼观世音能利益安乐一切众生,随众生之机,相应五部五种法,而满足一切愿求。千手观音菩萨是大慈悲的象征,当您供奉佩戴时她能够默默的保佑您度过各种难关、消除各种灾难,当您运气旺时,能使您更加辉煌,当运气低落时,能够消除各种障碍,化解各种灾难,使您顺利度过关口,达到一生幸福、平安吉祥。

提示

慈航大士转世需要提醒的是,在佛教节日中,除释迦牟尼佛的出生、成道、涅盘为历史事实外,其余的如文殊菩萨、观音菩萨、弥勒菩萨等,其圣诞皆是公认为菩萨应身住世,或祖师大德所定,并非出自佛经,佛弟子当了解,此即是表法,方便接引众生,以入佛正见。

这一个观点在中国古代著名传奇小说《封神榜》中被引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