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记者 韩业庭

非遗给人的印象总是古老而传统。95后则是新潮而前卫的一代。这二者似乎很难有交集。可在当下的非遗传承实践中,有一批95后,他们中有捕捉潮流元素的网络达人,有走向国际舞台的国风音乐人,也有引领粉丝一起关注传统文化的青年偶像。当越来越多的非遗被新青年们“玩转”,古老非遗便在当代社会获得了真正的传承活力。

1.没有不酷的非遗项目,只有不酷的非遗传人

95后、北大研究生、文艺体育发烧友、演过话剧、剪过片子……看上去和流行文化更为靠近的郎佳子彧,颠覆了人们对非遗传承人“年纪大”“传统”的刻板印象。

了不起的非遗手工(这群酷酷的非遗传人)(1)

95后“面人郎”传承人郎佳子彧。资料图片

郎佳子彧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面人郎”的第三代传承人,他的爷爷是冰心先生在《面人郎》中提到的郎绍安。

“关于面人这项非遗,大家一直谈得比较多的是它的文化价值、艺术价值,可我觉得,它的价值首先是能给人带来快乐。”这位五岁起就跟随父亲学习捏面人的大男孩跟他的父辈的确有些不一样,他说:“面人技艺只有带给人欢乐,大家才愿意去接触、了解、传承。如果我们老是强调非遗的价值,可人们对此无感,那非遗传承只能是一句空话。”

传到郎佳子彧这代,面人已成为他认知社会、思考当下的载体。因此,郎佳子彧对面人的专注已不仅仅停留在技法本身,比起如何让作品栩栩如生,他更希望作品表达的观点被关注,“我想让人对我所捏的东西能注视得再长久一点”。郎佳子彧一直在尝试多维度开发面人,比如,去年大热的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里的混世魔王小哪吒和龙王三太子敖丙,漫威系列电影中的各路英雄,还有抗击新冠肺炎的钟南山院士等医护人员,都成了他的创作素材。

了不起的非遗手工(这群酷酷的非遗传人)(2)

海南琼海举办主题为“玩转苗寨感受非遗”的非遗展示活动,图为当地苗家姑娘为客人送来粽子。新华社发

不仅如此,郎佳子彧还尝试将自己的面人制作过程拍摄成网络短视频与大众分享。他惊喜地发现有很多人在评论区留言“想学”“在哪里能上课”。为此,他开始在一些教育机构的邀请下教小朋友捏面人,希望把面人的传承之路走得更宽些。

郎佳子彧在微博中写道:“传统文化太酷了,我只能管中窥豹略得一点,但已经沉醉其中。其实没有不酷的非遗项目,只有不酷的非遗传人。”已经坚持做了20年面人的他,希望通过新一代人的努力,让捏面人不再作为受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而成为未来人们审美和表达情绪的方式。

2.只有热爱,故事才有魅力

过去很多非遗的传承,主要依靠传承人“口传心授”。如今,借助互联网,一群热爱传统文化的年轻人,正在用新潮的方式,让非遗不仅活了起来,也火了起来。音乐创作达人王小潮就是其中的代表。她凭借一双善烹佳肴的巧手和极具个人特色的声线,在多家短视频平台均收获了数百万的粉丝。

王小潮标志性的双髻国风装束,总能让人轻而易举地记住她,哪怕是第一次看她的短视频作品的人。她的短视频,不单单教大家怎样做美味又好看的食物,还融入音乐、手工等元素,巧妙地将创意与国风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一种混搭的“高级感”,这让她在众多网络达人中显得独具一格。

2020年春节期间,王小潮根据“寻找年味”的主题,原创发布了传统糖画题材短视频。视频以趣味十足的拍摄方式和通俗易懂的原创歌曲科普了糖画的制作工艺,用“混搭”的作品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收获了众多粉丝的点赞,创造了一种新颖的非遗传播方式。

了不起的非遗手工(这群酷酷的非遗传人)(3)

广西柳州年轻的手艺人展示客家娘酒酿造技艺。新华社发

王小潮介绍,每次制作传统文化题材的短视频,她都要提前做大量功课,先请教有经验的前辈,然后自己多次练习打磨,直到技术成熟才会在视频中展示,以避免出现失误误导观众。比如,视频中朗朗上口的歌词,想要做到既押韵又易懂,往往需要修改几十遍。“既让人记住食品的制作方法,又让人耳目一新,那样才能形成带有个人特色的作品,进而让传统文化的传播突破圈层。”她说。

除了王小潮,总是身着一袭白色汉服的“白无瑕”,凭借自己的古琴短视频,收获了近40万粉丝。她的作品中既有《流水》《梅花三弄》等传统曲目,也有《大鱼海棠》《白蛇缘起》等电影大片的主题曲。即使对古琴不怎么了解,猛然看到她的古琴短视频也会被吸引,接着则可能被吸引去了解更多。

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刘魁立看来,“当社会发展到网络时代,非遗传承更不能离开数字化和网络手段”。可喜的是,当非遗传承在现代社会遇到障碍的时候,Z世代(受互联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影响很大的一代)的年轻人,借助技术手段,找到了与古老非遗对话的方式。

3.古风 现代=“网生代”粉丝

SING女团是由酷狗音乐推出的亚洲首个电子中国风女团。女团成员的着装是统一的“中国红”,演唱的都是融合各类传统文化元素的国风歌曲,在海内外吸引了超高的人气。其中,人气单曲《寄明月》还受到海外网友的点赞,中、英、日、韩、越、泰等各种语言的留言一度霸占歌曲MV的评论区:“因为这首歌想要开始探索中国文化”“在这首歌里看到了中国特色风格的造型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感受到中国文化的美感”。

《寄明月》的走红,除了凭借极具古典风格的歌词,还因为MV中十分亮眼的扇子舞。扇子既是工具,也是文化象征,多项扇子制作技艺已收录进非遗名录。将扇子元素融入现代歌舞中,是对传统文化元素的创新利用,为非遗的活态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

除了《寄明月》,在SING的其他作品中,非遗元素也都是亮点。例如,《夜笙歌》编曲时采用了大量川贵地区少数民族的打击乐器,并将民族元素与电子国风完美融合,在感官上给人以丰富的变化感;而作品《花枪》则糅合京剧元素,配器使用了古筝、琵琶、镲,歌手们还采用戏腔唱法,用音乐碰撞出“戏潮”的魅力。

今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夕发布的《酷狗非遗音乐图鉴》显示,在酷狗音乐平台上,每个月有超过1亿的90后、00后听众会收听非遗元素的音乐内容。得益于多年来非遗传播的影响,越来越多像SING女团成员一样的年轻人开始将非遗元素融入音乐创作,特别是围绕传统文化的国风音乐、古风音乐,日渐成为非遗传承的全新载体。

4.新偶像,新力量

《天天向上》是一档以传承中华礼仪文化和倡导社会公德为主旨、以青少年为受众的综艺节目,经常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生活中的传统文化知识。“雷家酸辣粉”“贵州花脸龙”“德宏户撒刀”等众多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曾登上该节目的舞台。

曾有一期节目以“继承者们”为主题,邀请木偶剧团现场表演木偶戏。主持人“天天兄弟”中的青年偶像王一博与提线木偶传承人合作,操作多个提线木偶挑战迈克尔·杰克逊的经典动作“太空舞步”,吸引了大量年轻粉丝的关注,展现了新一代青年偶像对于非遗传承的积极态度。

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偶像男团R1SE曾走进贵州黎平县,跟当地的“侗族七仙女”学习侗族大歌,住进北京四合院跟麒麟剧社的陶阳学习麒派京剧。今年的文化和自然遗产日,许多青年偶像更是积极参与其中。比如,乐华七子组合中的朱正廷、黄明昊、毕雯珺以及《创造营2020》中的多位学员,都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会场活动“云游非遗·影像展”录制了官方宣传短片;一些偶像艺人参与非遗主题影片拍摄,通过非遗影像作品,呼吁大众一起感受、发现、拥抱身边的非遗。

在首都文化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黄仲山看来,非遗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过去人们总习惯将其与流行文化进行对照,甚至将二者对立起来,这在客观上拉开了非遗跟年轻人的距离。站在历史角度来看,非遗在特定历史时期往往也是一种流行文化,只不过随着时代更替,时尚成为传统,流行成为经典。当代青年偶像加入非遗传播队伍,为年轻人架起了了解非遗的桥梁,有利于打破非遗与当下流行文化的隔阂。通过青年偶像的引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关注传统文化。

这一代新青年是一群不愿被“定义”的人,他们追逐新潮流、新科技,也热爱精彩的传统文化——愿意身着汉服行古法之礼,看到唯美国风画面会潸然泪下,会去亲身体验传统技艺,也热衷购买精巧雅致有文化内涵的非遗产品。这一代新青年,用自己的方式跟古老非遗对话,用青春力量唤醒传统文化之美,找到了非遗传承的新方式。

《光明日报》( 2020年06月17日13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