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读书目的,有不同的读书方法。

如果别人问你应该怎么读书?

什么才是学习的动力(什么是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1)

在回答之前,你应该先了解,对方想读什么书,想通过读书达成什么目的?

是读致用类书籍,学以致用?

还是以消磨时间,打发无聊的读书。

是通过考试的读书?还是增广见闻的读书?

拆书法强调要区分两类学习:

1、以知识为中心的学习,又叫学院式学习,以考试、理论研究为目的,强调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归纳、解题。

2、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主要是强调解决自己的问题,提升自己的能力。

拆书法主要适用于致用类的读书,即以自我为中心的学习方式。

例如:习惯养成、如何写作、如何提高沟通能力、怎么写PPT,这些都是以提升能力、解决问题的学习。

01

具体什么是以自我为中心学习呢,老师举了一个例子。

一名985学校的研究生,在外企做中层,有了二孩之后,就开始全职带娃。

最近发现一两个月没有开心过了,因为两个孩子:一个不好好吃饭,一个不好好睡觉,令她十分苦恼。

而老公因为比较忙,平常和她的交流很少。

婆婆打电话过来,话里话外透露出对她全职带娃的不解,为什么不让老人来带等等。

这让她一度非常沮丧。

因为在她看来,自己看了那么多的育儿文章、学习了很多育儿的课程,为什么还是带不好孩子,这让她很受打击。

赵周老师问她:这些问题当中,你觉得最关键的问题是什么?

她想了想回答说,应该是和老公的关系。

为什么呢?她说如果把婚姻关系搞好了,老公就可以做婆婆的工作。

她自己呢,也会获得更多的情感力量来带好两个娃,不会那么轻易地沮丧、烦闷。

在老师的提示下,她读了一本《幸福的婚姻》,并开始将其中的知识拆为己用。

比如:每周雷打不动地和老公单独约会一次,孩子交给保姆带。

改善了婚姻的关系后,其它的关系自然就顺了,心态也变得更好,带娃的时候生气少多了。

这就是以自我为中心进行学习的例子。

02

我最近的一个体会是自己学的东西不是太少,而是太多。

比如说办公桌上有很多本提升学习力、提升思考力、个人成长的书籍。

比如说《跃迁》,《好好思考》,《精进》,《好好学习》,也包括赵周老师的《这样读书就够了》

我大部分都看了一遍,但是其中能够拆为己用的知识,并不多。

也就是能够深入思考、内化并实践的知识不多。

很多的内容都是泛泛地读过,却很少把它和自己的经历联系起来,并开始实践。

这使得自己对于学习的知识,缺乏深度的理解,而是停在表面上。

自己参加的写作课,也是一样,学习的内容太多,但是真正能实践并坚持的,只有那么几条。

一个是拆文章、一个是抄文章、还有就是从别人的文章、热点素材中找观点和选题。

这其中,当然也有时间不够的原因,要想深入地搞清楚一门技能或者思维方式,是要花费很大的代价的。

这个事情做起来很慢,但是只有这样,才能更扎实。

这也是成甲老师《好好学习》中说到的:以慢为快。

因为掌握那些关键的临界知识,对自己的提升将有跨跃式的作用,再学别的知识,就能够四两拨千斤。

正所谓贪多嚼不烂,我想我应该放慢一下脚步。

就如现在这样,一条一条地整理自己的过往笔记,并思考:这对我有什么启发,有什么意义,我应该怎么做?

写出自己的思考,写出它与笔记盒中已存卡片的联系,让知识之间开始自然联结、生长,产生出洞见。

这就是实践《卡片笔记写作法》,整理卡片盒中的笔记。

慢一点就慢一点,重要的是每天都要有新的收获。

共勉。

今天是日更第121/365天,早起阅读写作第18天,都看到这里了,不妨点个赞,关注一下。^_^

每天更新文章,相信日更是一种态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