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12月5日讯 12月5日上午,随着最后一孔全新钢梁的精准移入,有着121年历史的胶济客专海岸路桥成功换梁。胶济客专海岸路桥位于青岛站和四方站间,是连接青岛站与青岛北站的唯一动车通道。该桥始建于1901年,距今已有121年历史,是山东省境内服役年限最长的铁路钢梁桥。该桥由上下行共4片钢梁组成,梁体锈蚀严重、承载力不足、部分支承垫石开裂,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为确保铁路行车和桥下交通安全,需进行更换。

青岛二隧跨海大桥(青岛海岸路这座)(1)

桥上光、电缆纵横交错,4片梁夹在并行的另外两条铁路线中间,其中上行距既有线仅3米,繁忙时段每5分钟就有一趟列车经过。桥下连接两条交通要道,周边小区密集,人车流量大。桥下净空最低处仅1.9米,施工场地狭小,地势不平,大型机械设备无法进入,施工装备只能依靠人力调整挪移安装。施工组织和安全风险极大,如此复杂场地条件下的换架梁施工在国内尚属首次。

青岛二隧跨海大桥(青岛海岸路这座)(2)

据中铁十四局五公司架梁分公司支部书记郭成金介绍,他们组织设计研发人员进行4次现场调研,7次方案研讨,将原设计的占用市政绿化带的方案进行优化,对原四方车辆厂的废旧铁路线进行整修延长,用于旧梁存放、新梁安装,并采用半封闭施工的方式,最大限度地降低对周边环境和群众生活的影响。

青岛二隧跨海大桥(青岛海岸路这座)(3)

“道路下方为2孔5.2米宽的城区河流及雨污暗渠,地基承载力不明,是施工中的一大安全隐患。”架梁分公司副经理徐玉珑说:“我们严格按照有限空间施工作业要求,在对暗渠进行有效通风,做好人员安全防护的前提下,多次现场勘察,采用在暗渠中搭设满堂支架的方式进行地基加固,满足施工现场地基承载要求。”为顺利完成换梁任务,他们加大科技攻关力度,创新采用一体式换梁施工工艺,设计制作了新型智能工装,利用BIM建模等技术手段,通过仿真模拟、数据验算、组织厂内实验等方式反复方案比选,确保旧梁拆除、新梁更换施工精准无误。

青岛二隧跨海大桥(青岛海岸路这座)(4)

据中铁十四局五公司架梁分公司经理刘元宝介绍,他们设计制作的先进智能工装,具备纵、横移整合一体功能,能够在狭小空间下,安全高效地实现梁体的顶升、纵移和横移,大大减小了对既有线路和桥下行车道路的干扰。相比传统的支架法逐层顶升式换梁施工,提高工效近1倍。

青岛二隧跨海大桥(青岛海岸路这座)(5)

此次移入的4片新梁总重148.4吨,设计使用寿命为100年。国铁济南局青岛工务段副段长王宗卫介绍,随后在轨枕安装、线路铺设、焊轨、大机养护后,胶济客专海岸路桥将逐级提速后恢复列车运行。

闪电新闻记者 辛鹏 孙杨 青岛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