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明专栏登庐山(卢明专栏谒)(1)

文|卢明 编辑|燕子 图片|网络

到曲阜游览,首先看到书有“万仞宫墙”四个大字的高大城门楼,倍感这座东方文化古城的气派。

游孔庙建筑群,自棂星门而北,穿过数门,见一溜排开的十三御碑亭。高大的亭子,覆以金黄琉璃瓦,保护着一座座巨龟为座蟠龙围额的石碑,碑上镌刻着历代皇帝祭孔的文章,传达着尧、舜、周、孔一脉相承的思想。再进一门,已到杏坛。这是孔子讲学的地方,是其作为伟大教育家的见证。夫子开办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私立学校,教授三千弟子,出七十二贤人,其影响千年不衰。杏坛北面,即是孔庙建筑群的主建筑──大成殿。这座称为我国古代建筑“三大殿”之一的殿宇,其形制皆与北京故宫的太和殿相同,仅矮几砖而已。大成殿建于高台之上,高大宏伟,雕梁画栋,飞檐高耸,檐下一根根石柱,雕以腾云飞龙,其柱之粗,其雕之精,独一无二。进得殿来,见孔子塑像魁伟丰瞻。其后石壁上,还有用线条刻画的一幅孔子像。孔子一生屡遭困厄,周游列国,其德不衰,其志不移,不愧为东方思想道德的典范。大成殿后还有一殿,稍小,是祭祀孔子妻亓官氏的。

孔庙东邻即是孔府。孔府是历代衍圣公的府地。进门不远既到大堂──衍圣公办公议事的地方。各类仪仗齐全,充分显示集政权、族权于一身的衍圣公的威势。大堂以后,是处理家庭事务的处所,据介绍,对违犯族规的人,也是在这里决定施刑。

再往里走,就是衍圣公的卧室,室内所有摆设用具都一如往昔,现在已成文物了。

最让人喜欢的还是后花园,园内有各种花草,有假山、精舍,还有一株“五柏抱槐”树,周围五棵古老的柏树环绕着一棵槐树,根相连,枝相交,蓊然遮天,慰为壮观。

出城去,沿松柏排列的大道北行数里,来到孔林。穿过高高的门楼,于茂林丰草间沿弯弯曲曲的小道西北行,来到一座较大的院落,方知到了孔子的墓地。正院两旁立着数米高的石人,文臣持笏,武将扶剑,甚是威严。高高的坟丘前,立着一高大的石碑,上有篆书:“大成至圣文宣王孔丘之墓”。墓旁一房,传为弟子子贡在孔子死后为其守孝三年所结之庐。孔子墓旁,还有其子孔鲤、其孙子思的墓。

离开孔子墓,见道路多歧,大大小小的坟丘数不尽,那是孔子之后孔姓后裔的归宿。小些的当为无身份者。但凡大些的,坟前皆有石马、石羊和叫不上名的石灵物排列成队,尽显主人的气派。恁大个孔林,蓊郁的树林遮蔽天光,四处望不到边际,游人难以确定自己的方位,想找到某个特定之人的墓也就比较难了。在林中东探西寻大半晌,终于在东北部找到了清代文学家、剧本《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的墓。这位没能在政治上施展才华的文化人,却写出了思想深刻、艺术性极高的传世文学作品,为孔氏家族的文化色彩添加了浓浓的一笔。

“三孔”的内涵,在于它的思想文化,这正是它与其他旅游胜地不同之处。孔子被称为“千年文官祖,历代帝王师”,其思想主导中国社会两千余年,这正是他的伟大所在。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我感觉,逝去的只是匆匆的岁月,对先贤的景仰却百代永存!

卢明专栏登庐山(卢明专栏谒)(2)

卢明专栏登庐山(卢明专栏谒)(3)

作者:卢明,男,1960年生人,笔名黄河入海。郓城县委退休干部,郓城县作家协会主席,县诗词学会会长。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菏泽市诗词学会副会长,菏泽学院水浒文化研究基地特约研究员,郓城县历史文化研究学者。在《光明日报》、《山东文学》、《时代文学》等多种报刊及网络平台发表散文100余篇、小说20余篇、诗词诗歌1000余首,其中《菏泽赋》在《光明日报》发表。著有《正话水浒》《水浒印象》《好汉文化探究》《郓城文史考略》(三卷)文化书籍六部,主编《郓城文学作品选》《郓城文韵》《水浒别传》《水浒酒故事》作品集四部。在菏泽电视台主讲主讲水浒文化十三期。

壹点号心梦文学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卢明专栏登庐山(卢明专栏谒)(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