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出旅行,不仅仅是为了看风景,拍一些图片,分享朋友圈,到此一游。更多的是,释放身心,在风景之中或背后,发现有趣的人文。在旅途上,看到了风景,了解了文化,也悟出让人砰然心动的哲理。

三藐三菩提出自什么咒(三亚遇上佛教文化)(1)

三藐三菩提出自什么咒(三亚遇上佛教文化)(2)

在海南三亚南山文化旅游区内,有一面长达300米的心经石刻,全文260字,是唐朝一位叫怀仁的和尚耗费十年心血从民间搜集东晋书法大师王羲之的字体拼凑而成。《心经》是《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的简称,是大乘佛教般若类经典。

三藐三菩提出自什么咒(三亚遇上佛教文化)(3)

波罗蜜多也是梵文的音译,意为到彼岸,即到达涅般解脱的彼岸的意思。心在这里是核心、纲要的意思,大乘佛教认为该经反映了般若类经典的思想核心,故以《心经》称之。

三藐三菩提出自什么咒(三亚遇上佛教文化)(4)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梵语,意为无上正等正觉,即最高的智慧觉悟。阿耨多罗是“无上”之意(阿为无,耨多罗为上),三藐是“上而正”之意,三菩提是“普遍的智慧和觉悟”。

三藐三菩提出自什么咒(三亚遇上佛教文化)(5)

另有“三藐三佛陀”,为梵语,佛十号之一。又作三耶三佛檀、正遍智、正遍知、正遍觉、正真道、正等觉、正等正觉、正觉等、正等觉者。三藐,正之意;三,遍之意;佛陀,知、觉之意。正遍知,即真正遍知一切法。此外,梵语三藐三菩提,旧译作正遍知、正遍知道,新译为正等觉、正等正觉。“菩提”系就法而言,“佛陀”则就人而名;故三藐三菩提宜谓正遍知、正等觉,三藐三佛陀则应指正遍知者、正等觉者。

三藐三菩提出自什么咒(三亚遇上佛教文化)(6)

《心经》十分强调般若在消除痛苦,并且成就佛道过程中的意义,由于该经集中体现了大乘空宗的基本教义,并且短小精粹,便于持诵,故而在历代广为流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