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生子女众多,见诸正史的,便有25子6女。曹彰是曹操的第三子,与曹丕、曹植是一母同胞的兄弟。因胡须是黄色的,故曹操经常称他为“黄须儿”。

曹彰自幼不喜欢读书,擅长骑射,体力过人,徒手能与猛兽格斗。曹操像如今的家长们一样,经常劝说他不能徒有匹夫之勇,要好好读书。曹彰却反驳说,男子汉就应该像卫青、霍去病那样驰骋疆场,建功立业。曹操见儿子很有主见,也就不再勉强他。

黄袍守将(一代黄须将因何暴毙)(1)

曹彰

有一天,曹操问几个儿子的志向,曹丕、曹植都回答要以安邦定国为己任。曹彰回答,“好为将。”曹操问他:为将奈何?”曹彰答:“被坚执锐,临难不顾,为士卒先;赏必行,罚必信。”惹得曹操大笑。

在曹操的鼓励下,曹彰向着将军的方向迅猛发展。特别是建安二十三年(218年),讨平作反的代郡乌桓,让其名声大噪。乌桓族造反,曹操任命曹彰为北中郎将,率兵5万,去北方平叛。曹彰到了代郡,凡战必如他所言身先士卒,第一个发起冲锋。将士们见状,无不奋勇冲杀,几仗下来,乌桓军大败。曹彰乘胜追击,穷追猛打,彻底击溃了乌桓军,平定了北方。

同年,曹操与刘备在汉水缠斗。刘备派他的义子刘封出马挑战,曹操骂道:“卖履小儿,经常派假子出战,我如果把我的黄须儿叫来,定能将你的假子击败。”于是,召曹彰领军前去助战。曹彰受命后,日夜兼程,仅几天就赶到汉中前线,可惜曹操很快便放弃了益州,从汉中回来了。曹彰没有捞到表现,但仍被授予代理越骑将军,留守长安。

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曹操到洛阳后,病重,于是命人紧急召见曹彰,结果曹彰没到,曹操已经逝世了。同年,曹丕称帝。曹彰悉数交出自己的兵权,离开洛阳,返回自己的封地自守。黄初四年(223年),曹彰进京朝见曹丕,在洛阳暴病身亡。

黄袍守将(一代黄须将因何暴毙)(2)

曹丕

正值壮年的曹彰进京见曹丕暴毙,引发世人猜想。关于曹彰之死,流传着两种说法。

一说是被毒死的。前面说到,曹操病重时,急召曹彰。曹彰并非太子,又有留守长安的重任,这时为什么要召见曹彰,而不是太子曹丕?曹彰是带兵去的洛阳,而曹操召见他时还没死,换句话说,是曹操让曹彰带兵来洛阳的,那么曹操为什么会让曹彰带兵前来呢?细想之下,难保不是曹操临死前想换人,想以武力压服周边众人,贯彻他改继承人的计划。再说曹彰到了洛阳城外,曹丕派大臣贾逵去迎接他。曹彰一见贾逵,就索要曹操的玺绶。后又劝曹植出马,攻占洛阳,对抗曹丕。这些奇怪的举动,难保不是曹操在召他前来的时候,给过他暗示,所以他才会这么做。只不过,曹操死得太突然,而曹植不愿意重蹈袁绍家族的覆辙,放弃了夺权,最终曹丕称王。曹丕继位后,对很可能知道内幕又确实有夺权行为的曹彰,一直耿耿于怀。公元223年,曹彰从封地启程,奉召觐见。传说,曹彰素来爱好下棋,曹丕将其引至宫中,一边叙旧一边下棋一边吃枣。不料,曹丕早已派人在枣中下了毒药,并暗中做好了记号,自己专门捡无毒的枣吃。曹彰误食毒枣,不久毒发,太后急要取水以救曹彰,谁料曹丕早已预先命令左右尽毁盛水之瓶罐,结果不久后,曹彰便返魂乏术了。为掩人耳目,曹丕对外宣称曹彰是突发急症死去的。害死曹彰后,曹丕心中有愧,下旨厚葬,追谥其为威王。

二说是被气死的。曹操死后,曹彰的做法,让曹丕认为他有不轨的想法,因此命他进京朝见时故意怠慢曹彰。曹彰来到洛阳之后,表章递上去了,可是曹丕久久不接见,搞得曹彰很郁闷。又有一些大臣给曹彰传话,询问曹彰,当初先王去世时候,你为什么询问先王的玺绶呢?莫非想图谋不轨?曹彰终于明白,曹丕从来没有忘记当初的事情。曹彰受不了这种猜忌和冷落,怒极而亡。

一代黄须将,勇冠三军的曹彰终究是不明不白的死了,留给后人诸多猜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