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

因“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闻名于世的诗人张祜,以一介布衣之身,活成了大唐诗坛上的传奇。

他有着“海内名士”之誉,却际遇堪伤,白居易欣赏他,但拒绝荐举他,令孤楚的荐表虽呈到皇帝的案前,但却遭到了元稹的白眼,一句“雕虫小技”便将其拒之千里。

虽然官场失意仕途不达,但性情孤傲的他却从不趋炎附势,令人称道的是,他还有许多名流显宦的至交好友。

谁人得似张公子,千首诗轻万户侯。”,杜牧盛赞他的清高豁达,为他的遭遇鸣不平,甚至不惜与白居易反目,讽其“睫在眼前长不见”。

他的作品和他这个人一样,即有豪迈旷达的浑厚,亦有凄婉细腻的沉静,《题金陵渡》属于后者,是其代表作之一,清新淡雅,流传颇广,清值得一读。

特别美的一首小诗(一首淡雅清新的小诗)(1)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唐 张祜《题金陵渡》

简译:

夜晚独宿在金陵渡口的小山楼上,一夜辗转难眠,心中满怀羁旅之愁。

黎明前的黑暗时分,江夜潮落,月儿西斜,远处几点星火闪烁的地方便是瓜洲。

特别美的一首小诗(一首淡雅清新的小诗)(2)

赏析:

张祜出生在清河张氏望族,家世显赫,世人称其为张公子,早年寓居苏州,常往来于扬州、杭州等地,秀丽的江南山水,和钟声悠扬的古寺,陶冶了他的情操,令其写出了许多空前绝后的诗篇。

这首《题金陵渡》就是他一次夜宿长江金陵渡口时所作,前两句写夜宿的地点,和彼时的心情,后两句描绘夜景的美好生活,以衬托其孤独落寞的羁旅情怀。

金陵津渡小山楼”,首句开宗明义,交代自己夜宿的地点,“金陵渡”是渡口名,在现在江苏省镇江市附近,“”是渡口之意,“小山楼”是渡口附近的小楼,即诗人的住宿之处。

一宿行人自可愁”,次句写彼时的心情,独自一个人借宿在这座小楼上,羁旅堪愁,彻夜难眠,“宿”是过夜的意思,“行人”指作者自己,“”谓当。

前两句起笔平平,极其自然地描绘出了两个静止的画面,夜色里,有伫立在渡口边的小楼,暗夜中,小楼内有孤灯和未眠的旅人,这样的画面,难免不令人心生羁旅之愁。

特别美的一首小诗(一首淡雅清新的小诗)(3)

潮落夜江斜月里”,彻夜未眠的诗人站在小山楼上眺望江夜,此时,寒冷的江潮刚刚落下,天边的月亮也已经已西斜,“斜月”是下半夜偏西的月亮。

彼时,月光清幽,夜色暗淡,天还未破晓,正是黎明前的黑暗时分,此句承上启下,呼应了上句的“一宿”,点出了诗人一夜不成眠的状态。

两三星火是瓜州”,尾句是全文的点睛之句,令人眼生明亮,心生美好,“星火”形容远处三三两两像星星一样闪烁的火光,“瓜州”在长江北岸,与镇江隔江相望。

黎明前的大江上,烟笼寒水月笼沙,多多少少总会令人心生凄凉之感,特别是羁旅漂泊之人,可是,当对岸瓜州那星星点点的火光忽然明亮起来的时候,又让人心生多少明媚和温暖。

万绿丛中一点红,动人春色不须多。这点缀在朦胧夜色中的两三点星火,清新淡雅,隐藏着多少惊喜和感叹,它使得整首诗都跟着明亮起来。

诗人漫游江南,排遣怀才不遇之情,夜宿镇江渡口,孤单寂寞冷,愁绪满怀,高楼远眺,黎明前这两三点星火,令其豁然开朗,来日可期,总有一种生活方式可慰余生。

特别美的一首小诗(一首淡雅清新的小诗)(4)

写在后面:

唐穆宗长庆初年,徐凝和张祜同应贡举,二人才学不相上下,杭州刺史白居易为能分出谁当首荐,出题令其决赛,结果徐凝名列第一,张祜觉得这是一种耻辱,遂“行歌而返”。

白居易这样的考核本来就有失偏颇,况且他又与徐凝交往过密,所以,这对于才华横溢的张祜来说,无疑是一次沉重的失落和打击。

张祜遭到的第二次打击在唐敬宗年间,彼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非常欣赏他的才华,亲自起草奏章向朝廷荐举他,还把他的三百首诗献给皇上。

可是,当唐敬宗询问彼时身在朝中任要职的元稹时,却遭到元稹的挖苦和讽刺,说其诗不过是“雕虫小技”、“影响风俗教化。”等,结果可想而知,张祜再一次被排挤出权力中心。

特别美的一首小诗(一首淡雅清新的小诗)(5)

张祜以诗闻名,不善于写科举文章,他豪放豁达流连诗酒,也喜谈兵剑论国事,渴望进入仕途有一番作为。

可怜故国三千里,虚唱歌词满六宫。”,自以为酒香不怕巷子深的他,却怀才不遇,遭到了接二连三的打击。

此后,他一度心灰意冷,决意不再踏入仕途,遂至淮南,寓居丹阳,修篱种菊,开始了陶渊明似的隐居创作生活。

千年狂走酒,一生癖缘诗。”,史书对张祜的生平事迹虽然记载很少,但他的10卷诗集468首诗却至今保存完好,这首《题金陵渡》就是他的代表作之一,且流传颇广,读来令人有回味无穷之感。

特别美的一首小诗(一首淡雅清新的小诗)(6)

张祜像

注:本文系刘玲子candy原创,谢绝搬运和抄袭,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不妥联系立即删除,谢谢您的关注和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