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麟简介(高盛麟的关戏后来居上)(1)

京剧红生戏,是指武生应工的关羽戏(简称关戏)、赵匡胤戏一类勾红脸的角色。从米喜子到王凤卿,其间包括谭老板、汪桂芬、刘鸿声,关戏也就二出半:《汉津口》《战长沙》《华容道》,因《华容道》一折太短,故称半出。

只有到了老三麻子王鸿寿,从南方来到北方,才把关戏发展到36出,形成一整套红生戏为主的丰富丰富和革新,从而自成一派,才形成“红生”这一行当。经他亲传弟子周信芳、林树森、李洪春等加以推广和丰富,形成了周、林、李三位以及小孟七、夏月润、沈华轩、赵如泉、李吉来、瑞德宝诸人的南派关戏一统的局面。經过历代传承,到现在凡是擅演关戏的红生演员,都是在继承王鸿寿的表演艺术,这些人不是宗周(信芳)就是宗李(洪春),特别是李的帐下门徒甚众,如李万春、宋遇春、李和曾、王金璐、袁金凯、曹艺斌、李春仁等;而奚啸伯、高盛麟、李少春、傅德威等,也曾执弟子礼向李洪春请益,且获益良多。

高盛麟简介(高盛麟的关戏后来居上)(2)

这里不能不提起独步一时的著名楊派大武生高盛麟,在五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甚至七十年代,其关戏之红直掩他的楊派、盖派两大武生戏。

高在四十年代中期以前,是很少动红生戏的,而且他一生并未拜过一位师父专学关戏。他四十年代末始习演关戏,完全靠自己“钻锅”。他的关戏路子,基本宗“麒”(周信芳),因其三、四十年代在上海跟周信芳最久,配戏最多,凡在周的关戏中,都是演关平等主要配角。只到五十年初到汉之后,他才开始主演关戏。他凭着跟周信芳多年来的耳濡目染,积累了大量心得体会,使他积淀愈发深厚,才能够厚积薄发,从而在汉大演关戏,如《千里走单骑》《古城会》《汉津口》《温酒斩华雄》《白马坡》《霸桥挑袍》《战长沙》《走麦城》…等等。高演的关羽,演来功架威严,精神奋发,悉心刻画,无所唐突,极受武汉观众欢迎,五十年代末並多次在汉为毛主席及其它刘、周、朱等中央首长和八届八中全会演出,他亲编新创的《走麦城》,被誉为一绝。被汉、沪两地观众誉为“活关公”。

高盛麟简介(高盛麟的关戏后来居上)(3)

(六二年李万春来汉在人民剧院演出时,因我们几位同学看多了高盛麟的红生戏,就没在心非要再看李万春《古城会》,只选择性的看了李万春李小春主演的《龙凤呈祥》,对李小春的文武全才留下了深刻印象)

高盛麟简介(高盛麟的关戏后来居上)(4)

严格讲,高盛麟的红生戏虽从未拜过任何老师,但也可以说他的师傅很多,据他自己和行家讲,他的关戏,采取的是以楊(小楼)派为经,再以博采众长为纬,在他的关戏中,有周信芳的,有楊小楼的,有林树森的,也有李洪春、赵如泉、唐韵笙、程永龙的东西,更有他自己的东西。总之是以麒为主,吸收其它老先生的玩艺儿,再加上他自己多年来的心得体会溶合在一起,经过加工、融化,改变了原来靣貌,形成了他自己个性化的风格,其口劲、唱腔、眼神、做表、圆场、劈叉、跪步、刀花,精气神之足,独步一时,无以复加,麒老牌观看了高的《走麦城》的表演,不由得连连喝采,並“且喜且叹!”:“喜的是盛麟的玩艺儿真好”,“叹的是自叹弗如!”。高先生演的关羽,身材虽不高,但在舞台上形象却十分高大,人评为他的关公出神入化,特点是“威而不猛,深厚高大”,特色是“有天上关帝威严,有人间英雄气慨”!所以他的关戏艺术,相对李万春、李少春、厉慧良、王金璐、曹艺斌等擅演关戏的角儿来说,他更有自己的个性化艺术风格,完全是后来居上且独步一时!

高盛麟简介(高盛麟的关戏后来居上)(5)

一九六二年,张君秋、高盛麟两位“走马换将”,高盛麟赴京三天打炮戏码,是以揚派《挑滑车》、盖派《一箭仇》,自己的《走麦城》为号召,一时节轰动京华。当第三天演出《走麦城》时,裘盛戎等老艺术家看后一个个赞不绝口,连誇“这份儿现在哪儿找去!”“这是高盛麟的精心杰作!”“老二这戏真不赖!真好!”

高盛麟简介(高盛麟的关戏后来居上)(6)

李少春拍了《野猪林》后,一九六四年在中南局第一书记陶铸指示下,准备由珠江电影制片厂将高的《走麦城》拍成舞台艺术片,由高饰关羽,主配有贺玉钦饰关平,张宏奎饰吕蒙,熊志云饰徐晃…,一切就绪,正在准备开机之时,因“文革大革”开始而不得不中止,使京剧艺术宝库又有了一大损失。

高盛麟简介(高盛麟的关戏后来居上)(7)

到了一九七六年,为抢救京剧艺术,传承传统,中央文化部决定拍摄了一批名家名剧的电影舞台片,在这批影片中,业内一致公认,其中最具有价值的,就是由高盛麟先生演出的《長坂坡.汉津口》《古城会》《挑华车》《独木关》影片,和中国戏曲学院录下的《连环套》《霸王别姬》《洗浮山》等等演出资料,从而留下了京剧表演艺术家、京剧教育家高盛麟先生的部分珍贵影像资料。

高盛麟简介(高盛麟的关戏后来居上)(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