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不少挂着喜剧幌子的作品一样,当你果真抱着乐一乐的兴致看完《驴得水》时,刹那就会被影片所描绘的人性黑暗震颤,而令人无奈的是,这场围绕着教育展开的黑色闹剧看起来并不那么违和,它似乎离我们很近,近到我们难以否认它的真实性。

驴得水讽刺的谁(一出笑中带泪的滑稽戏)(1)

《驴得水》以一位贫困乡村校长的教育理想入手,为了创造更优的教学环境与质量,他率领三位教师步上了一场小骗局。要说这骗局“小”,可完全没误导人的意思。从起初,所有人捏造“吕得水”老师开始,这不过是个不算起眼的错误,甚至像个善意的谎言。就像周铁男说的:大不了就承认错误呗,又不能怎么样。但渐渐地随着筹码增多,小骗局成了大骗局,直到众人幡然醒悟,才觉察已无力回天。特派员警卫的一声冷枪就好似最后通牒,宣布着这出滑稽戏剧的黑暗走向。

作为学校唯一的女教师,张一曼开放的性观念恰如一面透镜,一点点透出了身旁人的心底之恶,也一步步引导众人踏进了人性贪婪之渊。

影片通过教育这个圣洁的外衣来遮盖人性的卑劣,再用略显黑色幽默的剧情,无形中揭露了人性的贪欲面。在我看来,电影之所以用教育作为话题,不仅仅是因它切入得巧妙,还因为它更容易为我们所反思和接纳。反思人性的贪欲,也接纳人性的多面。

01人性的三层贪欲

驴得水讽刺的谁(一出笑中带泪的滑稽戏)(2)

故事开篇,气急的老校长逼停了女儿的救火行为,女儿嘶喊地说:“我告你们去!告你们把一头驴虚报成一个老师,我让你们都去坐牢!”紧接着,老校长愤怒的回应则昭告了这一贪欲戏剧的开始。先是吕得水的工资、后是学校利益和巨额补贴,每当众人有意坦白时,马上就会冒出一些难以抗拒的条件,于是在一次次诱惑面前,所有人被冲昏了脑袋,一齐跌进了贪欲的深渊。

细数全片,有三人的贪欲最是典型。

(一)裴魁山直白利己的贪欲

起初,裴魁山无视张一曼的过往,一心倾吐爱意时,作为观众,我曾会误以为他和一曼一样,都是自由随性之人。可当他亲眼目睹一曼肆意寻欢的行为,立刻就展露出极度利己的举动后,我意识到了我的错误。

也许作为一名乡村支教的老师,说裴魁山利己似乎有些矛盾。但恰是经由这样一个看似复杂的人物,影片很好地衬托出了人性在贪欲面前的不堪。

驴得水讽刺的谁(一出笑中带泪的滑稽戏)(3)

就像《丈夫、太太与情人》里的朱蒂,这位起初一切安好的良妻,在好友莫名分居的事实出现时再也坐不住了。在经历迷惘、不满的挣扎后,她终于意识到自己的婚姻原来还有更多可能。于是,她决然撇开丈夫,选择了那时还对她无感的麦克尔。

固然,利己是每个人都会去做,也理应去做的事,但与此同时,我们必须谨防贪欲的介入。因为哪怕一丁点的贪,都可能催化出难以想象的负面能量,它不一定利己却一定损人。

如果说最初的裴魁山还是披着师德外衣的人民教师,那随着剧情的进展,欲望的能量渐渐累积后,他终是蜕成了干脆利己的贪婪人。

(二)特派员处心积虑的贪欲

身为一名专派人员,特派员的贪可谓处心积虑,不同于裴魁山的贪含着些因缘巧合成分,特派员的贪完全是潜藏于心,伺机而动的。为了满足贪欲,他可以无视虚报,可以蔑视旁人,如果有必要,他甚至可以对人命漠不关心,对他来讲,贪欲面前就该不择手段。

如他背后暗指的那整个机构或制度一般,他所代表的其实是一类已经彻底贪婪腐化的人。这类人在展现贪欲时不会像裴魁山那样直截了当,而是总会寻求合适的掩饰之物,来为自己的贪欲行为作掩盖。等一旦逮住机会,他们才原形毕露。正如特派员说的,在他看来,大局(利益)面前压根无所谓原则。

驴得水讽刺的谁(一出笑中带泪的滑稽戏)(4)

在人性的贪欲面前,他们是主动拥抱它的卑鄙小人,不是贪欲选择了他们,而是他们选择了贪欲。

(三)老校长裹挟理想的贪欲

作为学校校长,很多人说大力是清正廉洁的。而实际上,尽管不像裴魁山和特派员那般显露无疑,但校长在诸多方面依旧透着贪欲。

剧情初始有处细节,在一曼报账时,老校长发现大伙公款私用,随即冲着他们发火。而随后,等一曼念到下一笔账单时,我们才恍然发现他也私用了这笔钱。

驴得水讽刺的谁(一出笑中带泪的滑稽戏)(5)

纵然比起前两者的贪,老校长心怀理想的贪似乎要清白一些,但细细品味,我们便会意识到这无非是“换汤不换药”的表面功夫。从虚报人数到蒙骗特派员,从放任一曼到妥协裴魁山,当我们在为老校长的贪欲谋求藉口时,这一切看起来不过是“五十步笑百步”的愚昧。在多次仍有退路的情况下,老校长无一例外选择了继续欺骗,去追随心中那所谓的理想。这份执着,怎么看都只是裹挟着理想的贪欲,看似清白,实则浑浊不堪。

在我看来,老校长这一怀揣理想信念的形象,恰是对人性贪欲面的深层揭发,借由这一人物,影片提醒了我们,其实在贪欲面前,我们从来就没有藉口

02事实上,纵容贪欲心理的蔓延,就是在纵容自我恶化

坚守事业的老校长,面对吃水困难的窘境,第一次选择了纵容贪欲,此时他可以说是为了大局。而在面对巨额补贴时,他又一次选择了纵容贪欲,这次他仍可以说是为了理想。但在第三次、第四次,直到最后罗斯先生问孙佳有什么愿望时,他终是压制不住心底的贪婪,当场替女儿说出想去留学的想法。在那一刻,他彻底纵容了贪欲,也彻底完成了自我恶化。

驴得水讽刺的谁(一出笑中带泪的滑稽戏)(6)

守旧利己的裴魁山,对一曼的倾心是他克制贪欲的法杖。甚至最初,他还曾向一曼提过坦白错误的建议。但随着影片发展,已没人记得他的这一面了。一曼的拒绝好似落井下石,是他纵容贪欲的开始,失去了克制的裴魁山,渐渐从甘为教育事业献身的教师,一步步恶化为了身着貂皮大衣的沉醉贪欲的利己者。

现实生活中,对特派员这种深怀贪腐本性的人,的确没什么阻止的必要,况且他本来也是艺术手法下的极端例子。但裴魁山与老校长不同,他们代表了我们普遍的大多数。在每个人心里,或多或少都存着些贪欲,只是平常我们还能够控制,不至于让其暴走。但问题是,当贪欲浪潮来临时,我们会如何选择?是纵容贪欲的蔓延,还是及时制止它?

想起短片《下一层》。11人围坐餐桌前享用着美食,即使不断掉进深渊,却没人停下来,慢慢地,众人从细嚼慢咽变成了肆意吞食,直到最后,每个人的吞噬欲都无限膨胀,局势也随即恶化到了无法掌控。很多时候,我们对贪欲的纵容,就像在掀开自我恶化的大门,恰似短片最后疯狂坠落的餐桌,等贪欲彻底蔓延开,我们也就踏入了自我恶化的无尽深洞。

驴得水讽刺的谁(一出笑中带泪的滑稽戏)(7)

事实上,纵容贪欲心理的蔓延,就是在纵容自我地恶化。

正如孙佳说的:“过去的就让它这么过去,最后只会更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想避免成为极度贪腐之人,避免成为卑鄙的“特派员们”,就必须时刻警惕贪欲的来袭,不能轻易纵容贪欲,否则等你清醒过来时,会恍然发现自己已适应了这样的贪欲。

权游里的波隆,很多人说他是个自私贪婪的无赖。但就是这样一个无赖,却在结局时依旧潇洒自在。在我看来,这完全仰赖其及时遏制内心贪欲的能力。不管是关键时刻冒死拯救小恶魔,还是时不时见好就收的行为,这个权游并不算起眼的角色,为我们亲身示范了如何把控人性贪欲的底线。

想起《罗生门》中一句话:人性的,过于人性的东西,大部分都是动物性的。其实面对人性,我们本就不该寄予过多的期望。比起死扛人性中的美好,倒不如选择守住底线来的现实,如易中天说的:一个人,没了底线,才就什么都敢干了。

驴得水讽刺的谁(一出笑中带泪的滑稽戏)(8)

说到底,不纵容贪欲,及时克制贪欲,是需要我们拥有面对贪欲的底线意识。当然对每个人来说,底线的高低或许不同,但重点是一定要有个合理的位置,如此才不至于深陷其中。

03接纳人性的所有面,是我们每个人的必修课

对人性的贪欲,除了不纵容、怀揣底线意识外,我们还应试着接纳,接纳人性的所有面,如此,才可能进一步摆脱贪欲的束缚。

陷在利己之沼的裴魁山,之所以被卷入贪欲漩涡,不外乎是由于他无法接受一曼的拒绝。于是,等他终于有机会报复时,他使出了浑身解数对着一曼大骂了一通。

驴得水讽刺的谁(一出笑中带泪的滑稽戏)(9)

表面上看,裴魁山气急败坏的咒骂像是种爱之深、恨之切的发泄,但仔细想想,他为什么又会在情绪最崩溃时大谈自己的“瞎眼”呢?这自然有性格上的因素,但本质上,这反应了他接纳人性能力的匮乏。他无法接纳一曼对性开放自由的一面,更无法接纳自己在爱情面前脆弱无力的一面。

不免提及《狗镇》。当受尽屈辱的格瑞斯终于逃出生天,她没有选择放下,她当然不会放下,于是整个小镇顷刻化为乌有。在这样颠覆三观,蹂躏人性的剧情下,它其实暗喻了接纳人性所有面的重要性。当一个人面对人性的良莠不齐选择了暴怒时,悲剧也将随之来临。

心理学家荣格曾说:如果我们能承受和接纳人格中的阴影,就会对精神生活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与特派员不同,接纳人性的阴暗面,并不是让我们拥抱黑暗,而是为了认清现实,以便做出更好的选择。就如《一出好戏》中落难的旅游团,在经历了漫长的人性颠簸后,他们选择了相互接纳,终是靠着这股力量摆脱了困境。

驴得水讽刺的谁(一出笑中带泪的滑稽戏)(10)

选择接纳多面的人性,也就选择了正视人性,因为自始至终,人性从不是尽善尽美的。最终当我们学会正视人性的所有面时,我们也就为人生博得了更多的可能。

结语:

回顾影片这场充斥贪欲的荒诞闹剧,它其实并没有一味地用冷峻手法演绎,反倒如影片宣传语“讲个笑话,你可别哭”所说,它是在饱含幽默的氛围下,一点点融入了人性的阴暗面。就像我开头说的,这是电影更希望引起我们反思的地方。因为说到底,人性本就是在这种滑稽、多面中才得以展现出来。在领略了这一出笑中带泪的滑稽戏后,它最终引导了我们反思人性,也接纳人性。

驴得水讽刺的谁(一出笑中带泪的滑稽戏)(11)

想起王尔德说的:我们都身处阴沟,但仍有人仰望星空。即使生活不易,即使人性残酷,我仍希望你心怀希望,善待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