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代豫剧大师——唐喜成(连载四)师傅一掌扌翁上台

豫剧唐喜成老师的专辑(一代豫剧大师唐喜成)(1)

唐喜成大师晚年生活照

长葛“万乐班”就设在西关西头的“天爷庙”关公大殿里。殿堂总共就只有三间房,中间还供着关帝的泥塑和神龛神案。右边的一间是戏班的伙房,左边的一间,用草搭了个地铺,蒙上一个破帐棚幕布,二、三十个学生,不分男女,再加上五、六个老师,全都睡在上面。用破棚布做的被子,六、七个人盖一条,后来又做了一床圆被子,学生睡觉躺个圆圈,被子里面十几双脚,被子周围十几个头。戏班没有固定的发衣服办法,谁的衣服破的不能再补了,管主就弄件家中的旧衣服给他。有个在师兄唱了几个主角,管主特别奖赏,给他做了件新衣裳。

此时,当家人已由三管主交给了他的五弟,人称五管主。此人可比三管主厉害得多了,阴阳怪气,喜怒无常,好打骂学生,他还雇佣了六、七个打手,专门负责“关照”这群小戏子,每天日夜轮流值班,掂着个皮鞭,监视学生。

科班一早就起床跑步、练功。上午、下午、夜晚三晌都是教戏、排戏。而这一活动就在关帝神像前的一席之地上进行。

第一出戏排的是《金鸡岭》(黄天化宴驾),蒙师魏海潮,他分配发伸学演杨二郎,算是个三路角色,总共只有六句唱:“小仙生来志量高,随风变化逞英豪,上阵跨下心意马,手持三尖两刃刀,披甲索去到辕门绕,就等师伯把兵瞧。”唱二八板,师傅教一句,小发伸学一句,师傅唱完了,发伸也忘完了。整整一天都没有学会,气的魏师傅在发伸手心里,狠狠打了六板子,第二天又教了一天,才算学会。

三个月排演了七出戏,发伸在《反徐州》里演康茂才;《二冀州》里学姜文焕;《困南囤》里打旗;《李丙下江南》中演隋文帝(杨坚);《闯幽州》演宋王;《赶元王》演刘伯温。角色都不重要,有的只有两句唱。

一天,五阎王高兴,叫伙房熬了一锅肉菜,说是要请乡绅们看“花排”。如若演的不错,就能跑高台啦!魏师傅笑着对学生们说:“中啦,快爬到坑沿上了。”

天爷庙前有个多年失修的旧戏楼,那天前后台都打扫的干干净净。还杀了只大公鸡,鸡血沿着台边洒了洒。衣箱、帽箱、把子箱都抬了上去,化妆碟子也摆了出来。师傅们忙着给这个开脸,给那个包头,一时照护不到,就穿错了衣服,戴翻了头盔,真是扫帚顶门——尽叉。开锣前师傅们还领着学生在“老郎神”前磕了个头。

前台比后台有条理,那天吊了个绣花幔子,叫“遮堂”,左右开着“出将”“入相”的门,挂了绣花门帘。两门之间的遮堂前,依次摆设着鞭鼓、三弦、二胡、头把弦的坐位。再前面就是演戏用的一桌二椅了。从上场门到台口柱子的这一面,依次摆着大锣、把子箱、手镲,二锣三位乐师的坐位。从下场门到台口柱子的这一面,放着头盔箱,旁边坐个打梆子的,他面前放着场上需要替换的桌椅。总共只有两间房大的一个舞台,这么一摆设,中间的表演区,也只有一席之地了,正好与关帝像前的那一场地盘儿一样大。

开锣了,尽管魏海潮师傅一再交待学生们不要紧张,可一个个的心口都怦怦直跳。该到小发伸上场的时候了,他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好了,魏师傅替他叫了一场,又撩起了门帘,一巴掌把他 扌翁 上了舞台。(未完待续……)

文字录入:王宝云(生活教授)

排版校对:张国伟(张喜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