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从洛阳到西安,崔兰田赢得越来越多的赞誉

在洛阳世界舞台演出一年,崔兰田凭着天赋佳喉征服了无数观众,名满洛都,声誉日隆,当时在洛阳的豫剧演员中,无人可撄其锋。但她并不自矜自满,尤其是对有“梆子大王”、“豫剧梅兰芳”之称的大名家陈素真更是心生仰慕。 恰巧,崔兰田的干妈魏太太是陈素真的结拜四姐。1943年陈素真从重庆返回洛阳为灾民演出时,魏太太设宴接风,让崔兰田作陪。酒酣耳热之际,魏太太使个眼色,崔兰田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奉上一杯酒,说:“陈老师,我想拜你为师,请你收下我这个徒弟吧!”

刚经离乱、满面风尘的陈素真看着这个比自己小8岁的“头牌”主演满是期待的脸,端起酒杯一饮而尽,动情地说:“我会的,只要你想学,我一定倾力相授!”在洛阳期间,陈素真教了崔兰田一套完整、繁难、优美的组舞“趟马”和其他动作,1944年在西安,身怀六甲的陈素真冒着酷暑,亲笔为崔兰田抄写了“樊戏”《女贞花》和《义烈风》,并把自己一套精美的“戏箱”半卖半送地给了崔兰田,后来又把自己的私房本《三上轿》传授给她。《三上轿》后来也成为代表崔派艺术的“四大悲剧”之一。1961年,陈素真应崔兰田的要求,把自己的得意之作《宇宙锋》传给了崔派传人张宝英。陈素真对于崔兰田,既是老师,又是大姐,她们真诚相待,缔结了半个世纪的友谊,被传为佳话。

河南豫剧名旦都有哪些人(走出的豫剧名旦崔兰田)(1)

1943年12月,崔兰田离开洛阳,应班主高成玉的邀请,到西安南苑门的陕山戏院演出,一出打炮戏《刀劈杨藩》便引起轰动,戏院外买票的观众站了黑压压一片,小报上甚至登出了“陈素真让席,常香玉低头,后起之秀崔兰田风靡西安”的戏评。不久,崔兰田就改在新民剧院演出。 豫剧中有许多“三小戏”,也就是以小生、小旦、小丑为主角的戏。“三小”好了,整个戏都精彩。崔兰田刚到西安时,给她配演小生的是黄开林,小丑是魏进福。

魏进福和崔兰田是曹县老乡,1922年出生,1935年15岁时加入樊粹庭的豫声剧院,以后随着“狮吼”剧团辗转来到西安,先给陈素真配戏,与常香玉也曾有过合作。在樊粹庭的指导下,魏进福表演逼真传神,干净利落,高雅不俗,演丑不丑,常以绝活取胜,有“西北名丑”之誉,在西安、宝鸡、兰州一带享有盛名。 1951年,魏进福随崔兰田回河南后,加入安阳市豫剧团,曾与高兴旺、牛得草并称为豫剧的“三大名丑”。

魏进福的夫人马景桃被西安的特务便衣队拐走,无法搭救,使他精神上受到很大的刺激,整天神志恍惚,脖子里挂一个尿壶,里面装着酒,时常喝得酩酊大醉。但一登上舞台,他就像换一个人一样,嬉笑怒骂,“丑态百出”,唱做俱佳,舞台下观众的掌声、笑声响成一片。 黄少林是杨金玉的徒弟,小生、须生都能演,嗓子虽然不太好,道白却很有特色,抑扬顿挫有致,吐字发声讲究,竹筒倒豆子一般,清脆利索。有一次演《四进士》,黄少林扮演毛朋,化好装后顺手把胡子挂在腰带上,只顾和人说话,待催上场的锣鼓响了两遍才跑上前台,亮相一捋胡子,没带,观众“轰”地笑了起来。黄少林连忙到后台找一副胡子带上,等到了前台,观众笑得更响了,乱哄哄地叫起了倒好。 停半天黄少林才弄明白,原来他嘴上戴着“三绺”,腰里挂着胡子,出大丑了!一气之下,背着靴子扬长而去。

河南豫剧名旦都有哪些人(走出的豫剧名旦崔兰田)(2)

五、听樊粹庭说戏,崔兰田领悟了“艺无止境”的道理

黄少林走后,高成玉和崔兰田正为没人配演小生发愁,剧坛泰斗樊粹庭亲自登门,把才貌出众、演艺超群的女小生常景荻送了过来。自1942年冬樊粹庭赴洛阳邀请遭石姐拒绝,崔兰田就为不能亲受这位豫剧界公认的能“点石成金”的大师教诲遗憾,这回见樊粹庭再次登门,自然是大喜过望。 从1944年春天开始,崔兰田和常景荻亲密合作将近两年。两人同年出生,都是青春年少,一个演生,一个唱旦,台上是“夫妻”,台下又是亲密无间的姐妹,有时也在台上玩玩反串的游戏,其情洽洽,其乐融融,演起戏来得心应手,戏院几乎是天天爆满,高兴得班主高成玉也打趣说:“这叫佳人引才子,绿叶配红花,‘天仙美女’招来了‘如意郎君’。”

与常景荻合作期间,使崔兰田有机会时常接触樊粹庭,亲聆教诲。 听樊粹庭说戏,请樊粹庭编改戏词,使崔兰田进入到一个新的境界,对戏的认识和理解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提高了理论素养,演起戏来也少了些俚俗,多了些高雅,更加城市化了。 樊粹庭对崔兰田的唱腔十分欣赏,但却指出了她做工上的不足,比如走台步爱用搓步,如踢皮球,拿坤刀用的是须生架势,形象不美等等。崔兰田把樊粹庭视为艺术上的真正知音和良师益友,虚心受教,一一改正。

樊粹庭的指点,使崔兰田不仅在表演上学会了许多具体的技巧,而且从思想上认清了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懂得了艺无止境的道理,从而不断苦练,不断进取,不断向更美更高的境界攀登。 崔兰田对樊粹庭十分敬重,亲自把胞弟崔少奎送到狮吼儿童剧团学戏,同时,她也投桃报李,时常去给狮吼儿童剧团的学员上课,还把狮吼儿童剧团的尖子学生关灵风带在身边,重点培养。关灵凤学得还真有几分神似,有些观众曾称其为“小崔兰田”。

河南豫剧名旦都有哪些人(走出的豫剧名旦崔兰田)(3)

在洛阳时,崔兰田看了陈素真演的“樊戏”,就想将这些新戏学到手。这时有机会与常景荻合作,使她实现了学演“樊戏”的愿望。崔兰田回忆说:“景荻姐帮我排‘樊戏’,陪我演‘樊戏’,使我通过演‘樊戏’在表演和刻画人物上有了长足进步,给我的艺术生命注入了新的血液,拓宽了我的戏路,在唱腔上也由单一的豫西调自然而然地吸收了祥符调,使我的声腔艺术得以丰富和提高。这一变化不仅表现在我演的“樊戏”本身,而且对我演的传统戏《桃花庵》、《秦香莲》、《秦雪梅》、《卖苗郎》等也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使我演的这些戏的唱腔在不知不觉中进行了改革。演“樊戏”不仅使我在唱腔上学到了祥符调和陈派的优美唱腔,而且悟出‘艺无止境’的道理,在身段表演上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

六、扎根安阳,豫剧“崔派”艺术走向成熟

西安解放时,20多岁的崔兰田风华正茂,经过多年磨砺,崔派艺术已经形成,并开始走向成熟。 1950年4月,崔兰田筹资成立剧团,用了自己和爱人周光灿名字中各一个字,取名为“兰光剧社”,许多名演员如曹子道、许树云、黄少林、魏进福等等纷纷加盟,阵容强大,为西安各豫剧团之翘楚。1951年5月,崔兰田率领剧团来到第二故乡郑州,演出20多天后,经平原省的省会新乡市来到古都安阳演出,受到安阳人民和党政军领导的热烈欢迎,执意要求剧团留在安阳。崔兰田感到盛情难却,答应了安阳政府的要求。从此,崔兰田这朵清幽雅致的兰花,就在洹水边扎下根来,长期担任安阳豫剧团团长和安阳戏校校长。

1952年,崔兰田的胞妹崔兰玉、胞弟崔少奎、表妹辛玉兰也来到安阳,成为剧团的主力演员。崔兰玉也出身于周海水科班,声音和崔兰田很相似,常能以假乱真。辛玉兰出生于1929年,11岁时到郑州学戏,出科后随崔兰田演出,后又分别与汤兰香、赵义庭、曹子道、常香玉等合作,在西安、兰州等地有很高的知名度。这时,著名的豫剧祥符调演员、净角兼演须生的渠永杰、著名旦角演员韩兰云等也来到崔兰田的麾下,剧团阵容整齐,兵强马壮,成为河南省众多豫剧团社中的佼佼者。

1956年和1959年,崔兰田两度参加河南省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演出了拿手好戏《秦香莲》、《三上轿》,新排了《陈三两爬堂》,别具一格的唱腔艺术,赢得了专家和观众的一致好评。1957年到1966年,崔兰田率领剧团走遍了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从黑龙江的罗北城到海南岛的天涯海角,从黄浦江畔的大上海到青藏高原的藏族自治州,并4次进京演出,全国的20多个省、市、区都唱响了她那深沉浑厚的声音,党和国家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贺龙等都观看过她的演出,戏剧界的大师田汉、梅兰芳、夏衍、马连良等都给予她高度评价。这一时期,崔兰田达到了她人生和艺术的鼎盛,表演跨进出神入化的境界,崔派艺术得以空前发展。

崔兰田嗓音纯净,音域宽广,演唱讲究韵味,在朴实无华中显出细腻。她有着高超的演唱技巧,根据不同角色的不同特点,在唱腔中不仅有流畅自然、情真意切的意蕴,而且也有或甜美活泼,或低沉委婉,或缠绵悱恻的情感色彩。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崔兰田的唱腔以豫西调为主,同时又借鉴了祥符调的技巧,并吸收融汇了秦腔、曲剧、河北梆子等剧种的音调,形成了深沉浑厚、含蓄蕴藉的艺术风格,感染力很强,在豫剧各流派中以唱工最具特色。崔兰田擅演悲剧,表演艺术集中体现在《三上轿》、《桃花庵》、《秦香莲》、《卖苗郎》这四部戏上,尤其是她悲腔寒韵和鼻腔共鸣的运用,达到完美合一、炉火纯青的地步,唱起来吐字清晰,嗓音宽亮,行腔委婉,韵味醇厚,形神毕出,或低徊婉转,空灵幽邃,凄厉酸楚,或激越高昂,悲怆浑厚,酣畅淋漓,无不如泣如诉,如怨如慕,深沉剀切,感人肺腑。可谓“一声唱到融情处,毛骨悚然六月寒”。

河南豫剧名旦都有哪些人(走出的豫剧名旦崔兰田)(4)

“文化大革命”中,崔兰田受到冲击和迫害,不得不离开舞台。十年动乱结束后,崔兰田恢复了安阳市豫剧一团团长和戏校校长职务,重返舞台,并相继担任中国戏剧家协会理事和河南省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等职。这时,她的弟子张宝英、郭惠兰等都已经成长为主力演员。郭惠兰嗓音宽亮,声腔与崔兰田十分酷似,她和张宝英联袂演出的《桃花庵》,被行家誉为是崔派艺术的样板。

张宝英不仅全面继承了崔兰田的演唱艺术,而且通过自己创造性的艺术实践,推动了崔派艺术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演唱音域宽广,丰厚圆润,高音明亮悦耳,低音浑厚自然,在1994年的评比中,获得了中国豫剧“十大名旦”的第一名,被公认为是有继承、有发展、有创新的表演艺术家。著名戏剧家马少波曾赋诗分别赠送崔兰田和张宝英:

“花枪磨练恰卅年,戎马悲欢似眼前。遥想山川培育苦,玉英生色贺兰田。”

“声情激荡益纯青,七载励兵又北行。代有俊英知奋进,中原逐鹿夺秦城。”

2003年4月5日,一颗流星划过夜空,一代豫剧艺术大师崔兰田静静地闭上眼睛,与世长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