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超重和肥胖的发生率逐年增加,而超重和肥胖是许多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如2型糖尿病、冠心病、乳腺癌等。

体重是客观评论人体营养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体重过低一般反映能量摄入相对不足,可导致营养不良,诱发疾病的发生。体重过高反映能量摄入相对过多或活动不足,易导致超重和肥胖,可显著增加2型糖尿病、冠心病、某些癌症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能量是人体维持新陈代谢、生长发育、从事体力活动等生命活动的基础,不同人群所需要的能量不同。能量摄入过多是导致超重和肥胖的重要因素,加上人们身体活动量不足,消耗的能量少,因此,减肥成了很多人挥之不去的阴影。

能量来源:人体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于动物性和植物性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三种产能营养素。三种产能营养素在体内燃烧所产生的能量是不相同的,1克碳水化合物产能4千卡(16.81千焦)、1克脂肪产能9千卡(37.56千焦)、1克蛋白质产能4千卡(16.74千焦)。另外,1克乙醇产能7千卡(29.3千焦),1克膳食纤维产能2千卡(8.36千焦)。1千卡=4.184千焦,1千焦=0.239千卡。根据我国的饮食特点,成人碳水化合物供给的能量以占总能量的55%~65%,脂肪占20%~30%,蛋白质占10%~15%为宜。年龄越小,蛋白质及脂肪供能占的比例相应增加。成人脂肪摄入量一般不宜超过总能量的30%。

成人每日消耗营养成分(营养知识普及之能量消耗)(1)

能量来源

能量消耗:1、基础代谢:指人体维持生命的所有器官所需要的最低能量需要,占人体总能量消耗 的60%~75%;2、体力活动:体力活动点总能量消耗的15%~30%;3、食物热效应:指由于进食而引起能量消耗增加的现象,占总能量消耗的5%~10%;4、生长发育:主要指儿童,占总能量消耗的15%~30%。

成人每日消耗营养成分(营养知识普及之能量消耗)(2)

消耗能量

从以上可以看出,对于一个人来说,基础代谢和食物热效应几乎是不会变的,变化大的是身体活动(体力活动)。对于一个想减肥的人来说,只有从两方面入手才能减下来,一方面是在膳食平衡的基础上减少总能量的摄入;另一方面是在身体活动上下功夫,也就是多运动。只有吃动平衡了,才能保持健康的体重。那如何做到吃动平衡呢?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2013版》,我国成年人(18~49岁)轻体活动者能量需要量男性为9.41MJ(2250千卡),女性为7.53MJ(1800千卡)。在吃饭的时候,应当做到食不过量,包括定时定量进餐、每餐少吃一两口、减少在外就餐的次数、减少高能量食品的摄入,如果能分餐制那就更好。那每天活动多长时间呢?从上面得知,身体活动的能量消耗占总能量的15%以上。成人能量摄入量在1600~2400千卡时,15%大约是240~360千卡。一般来说,每天做家务和职业活动消耗能量相当于2000步左右(消耗能量约80千卡),主动性身体活动至少达到40分钟,相当于年轻女性每天快步走6000步(5.4~6.0千米每小时)的运动量,能量消耗总计大约在300千卡左右。当然了,也可以做其它相当于6000步的运动方式,如慢跑、打网球等。因此,只要动起来,能量就在消耗着,不要懒,多做做家务也能减肥哦!

成人每日消耗营养成分(营养知识普及之能量消耗)(3)

多动多消耗能量

最后是身体体质指数的计算公式:BMI=体重(kg)÷身高(m)×身高(m)

BMI≥28.0属于肥胖,24.0≤BMI<28.0属于超重,18.5≤BMI<24.0属于正常,BMI<18.5属于体重过低。(备注:这个计算公式对于一些体脂率低的人不适用,对天绝大多数人来说是适用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