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法老金与沙金的区别:它被人称为恶金(1)

诗曰:

人猿相揖别。

只几个石头磨过,

小儿时节。

铜铁炉中翻火焰,

为问何时猜得?

不过几千寒热。

——毛泽东《贺新郎·读史》,1964年春

“断山木,鼓山铁”

我的同学赵铁去年两次在朋友圈中分享了毛泽东这首诗词,认为是大手笔。的确,毛泽东只用35个字就玩似的概括了人类从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小儿时节”到青铜时代,再到铁器时代总共两三百万年的技术发展史或生产斗争史。“毛笔”轻点之处,我们分明看到工人的创造如长江滚滚而来,而创造中的工人更个个不朽,汇力为大河之波。

“铜铁炉中翻火焰”,是指青铜和铁的冶炼和铸造。从青铜到铁,又是一次伟大的技术革命,并带来社会革命。历史教科书上讲,铁器时代的到来,是中国从奴隶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标志。我们换一种概念来说,是中国历史从春秋时代过渡到战国时代的标志。

考古发现,湖南长沙、江西九江、河南洛阳及江苏六合,都出土了春秋晚期的铁制农具。这些农具都是生铁,质硬,耐磨,断口呈白亮色,又称白口铁。显然,这些农具都是生铁冶铸技术发明后的创新产品。

以上生铁农具虽然坚硬耐磨,终有韧性差、脆而易折的缺点。到了战国初期,我国工人又掌握了生铁柔化(可锻化)技术。这又是一项重大技术发明,早于欧洲1700年以上。

生铁(铸铁)柔化,即在高温下将生铁件长时间加热,再经退火脱碳处理,就得到有韧性的可锻铸铁,其性能介乎钢和铸铁之间。这个过程也叫精炼。

按照热处理条件的不同,铸铁柔化处理技术又可以分为两种工艺:

一种是在氧化气氛下对白口铸铁件进行退火脱碳处理,使之成为白心可锻铸铁;

另一种是在中性或弱氧化气氛下,对白口铸铁件进行长时间高温退火处理,使之成为黑心可锻铸铁。

洛阳出土的战国早期铁锛和空首铁镈(bó,锄类农具),长沙出土的铁臿(chā,锹),湖北大冶铜绿山战国古矿井中出土的六角锄,河北易县出土的铁钁(镢),还有石家庄出土的两件战国铁斧等,其材料就都是黑心或白心的韧性铸铁。

以韧性铸铁为材,大大提高了农具的使用寿命。战国中晚期以后,韧性铸铁广泛用于制造农具和手工业工具。《管子·轻重乙》记载,一位献言者对齐桓公说:

一农之事必有一耜(此已指铁犁了)、一铫(yáo,一种大锄)、一镰、一鎒(nòu,小锄)、一椎(平土具)、一铚(zhì,短镰)然后成为农。一车(车工)必有一斤、一锯、一釭(gāng,车毂口穿轴用的铁圈)、一钻、一凿、一銶(qiú、另一种凿子)、一轲(轴上包铁部分,与釭合套),然后成为车。一女(女工)必有一刀、一锥、一箴(针)、一鉥(shù,长针),然后成为女。

以上列出的农具和“工”具,都是铁做的啊!手无寸铁咋务农、又咋能务工?又何以能立国?更不用说强国了。所以书中的对话者立马又献言道:“请君上下令在山中伐木烧炭(请以令断山木),鼓炉铸铁(鼓山铁)!”

“断山木,鼓山铁”,论者认为,这是我国典籍中为时最早的关于冶铁的记录。亦即,齐国早在春秋中叶就开始冶铁了。

犁以“恶金”为齿

春秋战国时期中国进入铁器时代最具体显著的标志是铁犁的出现。河南辉县出土的战国铁犁,是现存我国最早的铁犁实物。

古法老金与沙金的区别:它被人称为恶金(2)

犁这种耕田农具是全世界劳动人民共同发明的。5500年前,美索不达米亚和埃及的农民就开始尝试使用犁。中国的犁是由传说中的神农发明的耒耜发展演变而成。初时由人拉牵引,后来使用牛力。中国牛耕据说起于商代,但论据不足。当然,还有为时更早、论据更加不足的传说,比如相传是蚩尤发明了牛耕。可以高声肯定的是,我国牛耕技术的使用,始于春秋战国时期,是伴随着铁犁的出现而普及的。因为铁犁实现深耕,深耕则需要更大的牛力。铁犁牛耕,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一个重要标志。具体到我国,是犁出了农业的丰收,犁出了战国七雄、诸子百家,亦即我们前边说过的,“恶金”犁出了“黄金”。

关于犁,直到我20多岁的时候,中国还在普遍使用。当然,现在我家的犁是只挂在老房子的山墙上,早已或者终于成为乡愁之物了。所谓铁犁,主要是在接地的木鑱装上一个铁质的犁铧。这犁铧呈等腰三角形状,前头尖,两边宽。犁地时,尖头在前犁出沟垄,同时翻起来的土垡子像波浪一样滚滚推开。这是我记忆犹新的。当我们用铁锨翻地(我老家叫捺地)时,是一下一下并且后退的,而犁改变了破土方向,是向前并且是连续作业的,使用牛力耕作则更好地实现了这种连续向前的功能。这就提高了耕作效率和质量,成为农业史上划时代的技术革命。

这犁铧所用铁,也经历了从铸铁到柔性可锻铸铁的材质改良。

春秋战国时期的犁,形制还比较简陋。至西汉时期,犁才按照我们头脑中的样子定型了,不过还是直辕的。而我记忆中老家的犁已经是弯弯的更美的样子,这是经隋唐时期改进后的曲辕犁。

元代王桢着有《王桢农书》,其中对农器皆画图以明且配以诗文。配犁的诗文是:

惟犁之有金,犹弧之有矢。

弧以矢为机,犁以金为齿。

起土锸刃同,截荒剑锋比。

缅怀神农学,利端从此始。

其实句句是对铁犁铧的赞叹,叹其像弓上之箭一样有用,又像剑锋一样锋利。作为那犁上的铁,真是自豪得闪闪发光。

上回我们说到中国铸剑鼻祖、铸造出史上第一把铁剑的欧冶子,据说他是从他的舅舅那里学来的冶铜冶铁技术,最初,铁也是被他用来打制锄头、犁铧等农具的。想那欧冶子更愿意做的,就是一位打造农具的铁匠,而终以铸剑成名,实并非其初心也。以铸剑成名后,他时时还起着化剑为犁的念头。

化剑为犁,这是我很喜欢的一个成语。

炼钢催生铁兵时代的到来

中国冶铁术的另一发展就是炼钢。

我国古代炼钢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块炼铁的基础上渗碳成钢,此法也可称为加法;另一种是在生铁的基础上脱碳成钢,此法也可称为减法。其实在炼韧性铸铁的基础上,再往前烧炼一步,就是钢了。

掌握了炼钢技术,铁就用于制造兵器了。刀、枪、剑、戟等十八般兵器,铁剑首先登台亮相(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长沙杨家山出土的春秋晚期钢剑,经检验为含碳量在0.5-0.6%的中碳钢;河北易县燕下都出土的战国晚期钢剑、钢戟和钢矛,经检验是块炼铁渗碳后锻打而成的。

古法老金与沙金的区别:它被人称为恶金(3)

燕下都的块炼钢剑长104厘米,还在高温下淬火得到很强很硬的马氏体。请注意这把剑的长度,比越王勾践青铜剑几乎要长一倍,这是以韧性的钢铁为材才能这么长。所以战国君主、贵族和士人都爱好佩长剑。秦始皇的剑长,所以当荆轲近身以匕首刺他时,一时之间竟拔剑不出,差点丧了大命。屈原自歌曰:“带长铗之陆离兮”,长铗,就是长剑。那位名叫冯谖的门客倚柱弹铗歌曰:“长铗归来兮,食无鱼!”我也从那铗之长度判断是钢铁材质。

春秋末期,先是吴越铸剑技术高超,而吴、越相继灭国,统归于楚,其铸剑技术很快为楚国继承。楚国铁剑的厉害令还只熟稔铜兵的诸侯胆寒。据《史记·范睢蔡泽列传》记载,秦昭王曾经向秦相范睢叹道:

“吾闻楚之铁剑利而倡优拙。夫铁剑利则士勇,倡优拙则思虑远,夫以远思虑而御勇士,恐楚之图秦也。”

“倡优拙”是说楚国文工团的艺术水平比较差,因为楚国深谋远虑,只在铸造铁剑这种先进武器方面下功夫!所以楚之亡秦,不是不可能啊!

被视为“恶金”的铁从楚国开始屌丝逆袭,开始了取代“美金”青铜为兵器原材料的历程。至西汉,则全部取代铜兵,使中国完全进入铁兵时代。

铁高兴吗?

高兴。庄子在《大宗师》中写道,一块块铁,都踊跃着对铁匠喊:“我一定要做莫邪宝剑!”

然而也有不高兴。读完庄子的故事,我接着写道,一块块铁,更多的铁,都踊跃着对铁匠喊:“把我变为犁!我要做犁!犁!”

我就笑了。

(本文部分材料来源于《中国手工业简史》,季如迅编着,当代中国出版社,1998年版)

更多精彩:典籍中的工人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原文中此处为链接,暂不支持采集

撰文 | 独孤放牛(詹船海)

编辑 | 徐红秋

古法老金与沙金的区别:它被人称为恶金(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