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久以来,记忆在我们心中的地位都非常高在希腊罗马神话中,宙斯和记忆女神摩涅莫绪涅(Mnemosyne,也是英文单词“memory”的词源)在一起共九天九夜,生下了著名的九位缪斯女神在中国的史书中,“过目辄成诵”“书过目终身不忘”更是大部分天才诗人、文学家的“标准装备”,今天小编就来说说关于记忆法训练过目不忘?下面更多详细答案一起来看看吧!

记忆法训练过目不忘(记忆的秘密)

记忆法训练过目不忘

长久以来,记忆在我们心中的地位都非常高。在希腊罗马神话中,宙斯和记忆女神摩涅莫绪涅(Mnemosyne,也是英文单词“memory”的词源)在一起共九天九夜,生下了著名的九位缪斯女神。在中国的史书中,“过目辄成诵”“书过目终身不忘”更是大部分天才诗人、文学家的“标准装备”!

那么,奇妙的记忆背后究竟隐含着什么样的秘密?究竟怎么样才可以拥有天才般的记忆?下面,由我带大家走进奇妙的大脑世界……

什么是记忆

我们感知过的事物、思考过的问题、感受过的情感以及操作过的动作,都可以存储在大脑当中,在必要时又可以将它们复现出来,这样的过程就是记忆。

记忆分为三个环节:①识记:信息输入;②保持:信息储存;③回忆:信息提取。

当然,以上是比较严谨的科学定义。我们可以说得更加简单一点,记忆就是“记”和“忆”的结合。记就是信息输入,忆就是信息输出。

比如:学习“apple(苹果)”这个单词,我们首先通过抄写、朗读等方式记住它的音、形、义,存储进入大脑,这就是记。然后,考试时我们提取在大脑中存储的信息,根据要求写出它的拼写或者词义等,这就是忆。

记忆的三种类型

我们经常听到周围的人说我的记忆力真好或真差,还有说我以前的事情记得很清楚,现在的事情经常忘记,等等,这些说法五花八门,究竟记忆的真面目是什么呢?

记忆,按照保持时间来分,可以分为三种: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是指在我们的感觉通道保留一瞬间的记忆。它是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基础,我们用得比较多的感觉通道主要是视觉和听觉两种。通过这个通道形成的记忆一般被称为图像记忆与声像记忆。

比如,我们读下面这句话“我觉得这本书很好看”,里面每一个单个的字是无法表达这句话的核心含义的,我们也没有刻意地去记忆每个字,那么我们怎么能够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瞬时记忆的能力,在大脑中把它们连成了一体去理解,而不会读了后面忘了前面。这种记忆的保持时间很短,图像记忆保持的时间约0.25秒~1秒,声像记忆不长于4秒。比如,你后面又读了很多句子,我再来问你这一句的精确信息,你就很难说出来了,可见瞬时记忆是很不稳定的。

短时记忆是指保持时间在1分钟之内的记忆。如对信息加工编码,就能储存在长时记忆中。可见,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密切相关又截然不同,我们着重研究的就是如何把短时记忆转为长时记忆。

日常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短时记忆应该就是记忆电话号码了。为了联系某人,我们会去查找号码,得到之后立刻拨号,等到电话打完,再问你电话号码是什么,大多数人也就很难想起了。

短时记忆的量很有限,一般称为“魔数7”。1956年,美国心理学家乔治·米勒发表了论文《神奇数7±2:我们加工信息的能力的某种限制》,他在论文中明确提出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也就是说正常人的短时记忆容量是5~9个。但如果我们队信息进行编码、组织,这个容量还可以扩大。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读者在没有学习记忆法之前,做我们的记忆力测试时也能够得到很高的分数,因为他们在记时不自觉进行了某种组织和编码。比如,记手机号码就是很典型的例子,手机号码一般有11位,超过了米勒的规定数量,为什么我们很多人没有学过记忆法,也可以记得自己和亲朋好友的号码呢?因为我们一般是这么记忆的:139-1897-3768、1391-8973-768、139-189-73768……无论是哪一种,很明显:我们已经通过停顿、节奏的方式把它们划分成3个部分来记忆。

这就是米勒提出的组块概念,所谓组块就是把若干小记忆单位组合成大的记忆单位。短时记忆的容量不是按照信息量来计算,而是按照组块来计算。一个组块可以是一个数字、一个字母,也可以是一个单词、词组,还可以是一个短语。究竟一个组块可以容纳多少信息,这与记忆者的记忆方法、思维方法、知识基础有很大的关系,我们要做的就是尽量使组块内的信息量变大!举个例子“春眠不觉晓,随风潜入夜,举头望明月,更上一层楼”。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段话出自4首著名的唐诗,只相当于4个记忆单位。但是,如果把这段话给一个刚刚学习中文的外国人看,显然就不会是4个记忆单位。可见,信息的加工、编码对于减轻我们的记忆负担非常重要。

接下来谈谈我们最关心的长时记忆。长时记忆是大脑中长久保持的记忆,它的两大特点相信也是大家非常喜欢的:

第一,记忆容量无限

长时记忆是一个真正的信息库,记忆容量似乎没有限度,它可以存储我们所知道的一切信息。从来没有人因为之前记忆量太大,后来就记忆不进去了。长时间记忆的容量究竟有多大,一般认为有1015比特,换算为文字:这大概是13亿本书的信息量,相当于45个国家图书馆的藏书量!绝对够你用了吧!

第二,信息保持的时间非常长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在1分钟以上,可以达到几年、数十年甚至一生。

为什么会遗忘

我们读过的书、听过的音乐等等,都会进入到瞬时记忆,那么瞬时记忆“过期”之后,那些信息取了哪儿呢?消失了吗?为什么我们会突然想起很久之前的某件事情的细节?

能够比较合理解释这些“反常”现象的是信息论。根据信息论,这个世界上根本就没有“遗忘”这回事。所有我们接触过的信息都会无条件进入记忆,遗忘不过是信息提取出现了障碍。

我们不会遗忘?这是真的吗?比如,我们考试之前背诵了一篇课文,非常熟练。但是,考试的时候仍然有可能因为紧张想不起来其中某几句,俗称“卡壳”。更加“坑爹”的是,出了考场居然又想起来了,可惜悔之晚矣!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出了考场能够想起来说明我们并没有遗忘,这就是典型的信息提取出现了障碍。

那么,为什么会出现障碍呢?

从主观方面来讲,心态是很重要的原因,过于紧张会影响真实水平的发挥。虽然有很多方法可以调节(比如丹田呼吸法),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完全控制好自己的心态。2004年雅典奥运会,当时排名世界第一的林丹爆冷出局,很多人都认为是心态问题。一位世界级运动员尚且如此,何况我们呢?

这就好像你有一座图书馆,平时都是随便放书进去的。有一天,出现了一个紧急情况,需要在很短时间内找到某本书,这个时候你面对一大堆胡乱摆放的书,能迅速找到吗?

难道我们就要放弃治疗?当然不是!我们可以从其他角度入手——建立回忆线索!

2015年1月9日的《最强大脑》中,孟非在现场尝试背诵了一下100以内的质数,在背诵到29、63等数字时发生了错误。

我们假设如果是背诵自然数表1、2、3、4……,还有人会错吗?肯定不会,因为从1开始,后面依次加1就可以了。“依次加1”就是回忆线索!

孟非在学生时代背诵100以内质数表是直接背诵,缺乏回忆线索,所以中间会断断续续。如果把23和29两个质数联系在一起来记忆,自然就不会对29是不是质数产生疑问。运用这样的方法,一直背诵到1000、10000也不是难事。

(本文摘自《郑才千的学神秘笈》)

,